走好电力系统新发展路径|能源装备展|2023天津工业博览会

发布时间:2023-6-12 15:36    发布者:huangqi11
关键词: 工博会 , 展会服务 , 电力系统 , 工业机械
日期:2023-08-22
地点:国家会展中心(天津)
网址:
当前,“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新时代背景下我国能源建设的标准和要求。在我国,能源活动占二氧化碳排放的88%左右,而电力行业碳排放又占能源行业碳排放的42%左右。因此,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新型电力系统则是其中的关键载体。电力系统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截至2022年底,我国各类电源总装机规模25.6亿千瓦,西电东送规模约3亿千瓦。风电、光伏发电量1.2万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14%,电力绿色低碳转型不断加速。
最近,由能源局牵头,多家研究机构编制而成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发布。《蓝皮书》指出,新型电力系统具备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四大重要特征。要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要着力加强电力供应支撑体系、新能源开发利用体系、储能规模化布局应用体系、电力系统智慧化运行体系等四大体系建设。同时要强化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标准规范、核心技术与重大装备,发挥相关政策与体制机制创新的基础支撑作用。统筹谋划路径布局,科学部署、有序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23b95de808f88503f2789122e5b6a15c.jpg
但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背景下,电力系统仍然面临不少挑战。一直以来,主要以煤炭为基础的火力发电是我国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2020年我国的碳排放总额约占全球的30%。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形势下,我国必然要做出转变。电源侧方面,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对系统调节能力提出更高需求,我国抽蓄、调峰气电等调节性能较好的电源装机占比约为6%,仍然低于发达国家;电网侧方面,大型新能源基地开发外送对输电技术提出更高要求,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双高”特征日益凸显,对电网调度运行技术升级提出迫切需求。在“双碳”目标和能源安全新战略推动下,今后仍需在灵活性资源建设、电网改造、市场机制等方面做出大量的工作和改变。
《蓝皮书》提出制定新型电力系统“三步走”发展路径,以2030年、2045年、2060年为重要时间节点,形成加速转型期、总体形成期、巩固完善期三步走发展路径,有计划、分步骤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在当前电力系统加速转型期,推动各产业用能形式向低碳化发展,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在减少煤电占比的同时提升调节能力,不断夯实兜底保障作用。结合系统需求及技术经济性,积极拓展储能应用场景,在源网荷各侧规模化、科学化发展布局。充分发挥储电、储热、储气、储冷、储氢等优势,实现多种类储能在电力系统中有机结合和优化运行。
a8fa78472cf2a598de199c831717d9d7.jpeg
要满足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电力需求,确保能源电力安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要以高比例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为主要任务,发挥新系统和新装备的优势作用,满足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电力需求。为充分展示当前工业建设下的电力系统和能源装备,在2023年8月22日-25日举行的中国天津工业博览会设立国家重大装备展区和 14 个主题展区,搭建中国工业全产业链大平台。
国际电力电工及能源装备展中,主办方将全面展现当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新形式、新业态,广泛涉及智能电网调控、智能发电、智能输电、智能变电、智能配电、智能用电、智能运检、信息通信、综合能源服务等领域。致力于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加快推动电力和能源相关行业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交流和突破,支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承担新时代行业企业的使命与担当。
2ba320fdeec9ddd718ce7381fd324ad.png
展会规模预计超过100,000平方米,吸引1,50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亮相展会,将有150,000余名专业观众到现场参观采购。
展位价格
标准展位(9平方米) A区 1,600元/平方米
标准展位(9平方米) B区 1,200元/平方米
光地展位(36平方米起) A区 1,500元/平方米
光地展位(36平方米起) B区 1,100元/平方米
组委会办公室400-181-6585
联系人-黄琪-13520848804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825684-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