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暗物质之谜:超级计算机演绎“千年宇宙”

发布时间:2011-10-2 13:49    发布者:Liming
关键词: 计算机 , 冷暗物质 , 千年宇宙 , 演绎
科学家通过超级计算机模拟了迄今为止最准确和详细的宇宙演化过程,为天文学家以及宇宙物理学家提供了一种新工具,以了解星系的形成过程,暗物质和暗能量的作用方式。这个模拟过程主要是基于宇宙的大尺度结构,包括星系在合并和增长的进程中,周围暗物质环在其中扮演着何种作用,例如演化机制和散步规律等,初步的研究显示了与天文学家实际观测过程中的情况较为符合。
56911493.jpg

银河系存在如大小麦哲伦星云的卫星星系


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的物理学教授乔尔普里马克(Joel Primack)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你可能认为这些初步结果所反映出的过程有点儿过时,但这很清楚地表明,我们所认为的标准宇宙模型体现的就是这种机制。这项研究之所以让我们感到兴奋,是因为我们有了这种高度精确的模拟,可以反映出宇宙在一定尺度上的演化方向,其同时也将为我们在未来几个月甚至数年之内的研究提供基础性的作用。

物理教授普里马克(Primack)和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的天文学教授阿纳托利克雷平(Anatoly Klypin)共同领导了这次宇宙演化大模拟实验。阿纳托利克雷平主要负责在超级计算机上录入模拟代码,这台计算机有着不同凡响的名声,它就是隶属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昂星团”超级计算机,该超级计算机主要帮助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对各种航天任务以及宇宙探索进行模拟和仿真研究。对宇宙的演化过程模拟式非常必要的,我们现在拥有各种天文观测的数据,如何将这些数据进行整合以及发挥他们在预测上的优势,这是科学家要解决的问题,这同时也有助于我们确定宇宙中神秘的暗能量是何种性质。

根据目前领导着加州大学高性能天体计算机研究中心的物理学教授乔尔普里马克介绍:宇宙新“千年模拟”计划的初步数据版本在九月份上旬开始,现在我们以及发布了大量的数据,可以供其他研究机构的天体物理学家使用。到目前为止,这些数据还不到总量的百分之一,这是因为总的模拟基数非常地庞大,在将来还会有新的数据进行公布。

早在2005年之时,由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进行了一项被称为“千年模拟”的宇宙演化研究,同样是研究大尺度范围内的宇宙进程,包含了20亿光年距离上的宇宙信息,大概存在着数千万个星系的规模,由于其设定的粒子数创纪录地达到了百亿个数量级,因而其为当时的天体形成以及演化的研究提供了相当程度的数据,也发表了400余篇的学术论文。但是,现在天文学家认为,当时被当做基本参数的部分数据存在不准确性,所以该模拟的结果并不是准确的。这些数据来自美国宇航局的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WMAP)。
该各向异性探测器主要提供了自宇宙大爆炸之后残留下来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在空间上各向异性的微小变化,并绘制了详细的分布概况图。最早的WMAP1版本的分布概况图以及被后续的版本最取代,而在2010年美国宇航局发布了WMAP7版本的分布概况图。而本次模拟使用的参数是基于2008年公布的WMAP5版本,这个版本的数据与最新的WMAP7是基本一致的,而最早的WMAP1版本被认为存在着一些错误,“千年模拟”所采用的数据恰恰就是WMAP1版本。此外,超级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使我们在整个过程中可以以较高的分辨率进行模拟。因而,物理学教授乔尔普里马克认为本次研究结果将会对现有的天文学研究产生较大的影响。

宇宙大爆炸之后,宇宙如何进行演化的标准解释是被称为Lambda冷暗物质模型的理论,Lambda是指代当前宇宙存在的加速膨胀机制中的暗能量(希腊字母,宇宙学常数),这个模型符合现阶段对宇宙大尺度结构的研究以及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观测,是一个能自洽的简单假设的宇宙模型。这就是本次宇宙演化模拟的理论基础。根据这个模型,引力在大爆炸发生后不久,存在着轻微的密度扰动,并导致宇宙中第一个暗物质块的出现。

接着,这些暗物质块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并逐渐合并成更多的团块,就是我们现在宇宙中存在的暗物质。而暗物质的性质仍然是一个迷,其占据了宇宙中82%的物质。因此,对宇宙的研究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暗物质,其产生的引力作用是推动宇宙演化的关键因素。普通物质在形成恒星以及行星之后,并进入有暗物质构成的团块之中,从而使得在星系周围存在着由大量暗物质构成的神秘暗物质环。超级计算机在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模拟和计算暗物质环是如何进行演化的。这些研究结果已经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期刊上,作者是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的研究生塞巴斯蒂安特鲁希戈麦斯(Sebastian Trujillo-Gomez)和普里马克(Primack)。

另一篇基于该研究的论文同样也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期刊上,提出了星系大量暗物质的模拟预测以及属性的问题。作者是克雷平(Klypin)、塞巴斯蒂安特鲁希戈麦斯(Sebastian Trujillo-Gomez)和普里马克(Primack),以及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博士后研究员亚伦罗曼诺夫斯基(Aaron Romanowsky)。普里马克认为:模拟预测的结果与目前进行的斯隆数字巡天计划的观测对比显示出非常好的融洽性。

超级计算机模拟的是具有代表性的宇宙区域,大约是位于10亿光年之内的宇宙空间,设定了86亿个暗物质粒子参与相互作用的演化,整个过程花了600万个CPU小时进行运算,而昴宿星团超级计算机被列为世界上第七快得超级计算机。可对宇宙中星系团以及其他大尺度结构进行预测,其中的重点在暗能量参与的进程,被称为重子振动光谱调查。

此外,科学家该模拟了较小尺度的宇宙演化,同样也是在昴星团超级计算机运行。其重要侧重于宇宙较小部分的模拟,并提供更高的分分辨率。所有的模拟结果都会公布在MultiDark数据库中,该数据库是由德国波茨坦天体物理研究所主管。以提交的分析结果显示了预测银河系中主要卫星星系的数量,这些卫星星系与大小麦哲伦星云亮度相当。

文/腾讯科技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77348-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Liming 发表于 2011-10-3 19:32:40
天河一号服务海外用户 成为环境科学研究平台

中新社天津9月29日电 (刘家宇)“中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连接互联网至今,已服务170余家海内外用户。”中国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相关负责人孟祥飞29日在此间表示,全球用户可通过六项程序远程使用计算机,自提出申请至最终使用,最快仅需一周时间。
孟祥飞说,基于“天河一号”的国际合作呈增长态势,自今年5月起,“天河一号”已为美国、加拿大、瑞典、新加坡、英国、韩国以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用户提供服务,集中使用于环境科学、能源开发、基础科学研究等领域。

孟祥飞告诉记者,“‘天河一号’已成为当前国际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特别是在全球环境变化等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领域。”“天河”开展的大气、海洋、全球变化研究模拟工作有数千个甚至上万个CPU核规模,实现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跨越式发展;基于“天河”平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与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正在开展的亚太地区水文地质领域研究,加拿大海洋研究所与中国国家海洋局等单位开展全球高精度海洋动力学模式研究项目已完成调试、测试;德国、法国等一些国际研究机构的使用申请正在审批中。

目前,“天河一号”已在石油勘探、生物医药、动漫设计、工程设计与仿真分析、气象预报、金融风险分析等方面取得成功应用,注册用户170余家。全球用户可通过申请、填写用户信息表、确认签字、审核、试用、签署协议六项程序,远程使用“天河一号”。

据悉,由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与天津滨海新区合作,于2009年9月研制成功“天河一号”,为中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2010年8月,经过重大技术升级与综合优化后,“天河一号”凭借峰值运算速度4700万亿次,持续性能每秒2566万亿次,位居当年计算机行业Top500第一。目前,该设备安装于中国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
Liming 发表于 2011-10-3 19:40:04
设计师仿小鸟造飞机 氢动力飞行实现零排放

新闻来源:腾讯科技
北京时间9月30日消息,据《每日邮报》报道,设计师威廉-布莱克先生研究出一种几乎零排放的氢动力飞机,它可以飞向世界的任何角落,而且毫无污染。设计师威廉-布莱克先生研究出一种几乎零排放的氢动力飞机,它可以飞向世界的任何角落,而且毫无污染。
1725360962571633.jpg
氢动力飞机

17253611876477226.jpg
氢动力飞机

17253621861451464.jpg
氢动力飞机


  布莱克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一种叫黑尾豫的鸟,它是鸟类世界不间断最长飞行纪录的保持着,它能不停下歇息进食从澳大利亚一直飞到阿拉斯加,一共7252英里。

  布莱克设计的飞机有一对超大的翅膀,它的外形就像一个弯曲的澳大利亚黑尾豫。这样在飞机到达平流层的时候,空气阻力减小,这对超大的翅膀就可以产生大量的上升气流,足够支撑飞机不往下落,那样飞机就可以像黑尾豫一样滑翔。

  飞机安装四个低温氢气涡扇发动机,不仅功率大而且低耗能,类似于战斗机,节省大量的燃料。虽然这一切都还是布莱克的设计想法,这种飞机能否真正翱翔,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Liming 发表于 2011-10-3 19:42:22
美科学家研制神奇“飞毯” 未来用于火星探索

新闻来源:腾讯科技
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普林斯顿大学的头条新闻刊登了一个塑料薄板在研究人员操作下成了一种神奇飞毯的原型。在研究团队使用了压电致动器和传感器来控制飞毯。传感器和能使得产生空气动力的“涟漪”作用在塑料薄板的后部,推动其在空气中移动。
这项研究成果在本月发表在《应用物理快报》期刊上,研究生诺亚贾弗里斯(Noah Jafferis)和研究团队描述了他们所进行试验的设备和结论。并且希望,该项技术在发展成熟后能应用于未来的火星表面探索任务中。

1739120794382545.jpg
“飞毯”是神话传说中存在的能飞的神奇工具(资料图)


我们使用集成的压电致动器和传感器,以证明在平坦的空气表明上可以将塑料板材悬浮起来,并产生推力控制横向运动。这个原理证实了在水平表面上构建一个“飞毯”的物理模型基础。三位作者分别是诺亚贾弗里斯(Noah Jafferis),霍华德斯通(Howard Stone)和詹姆斯斯特姆(James Sturm)。通过该试验,我们还确定了在地面以上多少高度对应负荷多大的重量,并且了解了行波的振幅,这些值也证实了理论预测的幅度。

空气起伏的涟漪效应可以允许物体以数厘米每秒的速度进行运动,而研究人员诺亚贾弗里斯认为,我们可以将速度提高到每秒数米。在此之前,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马哈德万(Lakshminarayanan Mahadevan)在一篇论文中提到了类似的观点,使得诺亚贾弗里斯受到了启发,他试着使用塑料板材进行项目的试验,这个试验还将延续,他认为在他的博士学位的研究过程中,还将对“飞毯”原理进行深入探索。


1739121928704493.jpg
普林斯顿大学研究人员正在用塑料薄板做试验


除此之外,诺亚贾弗里斯还研究了印刷电路上使用的纳米油墨技术,在这之后,他转向从事“飞毯”原理的塑料板材试验,并花了两年的时间集中处理传感器和性能上的提高工作。另一位参与研究的人员詹姆斯斯特姆告诉英国广播公司采访记者,试验中最关键的就是控制塑料板材的行为,其实不论是塑料板材还是其他的东西,要是它能飞起来,首先也是最关键的就是要控制平衡,而且如果是“飞毯”模型,还会出现较大的形变,因而非常不好控制。在今后要将它向“飞毯”的方向进行研发,它还有一个较大的弱点,就是推进的问题,如果能排除这些难题,那它就是一个“魔术地毯”。

但诺亚贾弗里斯谨慎地指出,这个试验严格意义上不能称之为“飞”,它只是一种由于电产生的“涟漪”波动,沿着物体底面上的空气流动,这样就使得该物体能脱离地面并悬浮。主要研究人员诺亚贾弗里斯同时也认为该试验虽然还有许多的问题,但是发展潜力还是很好的,现在遇到的问题中,比如要解决“飞毯”的动力问题,研究人员讨论觉得今后可以发展出以太阳能为动力的升级方案,这样就是提供相对充足的电力,可以飞行较大的距离。

而该项技术的应用前景,研究人员表示可以应用在火星探测上,由于外层空间或者其他行星上稀薄的大气以及几乎没有大气结构和微弱的重力场,使得运用了“飞毯”原理的探测器在诸如火星表面可以来去自如,它的速度明显还比在地上行驶的火星车来得快。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马哈德万(Mahadevan)期待不久后该实验能得到“复杂”的改进,赋予它更多的功能和稳定性,并且能在前进飞行过程中彰显出模仿类似滑冰或者鱼鳍那美丽的二维起伏波动,这样它就更像一个“神奇的飞毯”。
Liming 发表于 2011-10-3 19:45:58
“百年星河”计划:NASA欲造飞船离开太阳系

新闻来源:腾讯科技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星际迷航”系列电视播出之后,使得科幻题材的宇航影视开始风靡。如今,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开始在本周末严肃认真地讨论一个关于星际航行的的主题。其中涉及到诸如人造重力场、曲率发动机等等科幻色彩的装置。
1116350633162861.jpg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星际迷航”系列电视播出之后,使得科幻题材的宇航影视开始风靡。如今,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开始在本周末严肃认真地讨论一个关于星际航行的的主题。其中涉及到诸如人造重力场、曲率发动机等等科幻色彩的装置。

这就是被称为“百年星河”的研讨会,于今年的9月30日至10月2日,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举行,为其三天的时间。来自各相关大学的科学家,以及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私营研究机构的科学家都将出席本次研讨会,而会议主要的议题是建设一艘飞船,飞出太阳系,并前往另一个恒星系统。

目前,我们人类的“足迹”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已经遍布太阳系,虽然人类真正只踏上月球,但是我们发射宇宙飞船的航迹已经遍布太阳系,不仅在各大行星,还有在小行星上。而明年,旅行者1号探测器将离开太阳系,它现在正在太阳系边缘上运行,这艘飞行了超过30年的飞船,将带着人类信息离开太阳系。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建造以飞往另一颗恒星为目的的宇宙飞船。

距离我们太阳系最近的恒星,被称为半人马座阿尔法星,我们与它的距离超过4光年之遥,这就意味着,即使是以光速运行,我们也要飞四年多才能到达。而根据物理学的定律,如果一个物体运行速度接近光速,则这个物体本身的时间就会变慢,这就意味着,这艘飞船上的宇航员只要花上更短的时间就能到达半人马座阿尔法星。

但是,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进行宇航探索,对目前的人类科技而言是不现实的。而这并不能阻止美国宇航局和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这两个机构联手执行了一项100万美元的研究项目,旨在研究在100年的时间内,如何开始着手实施飞往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的宇航计划,包括一些技术和项目管理上的考虑分析。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的官员在一份声明中提到:“百年星河”计划项目难度超过目前任何一艘宇宙飞船,远超任何一个宇航技术。但是我们通过这种努力,旨在激励未来的几代人致力于突破关于宇宙航行的技术,特别是众多交叉学科上的创新研究和技术发展。宇宙航行计划不仅涉及到对天文观测技术进步的依赖,同时也包含了材料、生物等多学科领域。

在本周末举行的“百年星河”宇宙航行研讨会上,将有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和航空航天界人士出席,包括SETI(搜寻外星智慧生命计划)研究机构的科学家吉尔塔特尔(Jill Tarter),前美国宇航局宇航员梅杰米森(Mae Jemison)、还有科幻小说的作者斯蒂芬巴克斯特(Stephen Baxter)、伊丽莎白比尔(Elizabeth Bear)以及维珍银河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乔治怀特赛德斯(George Whitesides)。

会议小组讨论的议题包括核聚变与热核推进发动机如何在宇航活动中应用等话题,以及在宇宙航行中人类的心理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宗教和哲学方面的议题也将是讨论的重点。科幻小说的作者认为:在漫长的星际航行中,人类社会很可能会发展出另一种的社会模式,其将有别与生活在行星上的人类,长时间长距离的宇宙航行同时也会对宇航员的心理和生理构成未知的影响。比如,仅是目前在国际空间站上长时间生活数个月的宇航员就出现了腿部功能退化的趋势,因此他们必须在空间站上保持适量的运动,以加强他们的腿部肌肉。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的官员同时也认为:不论是美国宇航局,或者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都不是“百年星河”计划最后的建设者和参与者,因为将该计划落实到实际飞船建设上,需要突破相当多的技术瓶颈,需要宇航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我们现在做是为将来的星际航行播下种子,讨论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我们需要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我们现在不接受任何自愿报名参加星际飞船宇航员的申请。
Liming 发表于 2011-10-4 12:42:45
揭秘8大科学谜团新进展:灵魂是存在的?

新闻来源:搜狐IT
美国《大众机械》网站2000年曾列举科学领域最深奥难解的8大谜团,10年后《大众机械》网站再次追踪这8大科学谜团的研究进展。
谜团1 治愈癌症?
10年前,《大众机械》网站曾认为,预防应该是避免癌症的解决方案之一。10年来,尽管由各种恶性疾病引起的死亡率下降了几个百分点,但某些癌症,如恶性黑素瘤、白血病、胰腺癌以及肾癌等发病率却呈上升趋势。同时,化学治疗、放射性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手段治疗效果仍不乐观。

  目前,阻击癌症发病的最新策略是找到病毒感染机制。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进化生物学家保罗·埃瓦尔德认为,到2050年有95%的癌症患者都将被证明是由感染引起的,而现在这一数字仅为15%至20%。科学家已经知道肝炎病毒与肝癌有关,人类乳头瘤病毒可能导致宫颈癌、直肠癌、阴茎癌、脑癌、颈椎癌等多种癌症,而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会引起胃癌。埃瓦尔德表示,如果能够绘制出完整的病原体图谱,则有助于人类最终克服癌症。病毒本身也许并不是引起突变的必要因素,但是却能够使得细胞更加脆弱,从而更容易发生突变。病毒就是这样为癌症的发病打开了大门。

  根据这种说法,更多地使用疫苗,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提高卫生标准,或许可以显著地降低癌症发病率。埃瓦尔德表示:“安全治愈和预防癌症最理想的方式就是识别和锁定它们的感染诱因。如果在医学上能够做到这一点,那就是控制感染。”

  新进展:如果绘制出完整的病原体图谱,将有助于最终克服癌症

  谜团2 长生不老?

  塞内克斯生物科技公司2000年时在研制某种可实现抑制作用的药物。研究人员还继续深入分析端粒。端粒是一种DNA序列,会在细胞分裂过程中逐步变短直到细胞最终变异或死亡。

  近期的研究发现也验证了端粒的功能。《自然》杂志于2010年11月公开的一项研究中,老鼠被抽取端粒后再被植入,这一过程发生了奇迹般的返老还童现象。从技术上讲,数年前人们就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提高体内端粒的水平,但这种技术至今未得到临床评估。

  同时,两种在人类身上试验的合成催化剂SIRT1和STACs今年已投入使用,它们可以模拟热量限制效应。在酵母、灵长类动物身上的试验表明,这种效应可以放慢新陈代谢速度,缓解老化进程。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授杰伊·奥尔沙恩斯基则认为,百岁以上老人的基因具有可限制老化进程的特别功能。“新英格兰百岁老人研究”是全球最大型的专门研究高龄老人的计划,该项目正对约1600名百岁老人及数百名他们的子女进行跟踪研究”。

  新进展:发现端粒功效;发现新的催化剂

  谜团3 创造生命?

  人类至今仍未解开地球的生命之谜,如何创造生命,人类认识仍然很模糊。

  由零开始创造生命,这一领域的研究最大进展是由著名遗传学家克雷格·温特尔于2010年5月取得的。温特尔和他的研究团队创造了首个合成有机体。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利用化学物质制造了一整个基因组,然后将这个合成基因组植入到一个空细胞中。接下来,这个细胞根据植入的基因指令开始自我复制和修正。这个人造的生命形式,被称为“综合体”。

  但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生物伦理学家亚瑟·卡普兰认为:“温特尔并没有真正创造出生命。但他的研究表明,一个人造基因组可以为细胞提供动力,从而向真正的人造生命迈进了关键的一步。”

  新进展:出现首个人造生命形式“综合体”

  谜团4 存在灵魂?

  10年前,《神经理论学原理》的作者、神经学家纽博格和他的研究团队就已开始对130人的大脑进行研究,研究人员将继续对那些涉及宗教和精神状态的大脑结构网络进行更广泛的研究。目前,他们正在对中国西藏的僧侣、佛教的尼姑和基督教徒的大脑进行扫描研究,而这些人都是从事冥想等精神方面的事业。纽博格认为,通过发现大脑如何从事宗教方面的活动,神经理论学或许可以解答大脑和身体功能与灵魂活动之间的联络。

  此外,还有一些科学家试图从量子力学角度分析意识和灵魂的产生,而传统的意识结构是基于典型的物理学,即我们的思维源自由数十亿个神经元组成的网络。哈梅洛夫和合作者朋罗斯提出了一种量子意识理论,即Orch OR理论。这种量子意识理论为微型的细胞结构增加了一个重要功能,即“微管”。这种所谓的“微管”组成了我们细胞内部的“骨架”。该理论认为,意识也依赖于大脑神经元内部微管的量子计算。

  新进展:将量子力学引入研究

  谜团5 外星生命?

  许多天文学家都声称,地球之外肯定存在外星生命。近期的一些发现亦让人看到了寻找外星生命的希望。

  红矮星Gliese 581的发现令天文学家兴奋不已。去年4月,天文学家声称在这颗近邻星球周围发现了第6颗系外行星Gliese 581g,被认为是第一颗位于宜居带的行星。该行星的质量可能是地球的3到4倍,半径大概相当于地球的1倍到1.5倍。如果能够证实该行星是岩质的,则很有可能成为一处宜居住所。

  不久前,美国太空总署发布了一项争议性的发现,即一种细菌可以用砷来代替磷作为自己的DNA组成物质,而砷则对于大多数生命都是有毒的。这一发现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因为此前难以想象生命竟然如此多样化。“搜寻外星智慧”计划资深天文学家什斯塔克表示:“无论身处何地,生命总能找到东西吃。”

  数年来,天文学家一直在致力于寻找类地行星。最近,天文学家声称他们发现了首颗岩质系外行星,这颗行星大小大约是地球的1.4倍。预计于2015年发射升空的“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将为天文学家提供更清晰的外星世界视角。

  新进展:新发现层出

  谜团6 超越光速?

  科学家们也一直在致力于超光速的研究。

  近年来,科学家实施了许多相关的实验,比如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科学家王利军2000年进行的实验和德国科学家2007年进行的实验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最初,科学家坚信没有任何物质或信息能够突破光速,但光脉冲却能够做到。在真空状态下,在不同位置测到的光脉冲似乎以一种难以置信的速度在传播。不过,这一速度仍然无法对我们太空旅行提供太大的帮助。2007年的实验仍然存在争议。

  贝勒大学物理学教授克利弗尔认为,在“量子纠缠”现象中,信息的传播速度似乎比光速快。2007年和2008年的两次实验表明,“量子纠缠”的速度至少是光速的1万倍。未来实现超光速的方法可能是跳跃到多维空间中,不过这种方法目前我们还无法理解。美国太空总署突破推进物理学计划前负责人马克·米利斯现致力于研究星际旅行,他表示,“肯定还有我们没发现的物理学领域”,并指暗物质和暗能量或许能够为我们带来曙光。

  新进展:仍存争议

  谜团7 时光穿梭?

  由于突破光速极限至今未能得到真正实现,穿越时光旅行似乎更加难以想象。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局去年两次实验都证实了这种理论。因此,我们的大脑比心脏要老化得更快,不过在人的一生中大脑的年龄仅比心脏年龄大900亿分之一秒。

  科学家研究发现,一个物体越接近光速,时间对它来说就会越慢。因此,一部时光机器就可以简化为一台巨大的离心机,这部离心机可以让一个人以接近光速旋转。不过,美国查普曼大学量子研究中心主任托拉卡森认为,这种方式有可能让离心机内的那个人四分五裂。

  新进展:时光机或为一台巨大的离心机

  谜团8 其他宇宙?

  有科学家根

  据物理学定律的特征,提出了对等宇宙的说法。这种多元宇宙的理论也是量子力学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科学家认为,这些其他并存的宇宙或我们之前的宇宙或许会在深空中留下证据。

  英国牛津大学科学家朋罗斯和美国耶里万物理研究所科学家古尔扎戴安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发现了他们所说的巨型同心圆,这些同心圆可能就是宇宙多次大爆炸并重生留下的证据。不过,这些中心圆区域的温度要低于平均温度。在这十年中,还有一些科学家通过对宇宙微波背景的探测发现了相似的证据。因此,他们认为,可能有其他的宇宙撞击过我们的宇宙,从而留下了这些“疤痕”。

  欧洲航天局“普朗克”太空望远镜将绘制出更详细的宇宙微波背景图,或许能为这个谜团给出最终的答案。

  新进展:发现“疤痕”

  科技传真

  思想帽

  2月10日,澳大利亚科学家最新研制了一种“思想帽”,能够激发人体大脑的潜质。让人脑变聪慧实现了从理论向实践的重要一步。

  太阳立体图

  美国宇航局2006年发射的两颗太阳探测卫星STEREO运动到太阳两侧相反的位置上,首次从前后两面拍摄下了完整的太阳立体图,第一次确认了太阳是一个球形。图为2月6日美国公布的太阳图片。

  虾化石

  2月9日,秘鲁发现8500万年前的虾化石。

  液态盔甲

  英国科研人员最近成功研发一种革命性的“液态盔甲”,名为“防弹奶黄”,预计在2年内可供英军使用。“防弹奶黄”这种高度机密的物料,能够透过变厚和硬化,来吸收子弹或榴弹冲力。
忘情天书 发表于 2011-10-8 14:58:25
难怪老外发达。咱们都在忙着吃喝嫖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