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高考作文阅评对“网络语言”宜宽不宜严

发布时间:2011-6-6 15:29    发布者:Liming
关键词: 高考作文 , 网络语言
眼下对网络热词的使用既然尚无公开、明确、具体的标准,那么在高考作文的阅评工作中,就不应对网络热词的出现要求过于严苛,能不扣分的尽量不要扣,多注重作文本身的思想价值,多给考生一些自由表达和发挥的空间。一年一度的高考将于明日开考。首门考试科目依然是语文,而今年一些考生在写高考作文时,或许会对自己的遣词造句格外留神,因为这些天来,有关高考作文中能否出现网络热词的问题,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近日有媒体报道,上海语文高考阅卷负责人称,作文中若出现“给力”、“神马”、“伤不起”、“有木有”等网络热词,将被当作错别字扣分。2010年广东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张玉金则表示,网络热词写入高考作文不算错别字,但会列入“用语不规范”,同样要扣分。尽管此后相关专家又给出“给力”不算错、“鸡冻”不能有等回应,对于个别网络热词是否“合乎规范”,各地阅卷老师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但几乎所有专家都一致认为:为保险起见,不建议考生在高考作文中使用网络热词。

  高考事关考生前途,在是否使用网络热词一事上,宜谨慎不宜轻率。而对阅卷老师来说,对作文中出现的网络用语则应尽可能给予包容,宜宽不宜严。

  有些网络语言并非凭空生造,而是来自古汉语或民间俗语,之前使用频率不高,后经网络传播成为热词。比如“给力”、“伤不起”等,就属于这一类。网友发言一般不拘一格,天马行空,一些热词的使用未必那么讲究、得当,但这绝不意味着这些词语本身就“遭受污染了”,就变得轻佻、难登大雅之堂了。如果仅仅是因为“触网”而被拒之门外,对这些词语本身就不公平。

  有些网络词语因为能准确“达意”,使用效率高,早已成为社会认同的“主流用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给力”一词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并被广泛运用于各种正式场合。如果这样的热词都不能进入高考作文,就只能说明评卷标准同时代脱节,需要及时“升级版本”。

  近些年来,高考作文命题贴近时代和生活是趋势。假如今年的高考作文题要求考生着眼于现实生活,表达现实情景,那么对于一些生活气息极浓,甚至本身就代表了某种社会现象的词语更不该拒斥。否则,作文主旨是贴近生活,而用语规范又远离生活,个中矛盾显而易见。

  退一步讲,即使一些网络用语太偏太怪,出现在考卷中不能体现高考的严肃性,那么哪些可以用,哪些不能用,事先就该有个明确标准,详细地列举出来,让考生心中有数。而不能临到快要考试了,阅卷老师们的意见还未统一,只给考生一个含糊的“标准”,或是以阅卷方便和“保险起见”为由,干脆让考生“远离”网络热词,不用不碰为妙,这都不是严谨、科学和负责任的态度。

  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网络热词层出不穷,恰恰反映了时代的变化。高考作文规范理当与时俱进,而不能墨守陈规。更何况,词语的新旧总是相对的,今天很多“主流词语”,在过去可能就是潮语、新词。比如“拜拜”、“扮酷”、“搓麻”、“劲爆”、“养眼”等词,也并非一出现就“主流”,但如今,它们已被《现代汉语词典》一一收录。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诸如“给力”、“伤不起”等网络用语也会出现在词典和教科书中。作为具有文化导向作用的高考作文,理应对这些热词给予包容,让学生和社会感受到一种开放的、紧扣时代脉搏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取向。

  眼下对网络热词的使用既然尚无公开、明确、具体的标准,那么在高考作文的阅评工作中,就不应对网络热词的出现给予过于严苛的限制,能不扣分的尽量不要扣,多注重作文本身的思想价值,多给考生一些自由表达和自由发挥的空间。

《晶报》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67795-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