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 Hard,更要Work Smart

发布时间:2009-12-1 08:44    发布者:李宽
关键词: Hard , smart , Work
作者:秦文芳(wqin@semi.org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还记得若干年前,笔者第一次穿上净化服走入净化间,老工程师就郑重地把这句话送给了当时的一批“菜鸟们”。如今再回头来看,仅仅凭借“持勤补拙”的信念行走于江湖似乎有些out了,学会聪明地工作才是“笑傲江湖”的利器。

新上海人的美好生活

洪晃写过一本书,名为《无目的美好生活》,那么对于陈强这样的新上海人来说,美好生活该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陈强毕业于山东大学机械系,目前在某半导体知名检测设备公司任客户服务工程师。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协助客户解决生产制造中遇到的设备相关问题,也就是 fab里常常被“呼来唤去”的vendor。“我平时不太喜欢逛街,生活的圈子无外乎是公司、客户的生产第一线和家里。逛街买衣服的时候是那些固定的牌子,回家主要是看看书、上上网,主要的交际活动还是以前的老同学。”简单的描述大致勾勒出了陈强这样的单身、技术为主、扎根上海的工程师们的生活轮廓。

如此这般的生活和工作模式听来似乎简单枯燥,但是陈强却乐在其中。“工作的单一和枯燥是客观现象,但是接受度因人而异,多数都能够适应。”陈强坦陈,“工程师最大的苦恼是fab里大海捞针的工作模式,出了问题,不知道原因。所有可以做的事情并不一定是可能的影响因素,这时就需要各个环节的工程师分头去做,限期完成,加班在某些时候成为生活常态。”

对于任何一名职场人来说,敬业精神和责任心是最起码的素质要求。对于设备服务工程师而言,他们面对的是24小时、365天运转的生产线,设备的任何问题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损失。Work hard是必须的,但是只有hard是远远不够的,Work smart方能事半功倍。

陈强说,他和其他同事基本上会保证“随叫随到”,但难免遇到人手不够,或是有时出现几个客户同时出现设备故障的情况,此时将工作有条理地排序,并与客户及时沟通往往显得很重要。一味地疲于奔命式的工作显然最终辛苦了自己,却又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他的smart秘诀是:分清工作的紧急性和重要性。

他通常会把手头上的工作大致分级,比如说紧急重要的事情就要投入最大最好的资源及时完成;紧急不重要事情可以先提供相关的数据或信息,试图以客户为主自己为辅,协助问题的解决;剩下的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会稍微暂缓,或是借助公司其他同事的资源共同完成。“虽然听起来不是很复杂,但是这中间的过程和技巧需要工程师用心去领会,否则工作量大且简单重复,长此以往会对工作产生厌烦情绪。”陈强说。

在半导体制造领域,云集了太多太多这样的工程师们。他们没有什么显赫的家庭背景,专业大多是物理、机械、材料、电子等科目,毕业后即以新上海人的身份从事技术研发工作。在上海安家立业,实现“居有定所,老有所养”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和同学相比,我对自己目前在上海的生活还是比较满意的。”陈强说:“我本身对生活的要求就很简单,收入稳定,工作能发挥所长,生活不要太繁琐,如此而已。不过上海的房子贵、生活成本高,对于我们这样的新上海人来说压力还是不小。尤其是对于男生来说,还是有养家糊口的重任。我最近刚刚付了房子的首付,后面就开始成为房奴慢慢还贷了,保证稳定的经济来源是当下最大的任务。”
上海这个城市素以繁华和机会多著称,也正是这些吸引了无数的莘莘学子前赴后继。陈强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并没有非常“宏伟”的蓝图,目前来说还是希望能踏踏实实地积累经验,希望能在工程师的道路上再奋斗一把,毕竟工作经验是从事技术工作最重要的资本。古语有云“技不压身”,他觉得趁现在还没有太多家庭负担的时候多学些东西还是很有必要的。至于未来会不会转型,这还要看机会和个人的实力。

慢慢沉淀的职场人生

虽然同为设备工程师,张宏的工作看起来似乎“相对轻松”。他的工作主要是解决设备的相关软件问题,平时不太需要到fab的生产线上,貌似更接近办公室一族。

每天到办公室,张宏首先要查看邮箱里的邮件,因为很多客户的问题与要求会通过邮件将相关数据发给他帮忙处理。比如说,客户的某种新薄膜工艺采用原有的程序无法准确测量,这就需要张宏协助在测量机台上建立新的recipe。如果是客户收集到的数据无法得到想要的结论,张宏也会看看是否机台的软件参数设置不合理等等。

“我们的工作虽然是个技术活,但是很多时候与客户沟通显得更加重要。”张宏说,“如果刚好碰上客户那边的新项目启动,我们基本上会从项目启动就开始参与其中。很多时候就是每天泡在客户那里,和他们一起分析数据,一起开会,一起写报告,甚至一起挨骂。”

芯片制造工作的一大特点是压力大、时间紧,所以很多时候人会变得急躁,发火在所难免。遇到客户“不讲道理”该怎么办呢?“这种情况基本上还是比较少的,毕竟工程师大多受过高等教育,不会真的胡搅蛮缠。有时候确实会火气大一些,也遇到过开会发生争执,甚至拍桌子的情况。但是如果能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想问题,加强沟通,最终还是能合作完成任务的。”张宏显得颇有心得。

职业道路很长,有时你的辛苦工作得不到人们的好评与褒奖,但这并不是你不去做的理由。职场对人还是公平的,一份付出,一份收获。为了得到回报而去做某件事是很不成熟的心态。每一次的工作成效,都反映出你的能力、素质和价值。“初为工程师时,我也曾经忍受过各种情绪的煎熬,对于很多事情一时无法适应,也出现过一碰到问题就无法自制的急躁,当然也有对源源不断接触到新事物的新鲜感。”张宏坦陈,“现在可能是工作的时间不短了,心态渐渐平和,处理问题更加成熟。不敢说游刃有余,但是明白了很多时候蛮干并不能出结果,巧干会让事情轻松很多。”

张宏所说的巧干就是学习别人的最佳做事方法,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他说自己还是“菜鸟”的时候,主要是学习师傅们处理问题的思路。如果客户的数据比较异常,那么可以先看看机台参数的设定是否有疏漏,然后再看看其它相关数据是否也存在异常。如果还是不行的话会建议客户重复几次数据收集,或是利用自己公司的其它资源,比如说更先进的分析软件、前辈的经验等等。

张宏认为,work hard是一种对责任和完美追求的精神和态度,而不是压力下的常态。不一定非要把hard与smart相对,殊途其实可以同归。很多时候并不是每一份工作、每一项任务都需要你自己从无到有一点点创造出来,工作是讲究时效性的,最好、最快捷的工作方式就是借助已有的资源来更快地完成。就拿收集数据来说,平时就要注意和客户那边的工程师把关系处好,毕竟他们接触的是第一手信息,工艺和测量的真实过程会对最终问题的解决很有帮助。

“半导体行业是制造业,它的发展往往需要大笔资金的投入,这次金融危机就能明显感到半导体行业发展放缓了。”张宏在谈及未来的前景时不无担心,“毕竟设备工程师这行的发展还是与产业的大环境息息相关的。对于工程师个人而言,发展的道路无非是做技术上的拔尖人才,或是走管理、市场、销售等路线,有时候会觉得发展空间有限。”

张宏虽然也是新上海人,但是已经把家安在这座都市有些年头了。他觉得自己目前还谈不上已经“立业”,但是至少衣食无忧,家庭和睦。“感觉现在是在慢慢地积累和沉淀,有时候不想看得太远,毕竟很多时候计划赶不上变化,关键还是做好眼前的工作。”张宏显得非常淡定。

设备工程师的转型与跨界

两三年前笔者认识丁欣的时候,他还是应用材料中国区的一名设备销售工程师。此番再次见面,他的名片上已经赫然写着GT Solar多晶硅技术的销售总监了。从技术人员变换轨道做销售,他的职场道路颇有代表性,是典型的转型和跨界。

丁欣199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2000年进入应用材料的时候刚好是芯片制造业蓬勃发展的时期。他刚刚加入应用材料的时候还是一名设备应用工程师,主要负责RTP(快速热处理)和刻蚀机台的相关技术问题。让他印象颇深的是,中国大陆第一台RTP机台就是由他负责开机的。2000年,国内某 fab从应用材料购买了这台RTP设备,开机刚好赶上当年的国庆长假。丁欣回忆那段时间不仅无法享受长假,而且还要在fab里加班加点地干活,连续很多天每天工作超过16小时,心里多多少少有些不平衡。

“设备开机通常的困难是工艺要求高,很多工艺的规格限制非常紧。半导体机台精密且复杂,安装妥当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经常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往往一根管路、一个螺丝都会造成机台故障。当然还有时间紧迫,毕竟是要面对生产,耽搁一天就会损失巨大”。丁欣说,“好在最终完成了客户的工艺和时间要求,现在想起来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丁欣做设备应用工程师的时间并不长,2001年他就开始转型做设备销售工程师了。他说当时也是机缘巧合,公司的领导看好他与人沟通的能力,推荐他做一些新的尝试。2001年又恰逢半导体的一个低谷期,转型做销售可以与更多的人打交道,并充分利用应用材料的良好平台。丁欣这么一干就是近6年的时间。 “应用材料为我提供了系统化的职场训练,包括工作的严谨度、程序化等等,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就更不用说了。”丁欣在谈及自己的老东家时不无感激。“做销售与做技术截然不同,除了工作内容大相径庭之外,主要还是工作思路的转变。做技术主要是分析数据,优化工艺,做销售会更多地关注销售策略、市场状况、谈判技巧等等。”

对于丁欣来说,work smart不仅仅体现在日常工作中,他从技术到销售的转型,甚至于现在的半导体到太阳能的跨界,都是work smart的生动实例。2007年年初的时候,丁欣从应用材料跳槽到了SPX,一家从事太阳能硅片设备制造的公司。“当时遇到了职业的瓶颈,觉得需要自我突破。刚好太阳能行业处于上升时期,再加上自己的设备销售经验,跳槽并没有遇到很大的困难。”丁欣说,“其实跳槽之前就与wafer house打过交道,积累了一些技术知识和人脉。”对太阳能行业的了解,美国公司多年的设备应用和销售经验,使得他完成了个人职业生涯的一次转折。

不久前,在GT Solar新工厂的开工仪式上见到了丁欣,他刚刚从SPX转投了这家多晶硅设备制造公司,负责中国区的设备销售。问及他的未来规划,他强调会先在新公司做好本职工作,至于会不会创业实现自己的一些个人抱负,他说还是要看未来的机遇。

学海无涯苦作舟,另辟蹊径巧作舟。Smart强调在工作中更注意工作智慧和工作态度的平衡,也就是smart和hard都要有。半导体行业的辛苦自不必说,但是如若在漫长的职场上,善于学习,善于适应环境,使自己成为hard+smart的长跑型选手,那么笑到最后也并非难事。

(尊重被采访者要求,文中陈强、张宏均为化名)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6200-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wcf68 发表于 2009-12-1 23:16:31
技术的 出路啊 在那里
EWave 发表于 2009-12-3 15:17:06
现在这个世界时拼脑子的时代啦,只有努力是成不了大气候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