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论:从农村青年的大学梦谈起(图)

发布时间:2011-3-21 10:59    发布者:1770309616
关键词: 大学梦 , 教育评论 , 农村青年
教育评论:从农村青年的大学梦谈起(图)

re_4d848d111e155.jpg

农村孩子上大学
前不久,网络上许多朋友在批评一种看法,这种看法认为:“不要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

抛开结论,平心而言,这种看法倒是设身处地提出了不少真实的问题——上大学费用高,普通农村家庭承受不起,其一,大学数年光阴,“屠龙艺就欲何求”,未必能理想就业,其二,万一漂在城市,生活压力大,幸福指数不高,其三,可能还有,且不赘述。

这其中,当然有教育公平的问题,更有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但是,光有问题意识不够,还得仔细分析问题成因。设身处地看到难处很好,如果能够换位思考就更好。

假如我是农村青年,受过教育,我会有什么选择?上世纪80年代有部很著名的小说叫《人生》,讲农村青年高加林的进城史和爱情史。高加林读过书、想进城,原先在农村有个女朋友,进城后又爱上城里的女同学,最后,高加林的爱情与他的进城大业一起失败了,很悲伤的一个结尾。可以说,至少从那个时代开始,乡土中国里的农民新一代,就已经把目光投向了城市。在他们眼中,城市不仅仅意味着经济上更宽裕,还意味着文化上更审美,就像在高加林看来,“刘村姑”再善良再体贴,总是不如“黄同学”打动自己。

二三十年来,“进城”的意识应该说是不断地强化了。这不是个别人物的特殊取向,而是时代变迁带出的整体性格。一是城市化的进程,人口流动、人才流动不断加快;二是在信息高速传递的时代,电视、网络上不停地重复着城市生活的更美好,生活其间的大部分人难免受到感染,农村青年想进城,小城市青年想到大城市续写人生故事。要“进城”、要到大地方去,相对较公平、路径较成熟的方法,当然是考大学。这种欲望,不仅否定不了,而且恰恰是今天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之一,同时也带来了当代社会的活力。

一个社会要保持活力,离不开优秀的人才,也离不开人才合理的流动,但仅仅是农村人才向城市的单向流动,并不让人乐观。所以,真正要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是创造更公平的机制去满足这种正当愿望,塑造更优秀的当代中国人;另一方面是在现代化的道路上重塑乡村和小城的价值。话说回来,受过教育的现代青年要觉得在乡村、在小城市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你拉他进城,他没准也不愿意——这儿挺好,公共服务很完善,空气也好,收入也高,城里有的物质文化享受都能享受到,还能干一番事业,能感受到全社会的认同,干嘛进城?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个教育应当是公平的教育,所以中国的“十二五”规划里强调“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强调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缩小教育差距。同样,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东西部差距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也会带来发展的瓶颈,过大落差会带来价值洼地,最终会带来社会活力的丧失。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59027-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