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敢对三星、SK海力士、镁光等国际巨头亮剑

发布时间:2018-11-22 10:04    发布者:小编
关键词: 存储芯片 , 三星 , 海力士 , 镁光
来源:科工力量专栏作者 铁流

日前,存储芯片成为中国和美国贸易摩擦的又一个焦点。

起初,镁光与联电的纠纷只是两家公司之间知识产权的纠纷,属于商业纠纷范畴。但在如今中美关系不太和谐的大环境下,这种纠纷就很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之徒利用,作为阻碍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绊脚石。

最近,中国宣布对三星、海力士、镁光公司涉嫌实施垄断行为立案开展调查,既是对美国制裁的回击,也表明了中国有能力在存储芯片上打破国外垄断。

20181122081841813_.jpg

存储芯片知识产权纠纷不断升级

本次中美存储芯片上的交锋,可谓是一波三折。

最初,这场纠纷仅仅是镁光和联电之间的商业纠纷。根据镁光公司发布的消息,镁光的一些员工跳槽后,通过闪存盘盗取了公司的技术资料,然后交给了新东家联华电子公司的高管,属于“带枪叛逃”。因而镁光在美国和中国台湾对联电提起诉讼。

联电则否认了镁光的指控,随后进行了反诉。由于大陆一家存储芯片公司采用了出资委托联电开发技术,然后共同享有研发成果的发展路线,因而也就被联电卷进了这场纠纷,这家中国大陆企业也在中国对联电提起诉讼。

之后,中国地方法院做出了裁定,要求镁光立即停止销售、进口十余款英睿达固态硬盘、内存条及相关芯片,并删除其网站中关于上述产品的宣传广告、购买链接等信息。

随后,美国政府对中国一家存储芯片企业做出制裁。由于中国市场收入占镁光公司营收的比例很高,中国地方法院的裁定使镁光很难受。虽然没有证据表明,制裁中国某存储芯片企业的幕后推手是镁光,但从最大受益者的角度分析,镁光公司很可能进行了游说,要求美国政府出面施加压力。

数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局局长吴振国在会上表示:“根据举报,今年5月底市场监管总局对三星、海力士、镁光公司涉嫌实施垄断行为立案开展调查,从三家公司调查获取了大量证据资料。随后,我们又对数十家下游企业开展了调查取证,并对取得的证据资料进行梳理和甄别。目前,对这3家公司的反垄断调查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下一步,反垄断局将对案件的相关市场界定、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定性等方面开展研究论证,依法做好案件调查处理工作,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利益。”

由于三星、SK海力士、镁光控制着DRAM 95%的市场,因而能够轻易控制DRAM的价格,正是因此,在2017年,DRAM 涨价高达47%。得益于售价增长,三星、SK海力士、镁光营业收入和利润大幅增长,以镁光来说,在2017年4四季度营业收入暴涨91%。

据分析,三星、SK海力士、镁光如果被认定操纵价格,有可能会被各罚款25亿美元。

正是受这一连串的事件,镁光的股价不容乐观。

20181122081841329_.jpg


展示了中国打破国外垄断的决心和能力


中国对国外巨头反垄断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在技术上和外商差距太大,或拿外商没什么办法的时候,一般就是认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Intel,哪怕英特尔的CPU已经垄断市场,但就是没有对Intel进行反垄断调查;在已经在技术上打破国外垄断,或者是自己有一定能力之后,才对外商进行反垄断调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高通,在4G时代,整个中国通信产业联合欧洲厂商将高通边缘化,之后才有了发改委对高通的反垄断调查。

本次中国政府敢于对三星、SK海力士、镁光公司进行调查,既有三家公司恶意操纵市场,谋取暴利的因素,也有中国存储芯片技术上取得突破的因素。

近年来,中国投入巨资发展存储芯片,产生了一批以长江存储、合肥长鑫为代表的龙头企业。

长江存储就是原本的武汉新芯,紫光集团入股后更名为长江存储。自成立以来,长江存储除了获得来自于紫光的资金之外,还获得了集成电路产业基金超过10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根据规划,长江存储的目标是到2023年满足中国50%的NAND需求。

除了32层3D NAND于2018年底前投入量产之外,长江存储Xtacking架构的64层NAND样品已经送至合作伙伴进行测试,64 层128G 的NAND Flash有望在2019 年量产。此外,长江存储正在研发128 层256G 的NAND Flash。

合肥长鑫的主攻方向就是和本次镁光和联电发生纠纷的DRAM,合肥长鑫的的规划是2018年年底推出8Gb DDR4工程样品,2019年三季度推出8Gb LPDDR4,到2019年年底,产能将达到2万片一个月。从2020年开始,公司则开始规划二厂,2021年则完成17nm的研发。据公开消息,合肥长鑫和紫光类似,存储芯片也即将投产。

本次中国敢于对三星、SK海力士、镁光这样的国际存储巨头亮剑,是中国本土企业在技术上取得突破的最好体现。

自主研发才是正途

近年来,中国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在发展模式上,有的企业选择自主研发,有的选择技术引进。虽然看起来技术引进的起点会高一些,是走捷径,但从结果上看,技术引进之路布满陷阱。

比如本次中国大陆某企业就是被联电坑进去的,该公司出资委托中国台湾人去搞研发,而且还把诸多非常关键的位置,直接交给中国台湾人士,这使联电的一些行为被镁光抓住了把柄,并诉诸于法律,使JH受联电拖累,给联电挡了枪。

在当前这个大环境下,要能沉得住气,坚定不移的走自主研发之路,不要总是想着走捷径,耍小聪明。自主研发也许会慢一点、性能差一点,但步子走得稳,发展后劲更足,而且经验积累和能力锻炼是花钱也无法从洋人那里买到的。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550369-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