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 Integrations宣布可立即供应 先进的Qspeed系列二极管

发布时间:2011-2-19 10:46    发布者:1770309616
关键词: PFC , PI , Qspeed , 二极管 , 高压整流管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2011217日讯 用于高能效电源转换的高压集成电路业界的领导者Power Integrations公司(纳斯达克股票代号:POWI)今日宣布可立即供应先进的Qspeed系列二极管Qspeed二极管采用独特的硅基工艺,兼具一个极低的反向恢复电荷(Qrr)和一个极软恢复波形。这些先进特性能够帮助设计师优化其电源转换电路的效率和EMI性能。Qspeed二极管非常适用于连续导通模式(CCM)升压式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并在硬开关应用中用作输出二极管。在PFC电路中,Qspeed二极管可以提供与碳化硅(SiC)二极管一样的整体开关性能,但成本更低。


                                     500_400-1298002901_3aeabf34.jpg

当PN硅二极管反向偏置和关断时,电流快速降至零,然后在PN结从导通切换到关断模式时,电流暂时反向流过二极管。时间与负电流的积分(即瞬态电流和对应时间构成的面积)被称为反向恢复电荷或QRR。QRR经过系统中的其他器件流到接地端,能量转化为无用的热能,这会降低系统效率,还可能升高成本较高的相关元件(如MOSFET)的温度。Qspeed二极管在所有低成本硅二极管中具有最低的QRR。在需要提升效率或降低温度的PFC和整流管应用中,它们可以替代超快速硅二极管。在成本控制严格的应用中,它们还可以替代碳化硅二极管。

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波形会产生电气噪声(EMI),必须将其滤低才能防止传导到AC市电、电源负载或对周边系统造成辐射。Qspeed二极管具有出色的软度,基本上是正弦恢复波形,它不包含任何高频谐波,因此可降低传导和辐射EMI的发射。这一特性有助于降低电源EMI滤波器硬件的尺寸、成本、重量和复杂度,同时降低与EMI抑制相关的原型和开发成本。

Qspeed二极管能提供业界领先的性能且未采用高成本的特殊材料,因此能实现高效率和低成本设计。Qspeed的600 V二极管分三个系列。X系列能够在80 kHz以下的开关频率下实现高性价比和高效率的设计,Q系列和H系列则适用于80 kHz以上的应用。Q系列二极管的反向恢复软度最高,可提供最佳的EMI性能。H系列二极管具有最低正向电压降和Qrr,可提供最高效率。除600 V二极管外,Qspeed的300 V二极管能够为输出整流和音频应用提供最佳的开关。

Power Integrations产品营销经理Stuart Hodge表示:“除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外,Qspeed二极管还非常适合用作输出二极管,即替代肖特基二极管,特别是在电信和音频等大电流、高电压电源中。在这些应用中,Qspeed二极管可大幅降低反向电压峰值,软恢复特性通常能使设计师完全移除缓冲电路,从而降低设计成本和复杂度,同时还可提高效率。”

Power Integrations于2010年12月收购了Qspeed Semiconductor。Qspeed系列先进二极管的所有产品现在都可从Power Integrations订购,基于1,000片的订货量单价为每片0.43美元(LXA03T600;3 A,600 V)。有关包括产品介绍视频、数据手册及应用指南在内的详细技术信息,请访问Power Integrations网站:www.powerint.cn/zh-hans/qspeed。网站上还提供了一个先进的二极管选择器工具,可帮助设计师快速选定适合其特定应用的二极管型号。

关于Power Integrations
Power Integrations公司是用于高能效电源转换的高压模拟集成电路业界的领先供应商。由于Power Integrations公司在高压模拟集成电路方面所取得的技术创新,实现了尺寸小、结构紧凑、用于各种电子产品的高效率电源,包括用于交流-直流转换和直流-直流转换及LED照明的高效率电源。自1998年问世以来,Power Integrations的EcoSmartä节能技术已大约节省了46亿美元的待机能耗,避免了数以百万吨的CO2排放量。该公司的绿色空间网站提供了大量有关“能源吸血鬼”和待机能耗问题的信息,此外还提供有全球能效标准的综合指南。由于EcoSmart技术对环境保护的作用,Power Integrations的股票已被归入到由Cleantech Group(Amex: CTIUS)及Clean Edge(Nasdaq: CELS)赞助的环保技术股票指数下。有关详细信息,请访问网站www.powerint.cn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54828-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在线工具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