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段投光灯线性恒流icSM2082ED能过认证的驱动电路方案分析

发布时间:2018-8-20 17:42    发布者:qq2355773792
关键词: 高压线性恒流ic , 恒流驱动电源ic , SM2082ED





钲铭科恒流调光icSM2082ED投光灯最新应用方案替换CYT3000AB


高压线性恒流ic  SM2082ED可以精准的控制电流输出值在5mA~60mA之间不变。光效能高,

照明度高。
芯片间输出电流偏差小于±4%
输入 AC 电压:120V / 220V
支持可控硅调光应用电路

高压线性恒流IC,SM2082ED 是单通道 LED 恒流驱动控制芯片,SM2082ED使用了钲铭科

电子拥有生产专利的恒流控制技术,高压线性恒流ICSM2082ED 输出电流由外接 Rext 电

阻设置为5mA~60mA,且SM2082ED输出电流不随芯片 OUT 端口电压而变化,恒流性能比较

好。并且高压线性恒流IC SM2082ED系统构造比较简单,设计方案简单,SM2082ED高压线

性方案成本低。






高压线性恒流IC SM2082ED最大的特色功能就是具有过热保护功能
单颗SM2082ED芯片可做 12W 系统方案
封装形式:ESOP8

注:表贴产品焊接最高峰值温度不能超过 260℃,温度曲线依据 J-STD-020 标准、参考

工厂实际和锡膏商建议由工厂自行设定。

若无特殊说明,环境温度为 25°C。

高压线性恒流ic  SM2082ED其中 Vin 是系统输入电源电压,VLED 是单个 LED 工作电压

降,ILED 是 LED 导通电流。可看出系统串联的 LED
数量 n 越大,系统工作效率越高。
系统设计过程中,需根据应用环境调整 SM2082ED 的 OUT 端口工作电压,优化 η 值。




高压线性恒流ic  SM2082ED恒流曲线可看出常温下 OUT 端口最低电压 VOUT_MIN:IOUT

= 20mA,VOUT_MIN = 4.1V; IOUT = 30mA,VOUT_MIN = 4.6V;IOUT = 40mA,

VOUT_MIN = 5.0V;

根据 LED 灯的并接组数和 LED 灯工作电流选择并联芯片数量,图中 Rext1~RextN 的电

阻值可设置相同或者不同。
在高压线性IC SM2082ED芯片并联应用中,Rext 电阻取值不同时,整个系统的恒流开启电

压为并联 SM2082ED 中的最大开启电压。


高压线性恒流IC SM2082ED的应用领域:
T5/T8 系列 LED 日光灯管
LED 路灯照明应用
LED 球泡灯,LED 吸顶灯

SM2082ED这款高压线性恒流IC,应用领域还是挺广泛的。



单颗芯片应用说明
图 5 是 SM2082ED 交流电源应用方案电路图,LED 灯管中的 LED 灯可用串联、并联或者

串、并结合连接方式; C1 是高压瓷片电容,用于降低 Vin 电压值;C2 是电解电容,用

于降低 Vin 电压纹波;Rext 电阻用于设置






根据 LED 灯的并接组数和 LED 灯工作电流选择并联芯片数量,图中 Rext1~RextN 的电

阻值可设置相同或者不同。
在芯片并联应用中,Rext 电阻取值不同时,整个系统的恒流开启电压为并联 SM2082ED

中的最大开启电压



瓷片电容 C1 的容值由 AC 源电压和 LED 灯管中串接的 LED 数量 n 决定,一般可取

0uF ~ 4.7uF。当 LED 灯数量串联的足够多时不需要使用 C1 电容。
电解电容 C2 值越大,电压 Vin 纹波越小,SM2082ED OUT 端口电压纹波越小。C2 值根

据 LED 灯管总工作电流而定:电流越大,C2 容值越大,一般取值

4.7uF/400V~22uF/400V




高压线性恒流ic  SM2082ED可根据不同应用环境接在系统 GND 端口、LED 灯中间或者

LED 灯之前。
1. LED 灯串电压建议控制在 250V 到 270V 之间,系统工作最优化。
2. 通过改变 R1,R2 电阻值,调整输出工作电流值。
3. R3 为系统放电电阻,建议 510K 到 1M 之间。
4. C2 电容为抗干扰器件,建议使用。




高压线性恒流ic  SM2082ED可控硅调光方案


LED 灯串电压建议控制在 110V 到 120V 之间,系统工作最优化。
2. 通过改变 R1 电阻值,调整输出工作电流值,改变 R2 电阻值,调整泄放电流值。
3. R3 为功率电阻,用于降低 U2 SM2082ED 的功耗,R3 功耗控制在 1W 内。
4. R4 为系统放电电阻,建议 300K 到 510K 之间。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546090-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