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AI领域投资3.4亿美元 要让机器人干危险的活

发布时间:2018-2-6 09:38    发布者:eechina
关键词: 富士康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日前,富士康宣布将在人工智能研发方面进行重大投资,未来5年内提供约3.42亿美元,从AI人才培育、IoT工业场域应用、大数据分析等领域,全力推动集团转型成为AI驱动的工业互联网企业。

  富士康的相关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公司做AI或者机器人并不是简单的把员工换掉,而是让机器人替换生产当中比较枯燥、员工意愿不高、相对比较危险的工作内容。公司整体用工规模不会发生太大改变,在内地还是会长期保持100万人以上的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向AI领域转型前,富士康为摆脱“制造化”标签还曾做了一系列的转型尝试,甚至包括布局电商领域,不过最终均以失败告终。那么,此次把目标瞄准人工智能平台的富士康是否会转型成功呢?

  未来5年内在AI领域投资3.4亿美元

  日前,鸿海科技集团正式宣布启动两项AI研究培育计划:首先,将成立“鸿海工业互联网AI应用研究院”协助集团开发“工业互联网+机器人”的AI创新,未来5年内提供100亿新台币(约合3.42亿美元),从AI人才培育、IoT工业场域应用、大数据分析等领域,全力推动集团转型成为AI驱动的工业互联网企业;其次,邀请美国基因科学家克莱格·凡特共同创造“亚太前瞻健康管理服务”。

  鸿海科技集团董事长郭台铭表示,鸿海从实体制造起家,具备领先全球40多年的经验和技术,将透过AI的工具性,打造由“云移物大智网+机器人”构筑而成的工业互联网AI应用生态系。

  郭台铭还强调:“在未来五年内,集团将投资100亿新台币,用于招聘AI应用的相关人才,并在所有生产基地部署人工智能应用。”

  一位富士康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无论是专家还是业内,此前都曾提到“机器换人”的说法,但富士康做AI或者机器人并不是简单的把员工换掉,而是让机器人替换生产当中比较枯燥、员工意愿不高、相对比较危险的工作内容,并让工人从中解放出来,提升能力后成为操作机器人的人才,公司整体的用工规模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

  频频转型试图“去制造化”

  虽然,郭台铭还补充道,富士康的目标是成为“一家全球创新型的人工智能平台,而不仅只是一家制造公司”。但提到富士康,仍然会让人联想到“苹果最大的手机代工厂”这一概念,因为其有超过50%的收入来自苹果。而作为富士康最大客户,苹果的一举一动也牵动着富士康的心。

  与往年不同的是,2017年新款iPhone系列销量并不理想。根据苹果公司公布的2018财年第一财季财报显示,公司共售出7731.6万部iPhone,与去年同期的7829万部相比下滑1%。不仅如此,华尔街日报、日经新闻社及华尔街众多投行等还纷纷作出iPhone X需求疲软的预期,“苹果公司要求供应商减少今年第一季度iPhone X产量至2000万部,而iPhone X减产的直接原因为销售弱于预期。”

  而鸿海精密发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为10788亿元新台币(约合357.5亿美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则创下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最大跌幅,为210亿元新台币(约合6.9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降低39%,远低于标准普尔全球市场调查公司原本预期的356亿元新台币。对此,外界将其解读为,“富士康受到了苹果的拖累”。

  事实上,富士康早已预判到依赖苹果的“隐患”,近年来多次试图转型以达到“去制造化”。而郭台铭也一直反复强调,富士康未来将向“市场销售”的战略方向调整,富士康内部人士也曾表示,电子制造已经到了一个微利时代,鸿海未来会更加注重销售市场的布局。但是“市场销售”究竟会以何种形式出现并未有明确路径。此前,外界看到的更多是富士康的渠道扩张,从制造环节向上游的品牌和下游的渠道延伸。

  2016年4月2日,鸿海精密宣布以388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24.7亿元)的价格收购夏普,换取夏普66%股权;同年5月,鸿海旗下子公司富智康诺以3.5亿美元买下诺基亚的功能机业务。但即便手握夏普和诺基亚两大老牌手机,富士康在中国手机市场上仍未掀起太大波澜。

  再往前追溯,富士康还曾在电商领域开始新的尝试。2013年4月,郭台铭成立了一个B2C电商平台——富连网,并与阿里巴巴的天猫合作,销售富士康生产的“富可视”品牌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视、数码配件等产品。除此之外,富士康还积极布局了万得城、赛博数码、万马奔腾计划、飞虎乐购等业务,但均以失败告终。

  那么,如今把目标瞄准人工智能平台的富士康,能否转型成功呢?对此,上述富士康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家公司的转型,要通过不断实践、摸索,最后才知道是否能成功,提前预测成功率会比较难。但公司会根据公司的目标、方向去努力做。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522883-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