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骁龙845解析:这次围绕着人工智能和沉浸式体验

发布时间:2017-12-7 10:27    发布者:eechina
关键词: 骁龙845 , 人工智能 , 沉浸式
来源:新浪科技

  高通技术峰会第二日,高通公司再次亮相骁龙845处理器。今日,针对这枚处理器做了更多讲解。

1.jpg
芯片详解

  “1999年推出第一款3G手机,2007年第一款使用骁龙处理器手机诞生” ,在刚刚过去的财年,高通在全球卖出了大约8亿颗骁龙处理器,超过120个产品都适用了骁龙处理器。高通表示,他们在每个季度用于研发的资金超过10亿美元。比如这次要说的骁龙845处理器,其实是3年前就开始研发了。

  像昨天说的,骁龙835处理器围绕着“使用体验和创新、沉浸式体验、人工智能、安全、连接性和性能”,这六点去说。

  详细了解之前,我们先来看看骁龙845的整体架构:这颗处理器采用10纳米LPP制程工艺,其中GPU采用Adreno 630,X20 LTE调制解调器、WiFi、影像方面使用Spectra 280 ISP,以及Hexagon 685 DSP协处理器、音质方面使用高通Aqstic Audio、CPU采用四个2.8GHz大核+四个1.8GHz小核+2MB缓存的Kryo 385 CPU、移动安全芯片,另在845中新增了一块独立内存。

  ISP这次被高通单独拎了出来

  从今年手机整体发展来看,双摄已经不足以满足用户的需求,所以类似前后双摄为拍照而生的技术应运而生。这次高通将 Spectra 280 ISP和 Adreno 630 GPU单独提出来成立视觉处理子系统为的是综合提升。视觉处理子系统与前代产品相比,能够捕捉高达64倍的高动态范围色彩信息。

2.jpg
技术详解

  Spectra 280 ISP升级到第二代,Spectra 280 ISP二代,主要支持更多色域以及色彩深度。高通介绍,手机拍照画质从SD到HD再到如今Ultra HD,尽管像素点密度越来越细,颜色也越来越多。却发现在颜色深度方面没有提升。那么在这此在颜色深度上进行提升。Spectra 280二代支持10位色深,举个例子,在拍摄天空时,你会发现天空会出现不同的层级的颜色。这就是色深造成的。那么Spectra 280二代提升之后,层级的颜色会显示的更细腻。另外,Spectra 280二代还支持Rec.2020广色域显示,照片会呈现更多颜色。

  视频方面,Spectra 280 ISP二代通过硬件加速,新增一项电影拍摄功能,在拍摄时选取一小步部分作为动态而另一部为静态,动静相结合。

  拍照和摄像之外,加上Adreno 630可以有更好的娱乐性,在这方面高通讲到的是XR。XR(eXtended)是什么?你可以这么理解,它是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的综合体。

  骁龙845是首款支持室内空间定位六自由度和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的移动平台。简单来说,在使用骁龙845处理器玩虚拟显示产品时会识别前方障碍物并提醒用户。

  此外,与前代产品相比,骁龙845所引入的“Adreno视觉聚焦”可以显著降低功耗,提升视觉质量,并增强XR应用性能。

3.jpg
技术详解

  人工智能是这次骁龙845要说的。和华为的麒麟970处理器不太相同,845并没有内置单独的神经单元,而是综合部署。高通也在这方面强调,通过模块内之间的调用,达到更有针对性的AI操作。

  845与前代处理器相比带来近三倍的AI整体性能提升,全面提升VR游戏体验,并让语音交互更加自然。

  骁龙神经处理引擎(SNPE)SDK除了已支持Google TensorFlow和Facebook Caffe / Caffe2框架之外,现在还支持Tensorflow Lite和新的ONNX。

  安全性方面首次开发了一个SPU安全处理单元。SPU有独立的电源供应和闪存、可以将图像、指纹识别等用户生物信息以及银行信息独立存储在这个安全单元中。未来这个安全处理单元还将使用到骁龙版PC中。

  续航:支持QC4.0

4.jpg
关于快充

  续航方面高通表示搭载骁龙845的移动设备支持QC4.0快速充电,官方称使用QC4.0充电15分钟充满50%。同时845通过AI也更节省电量,高通介绍,拍摄4K超高清视频的续航时间可达4小时,能够为无线VR一体机设备带来超过3小时续航,超过3小时的显示的无线VR一体机体验,支持2天以上的超高清语音通话。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520553-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