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090|回复: 0

中国互联网的无聊式跃进:遭遇“贾君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28 09: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键词: 贾君鹏 , 跃进 , 遭遇 , 中国互联网
  2009年7月16日,一个只有标题《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帖子引来了成千上万的网民跟帖,极尽无聊之事,“贾君鹏”效应迅速扩散,成为轰动一时的“贾君鹏”事件。

  从芙蓉姐姐、“春哥”,到贾君鹏,网络群体性无聊终于走向了登峰造极。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无聊”行为似乎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原动力,推动这个虚拟的生存空间,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向前行进。

  3个城市人与“贾君鹏”的遭遇

  这是3个出身、性格、职业、思想都截然不同的城市人。

  但是7月16日之后,这3个人却不约而同地卷入著名的“贾君鹏”事件,跟同时出现在这个事件中的数万甚至数十万中国网民一样,构成了这场以“无聊透顶”为核心的网络闹剧的角色——无论是跑龙套的,还是主要演员。

  7月16日上午,四川成都,某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林国庆一大早起了床,尽管学校已经放暑假了,但多年养成的早睡早起的习惯还是让他坐到了办公室,进行还没有完成的心理学课题研究。林国庆一直在跟踪国内网民在网络行为上的心理特征,希望就此做出一个有价值的课题报告。

  与此同时,浙江温州的中学生陈星阳拿出课本,刚刚开始自己的暑期补课——尽管有一万个不情愿。当然,他的心思还在昨天和网友的讨论上,就是已经中断40多天的网络游戏《魔兽世界》是不是能在7月份恢复运行。在他看来,这个事情显然比眼下正在进行的补课要重要得多。

  在前两位城市人主动或者被动地开始一天的辛劳奔波之时,在北京一个普通两居室中,34岁的广告公司员工李盛吕刚刚从昨晚的同学聚会中缓过酒劲来。

  10点59分,林国庆打开某网站的《魔兽世界》贴吧,这里是他重点关注的一个网民聚集地。尽管是一个网络游戏的网民讨论专区,但里面的内容却越来越偏离游戏本身,变成了一个五湖四海、无所不包的大杂烩之地,尤其是一些看上去比较离谱的事情最初都是从这里爆出来的。在林国庆看来,目前中国最有特点或者说最匪夷所思的网民群体在这里面都能找到。

  此时,他注意到一个刚刚出现的帖子,标题是《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发贴者IP为222.94.255.*。林国庆下意识移动鼠标上去点击一下,但最终还是移开了,点到了另一个他认为更加重要的帖子上面,因为他明白,这样无厘头的帖子,每天在这个地方实在是太多了。但在他进入另一个帖子之前,似乎瞥见这个所谓的“吃饭召唤帖”的回复数已达到200多个。

  中午12点50分,陈星阳迫不及待地回到家里,迅速打开电脑进入《魔兽世界》贴吧,这里是他和朋友讨论游戏的主战场。刚一进去,《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这个帖子赫然出现在他眼前:浏览量已经达到3万多次,回帖数迅速突破了2000大关。

  陈星阳浏览完整个帖子并欣赏完所有回复之后(其中说浏览太夸张,因为整个帖子就只有一个标题,内容就只有两个英文字母RT,中文意思就是“如题 ”),立即兴奋起来。尽管只有16岁,但对于长期混迹于这种论坛的他来说,只用了10秒钟甚至更短时间就明白了这个帖子给他和他的网民朋友带来的巨大意义 ——那就是毫无意义——但这已经构成了一场全民无聊娱乐的要素。陈星阳熟练地敲动键盘,以贾君鹏亲戚的名义迅速在帖子后面留下自己的回复。

  5分钟之后,刚起床的李盛吕也打开电脑登录QQ,收到了一位朋友的信息:“赶快去WOW贴吧看看,好热闹哟。”李盛吕还以为WOW吧(即《魔兽世界》贴吧)又在组织爆吧,因为这里经常组织一些针对韩流明星的爆吧行动,在网上相当出名,李盛吕也曾经参加过其中几次。结果在贴吧,李盛吕一眼就看到了那个帖子《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在网上潜水多年的经历已经让自己具备了慧眼识良帖的优秀素质:帖子好不好,劲爆不劲爆,光凭感觉就能瞅出来。李盛吕顺手打开这个帖子,完全是下意识地点击回复。此时李盛吕的回复已经在3000之外了。

  当林国庆最终注意到这个帖子之时,已经是7月16日下午。此时摆在他面前的数据是:浏览量超过15万,回复数即将突破1万大关。跟其他网民不同,作为心理学博士的他,几乎是一个回复一个回复地仔细看完,并记录了其中一些在他看来非常重要的回复。平时他做这些网络现象研究的时候,几乎从不参与到这些网民行为中,但是今天看到不断上蹿的回复数,他忍不住跟上了一帖。

  在当天晚上,陈星阳又在这个帖子里面炮制了3条回复,李盛吕则给自己的好友发出这个帖子的链接,为已经热得一塌糊涂的“贾君鹏”帖子火上浇油。

  此时,《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这个帖子的回复数已经飙升到2万个。林国庆呢?则已经开始试图联系在这个帖子中频频回复的网友,对于他来说,这些网友在这场无聊闹剧中的真实想法,远远比“贾君鹏是谁”更为重要。

  心理学博士的困惑:一面坚守良知,一面炮制闹剧

  记者见到林国庆的时候,他正在炎热的单位宿舍挥汗如雨,赶制他的心理学大作。对于这位跟踪了中国网民心理行为长达5年之久的博士来说,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贾君鹏”事件中表现出来的无聊特征,其实正是今日中国网民越来越明显的社会心理矛盾性的外部表现。

  “有些现象很难用常理来说明,更难用现实社会中的眼光去审视。也就是说,在互联网上,无聊尽管还没有变成一个褒义词,但绝对不是一个贬义词。在过去10年中,如果没有很多网民这种无聊行为所表现出来的矛盾性,中国的互联网不可能取得这么大的发展。这看上去似乎不可思议,但这就是事实。”

  林国庆在同记者交流的时候也承认,尽管他接触过不少网民,也深入研究了很多著名的网络事件,但还是难以理解中国网民这种越来越凸现出来的矛盾两面性为何会如此之大:

  一方面可以秉持着社会正义和公理的原则,在网上为巴东邓玉娇这样的弱女子上下奔走,大声疾呼,在现实社会之外也执著地坚守着一个普通公民的那份公平和良心;

  另一方面却莫名其妙地钻进一个又一个更加莫名其妙的帖子,发出一些荒诞不羁的网络信息,共同演绎一场集体无意识的群体闹剧,比如“芙蓉教”事件和“春哥”现象,让人大跌眼镜。

  中学生陈星阳则觉得这种所谓的矛盾性并不存在。“大家在网上就是图一个好玩,干事情哪有那么多目的和意义。”这并不是陈星阳一个人的单纯想法,很多网民都认为网上行为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无意义地存在,这一点与现实社会完全不同,也是互联网能够像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的关键。

  群体性无聊,没有意义,反而最有意义?

  网名为“不明真相的群众”的谭博曾经参与过不少网上群体无聊行动,包括这次最新的“贾君鹏”事件。

  在他看来,网上行为基本上没有太多特定的目的,更不要说意义。即使是拯救邓玉娇这样的网络行动,也不见得所有的人都具有那么高尚的目的和伟大的动机。“有人跟着就是掺和,你外人给这件事情贴上一个追求社会公义的标签,说不定人家参与者反而认为这是一个并无多大意义的事情,只不过是聚集了这么多网民在一起,让他(她)产生了参与进去的兴趣,至于具体事情有多大意义,估计一半的人都不会考虑太多。”

  也许正是这种“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带着浓厚无聊色彩痕迹的网络群体行为的存在,才真正迸发出许多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力量,改变了许多人和许多事的命运。

  试想一下,如果如同现实社会一般,非要把每件事情都赋予特定的意义和目的,或许能够消除“贾君鹏”这样的无聊事件的出现,但也会让很多同样在现实社会中产生正面影响的群体网络行为彻底蒸发,不复存在。从这个角度来看,无意义的网络行为反而是最有意义的一种现实存在。

  记者在采访一位大学老师的时候,他讲到一件事情:那就是文言文文体在网民中的传播。

  在人们的传统思维中,依托于新技术工具的现代网民一般摒弃或者远离传统文化。但从2004年开始,一些文学爱好者开始用文言文记录某个热点人物或者热点事件,并放到网上。这种对中国网民来说异常新鲜的记录方式迅速引起狂热效仿,后来很快成为一种范例:只要有XXX热点事件或者热点人物出现,网上必然会迅速出现《XXX·史记》、《XXX·列传》之类的文章,这些网民写下这类文章没有特别的目的和意义,就是在网上展示出来,从而掀起了一股文言文热潮。

  这位老师承认,文言文这种传统文化的传播,居然是依靠一种无厘头的方式来完成,这让很多从事传统文化教育的人士大跌眼镜,觉得不可思议。但这却是活生生的现实。

  王春徐对此感受特别深刻。在大学时,喜爱古典文学的他曾经写过一篇论文,认为中国需要在大学建立专门的培训课或者培训机构来提高国民的传统文化素质。但在参与各种互联网群体运动之后,他的想法改变了:1000次强制性的培训还不如1次网上无意义的群体运动起到的作用大,培训可能只能改变10个、 100人、至多1000个人的传统文化素质,但是网上这种无意义的运动却能改变一个庞大群体的喜好和思想,让他们产生对传统文化的向心力。

  林国庆在课题笔记中写下的文字是一个最好的注脚:也许这是一个很多人永远无法理解的悖论,一群以“极度无聊”形式在一个虚拟空间生存着的人士,却对另一个社会空间产生了最具现实意义的挑战。

  芙蓉姐姐和“春哥”,两个典型的无聊案例

  电脑报特约记者 百洪 Jonkey

  中国互联网是什么时候出现这种无聊运动的,已经无据可查。但是2004年的芙蓉姐姐事件却是最早凸现这种网民无聊心理状态的知名网络事件,甚至可以说芙蓉姐姐事件是互联网无聊运动的鼻祖。

  本名史恒侠的芙蓉姐姐在论坛上展示了自己在清华大学的照片,同时展示的还有自己充满高度自恋色彩的文字。结果迅速在网上引起轰动,毫无姿色、文采平庸的芙蓉姐姐迅速风靡整个互联网。更让很多人无法理解的是,竟然出现了“芙蓉教”这个网上组织,短短数天之内突破万人。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年,中国网民数量第一次达到了8000万,这也成为此后网上无聊运动此起彼伏的数字基础。

  已经从同济大学毕业的王春徐当时还是芙蓉教的第一批成员,专门在网上写了几首致芙蓉姐姐的新体诗。“那纯粹就是一个无聊组织,一群无聊的人谈着芙蓉姐姐这样一个无聊的话题,打发着时间。几天之后就自动散去了,没人再提及芙蓉姐姐,大家又去寻找下一个无聊热点。没办法,网上都是这样,任何东西都是人多就能火爆起来,不管是正面的东西还是负面的东西。”

  林博士也是从芙蓉姐姐事件开始第一次正面研究中国网民的心理。他原以为参与“芙蓉教”这种极度无聊乏味之事的网民,应该都是一些年龄在20岁上下的年轻人,好冲动,有时间和精力发泄无聊情绪在网上。但在连续跟踪调查了50多个案例之后,他发现自己的判断完全错误:“芙蓉教”成员的年龄跨度从15 岁到40岁皆有,而且职业分布非常广,有中学生、大学生,也有职业白领、普通工人、公务员。

  “在所有调查案例中,每个人对芙蓉姐姐本人都没有任何感觉,包括好感和恶感。对她的文字作品同样没有一丝兴趣。但他们最终却围绕这样一个人物,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作出许多在我们看来匪夷所思的行为——甚至写了好几万字的芙蓉姐姐传记。连他们自己都说不清楚自己为何作出这样的举动——不是单纯的发泄情绪,也不是为了炫耀,更不是去刻意恶搞谁。在这些群体看来,无聊行为本来就是互联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己之所以这么做,完全是下意识的条件反射。 ”

  如果说芙蓉姐姐事件开创了互联网无聊运动的先河,那么从2008年下半年出现的“春哥”语录则是至今为止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网络无聊现象。

  跟“贾君鹏”一样,“春哥”到底是谁至今没有定论:有人说是以“中性形象”出现的原超女歌手李宇春,有人说是一脸痞子相的香港演员陈小春,还有人说“春哥”就是一个物化的形象,没有具体原型。但不管怎么说,春哥有一点是得到公认的,那就是“春哥”是以一个纯爷们的造型出现在中国万千网民的心目中。

  几乎已经没人知道“春哥”最早是被谁喊出来的,又是怎样出现了一大堆关于他的语录(“信春哥,得永生”、“信春哥,考本科”)、图片——最新已经发展到网络连载漫画《春哥传》。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建立在一个极度无聊乏味的生造形象的基础之上。

  家住重庆渝北区的游戏玩家罗建国谈起他对“春哥”现象的了解。2008年,罗建国是WOW贴吧的常客,这个贴吧是圈子里最出名的一个网民聚集地,而且有一个特点,就是经常针对一些娱乐明星发起网络攻击行动,最常见的手段就是爆吧。有几次就同歌手李宇春的粉丝(他们有一个统一的称呼“玉米”)发生了冲突,后来有人喊出“春哥纯爷们”的口号,这是罗建国最早在网上看到“春哥”出现的地方。

  但罗建国认为,越往后面发展,似乎已经跟哪一个现实明星无关了,纯粹变成了网民的一个无聊发泄情绪所聚合的虚拟人物。

  可以说,“春哥”和“贾君鹏”绝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网络无聊产物。最新的一个无聊产物刚刚新鲜出炉:一位玩《劲舞团》的男性玩家写下一首描述自己游戏生活的长诗。在诗的最后,他这样写道:哥玩的不是劲舞团,哥玩的是寂寞。”几乎不用推广,片刻之间,“寂寞”式文体迅速出现在互联网上,成为众多网民的最新语言工具。

  对号入座,你是哪一类

  还原“贾君鹏”

  对于我们来说,“贾君鹏”事件的背后,反而催生了更多的“贾君鹏”,他们是中国互联网这个巨大虚拟空间最鲜活、最现实的存在。也许用粗线条来勾勒中国互联网的“贾君鹏”,并不能准确地描绘出这个形象,但至少能够让我们从不同角度去感受今日中国网民的诸多性格特征。

  “贾君鹏”A

  在现实空间中,他们是一群再普通不过的小人物,跟这个社会中任何一个小人物一样,每日为了各自的生活奔波劳碌。他们或努力地学习,或玩命地工作,唯一目的就是希望这种努力能对自己的学业或者事业产生积极的意义,让自己的成绩或薪水能产生向上的轨迹。

  “贾君鹏”B

  他们在现实交往中或许没有太出色的口才,太完善的交际能力,甚至会为出席某个公众场合而略感紧张——如果戴着眼镜,他们会不时扶下眼镜边,以缓解自己稍微紧绷的情绪。和老师或者老板打交道,他们有一种天生的局促感和压抑感,让自己的言行多多少少表现出一点不自然。

  “贾君鹏”C

  电子游戏是他们的爱好之一,而且在爱好序列表中占据比较靠前的位置。或许不会沉迷,但每天至少会花一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到游戏中扮演自己的角色,享受这种电子技术给自己带来的快感——这种快感在教室或办公室绝对不会得到。因为游戏的缘故,他们与游戏好友交流沟通的时间往往会超过与家人相处的时间,有时候如果要填志愿考大学或者跳槽换工作,游戏好友的一句玩笑话要比父母的一大堆苦口婆心的建议有效得多。

  “贾君鹏”D

  在网络上,尤其是在论坛中,他们会表现出空前敏锐的触觉和同样空前积极的思维,能够在几秒钟之内作出果断的决策,确定自己发帖或者回帖的方向。在这个时候,他们的智商和情商都将达到最大值,让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得到充分的释放,真正实现了在现实空间中从未实现过的“解放思想”。

  “贾君鹏”E

  在积极参与的每次网络行动中,他们往往会主动淡化不必要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用一种“大隐隐于朝”的积极心境来达到物我两忘的状态,主动参与到每一个他们认为有必要发扬光大的帖子的建设中去。在这样的网络行动中,目的和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意义和影响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参与。

  “贾君鹏”F

  他们或许没有太多激动人心的口号来表达自己的理想,他们或许没有太多高大全的形象来展现道德的力量,但他们依然用各自的方式来证明自己作为这个现实社会的一个重要部分——即使这种方式是被动的。这已经足够了,在这个和谐社会的构建中,他们和他们的方式注定是无法逃避的一部分,也是注定会产生积极作用的一部分——尽管某些方式看上去被冠以“无聊乏味”的头衔,但这就是他们的方式,一种值得也应该尊重的方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