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要用大数据打破“信息孤岛” ——专访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涂子沛

发布时间:2015-11-29 07:06    发布者:eaoogle_WSN
关键词: 大数据 , 智慧城市 , 数据化社会 , 上海羿歌
这个时代,人人都在说大数据,似乎不说这样的流行词汇,就会显得你已经将自己与时代进步隔绝。

在企业家看来,大数据将引发新一轮技术革新和商业模式变革,一切的商业竞争都将围绕大数据展开。


个人消费者则认为,大数据会带来更便捷的生活、更物美价廉的商品,但个人隐私危机却可能是这一潮流的副产品。


在政府部门看来,信息的爆炸和城市的膨胀,将增大城市管理的复杂性,但换个角度看,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城市构建,却可以为城市管理的效率化提供了一条新路。


据上海羿歌所了解,日前,由广东工业大学、广东省物联网信息技术与产业化省部院产学研创新联盟主办、广东工业大学大数据战略研究院、自动化学院、管理学院等单位承办的“2015大数据产学研国际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著名信息管理专家涂子沛在会上做了“大数据驱动大创新”的演讲,记者在会后专访了涂子沛。


涂子沛,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曾服务于中国武警部队和公共部门,后旅美留学、工作多年,担任中国旅美科技协会副主席,著有《大数据》和《数据之巅》等书。


数据是最可靠的信用记录


《南风窗》:大数据很重要,但对一般人而言,未必懂得什么是大数据。作为权威专家,能否用“白话文”说清楚大数据到底是什么?


涂子沛:从定义上讲,大数据(Big Data)指的是一般的软件工具难以捕捉、管理和分析的大容量数据。但这个“大”的主要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容量大”。而在于通过对这些海量数据的交换、整合和分析,从而可以发现新的知识、创造新的价值。


大数据的魅力在于,信息固然是碎片化的,但当它们的量足够大,那么通过有效整合,就会实现 1+1>2。现在中国都在讲创新,万新之源是数据。数据很宝贵,犹如黄金,但它不是黄金,而是创新的土壤。


《南风窗》:可否举个具体的例子,谈谈以大数据为土壤的创新是什么样的?比如某个具体化的商业场景,这样更便于理解。

涂子沛:可以拿互联网来说。最早的互联网,是把机器和人连接起来,但今天的互联网,某种程度上来看,已成为了沉淀数据的“基础设施”。它的要义不仅在互联,更在于数据。互联网沉淀的数据,目前已成为人类前所未有的创新资源。

以阿里巴巴为例,我们是一家电商公司,通过“双十一”大网购,我们其实创造了全世界的“数据之巅”。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可以在1天之内累计这么多的真实交易数据。

你每买一件商品,店家每卖一件商品,就是数据在平台上的不断累积。通过对这些交易数据的分析,平台就可以判断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以及商家的资质和业绩。

对消费者而言,平台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实现更好的精准营销。对商家而言,这是平台了解他们最权威、最全面的资信数据。一家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甚至“一秒钟”就发放贷款,这种“审查”比传统金融机构人工贷前调查更准确。阿里的蚂蚁金服就是这个逻辑。

还可以举个美国的例子。Kabbage是美国的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和阿里巴巴有着类似逻辑。它不光要求企业提供在电子交易平台上的交易数据,还要求企业提供在Facebook或推特上和客户互动的数据、快递公司的物流数据。金融机构通过这些数据就可以很容易判断,你的业务活不活跃,你的客户忠不忠诚,你是不是皮包公司。

今天,互联网金融所有的创新都和数据有关,数据正在变成信用,信用也正在变成数据。所以,阿里巴巴正在把中小企业的这套技术推向个人,这就是芝麻信用。你打开支付宝,就可以看到芝麻信用评分,对不对?


数据是新一轮竞争的起点

《南风窗》:这是互联网金融基于大数据在信用领域的应用,那么在传统企业的营销上,大数据带来的创新是什么?

涂子沛:今天,所有有客户的公司都必须做好一个事情,就是要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从营销的角度看,这是精准营销。怎么达到呢?

比如,你在社交工具上说,我要结婚了?那么,这就代表你可能要购房、装修,还要举办婚礼,以及购置孩子尿布等。这就是很好的营销机会,企业就能向你实现精准的推送。等你的子女长大,新的需求又产生,那么数据后台又可以向你进行新的商品营销,这种跟踪可能是长期的,甚至一辈子。

在保险行业,以前保险公司提供的产品都是A计划、B计划、C计划等等,只有几个类别,无法区分每一个人。但是,互联网保险怎么卖?保险公司会搜集客户更全面的数据,你的工作性质、作息习惯、驾驶习惯、饮食习惯、责任心等等,这些新的数据加上传统数据,理论上讲,就可以给每一个人都提供一个不同的个性化的保险定价。

《南风窗》:当前,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出现了所谓巨头“割据”局面,而未来的竞争将是数据竞争,怎么看待巨头之间这场竞争的前景?

涂子沛:巨头们的数据有3种,一是电商巨头的交易数据,二是社交公司的社交数据,三是搜索引擎的搜索数据。很显然,第一种数据最有价值。

首先,交易数据是最真实、最可靠的数据。举个例子,你在网购平台只会有一个网购账号和第三方支付的账号,而且是实名的,但你却会有很多社交工具账号,而搜索数据则更模糊和非结构化。因此,这些数据的真实性有差异。

未来,互联网发展的一个大势是,网络和现实正在越来越重合。拿Facebook来说,用户的真实性正在不断提高,它几乎就是以个人真实信息为基础的,家庭成员和朋友都在上面,都是现实中的社会关系。因为,只有真实的信息才会降低交易的成本,而这正是社交工具的发展方向。

对不同的数据类型而言,更重要的差别是数据的核心程度。企业核心数据之一是交易数据,电商平台自然抢占先机。社交巨头的用户并非企业,而个人用户提供的也不是交易数据。再看搜索引擎,尽管它为企业做推广,但企业做推广时,提供的数据并非核心的、全面的数据,因此它们的数据质量是不同的。

对个人数据而言,情况也差不多,电商平台拥有用户的最重要的数据—个人信用,但个人的社交数据和搜索数据则并不那么核心,这些都会决定未来的竞争格局。


政府要用大数据打破“信息孤岛”

《南风窗》:这个时代已由信息化社会进入数据化社会,大数据将会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城市治理,也为城市治理提供了很多机遇,这些机遇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涂子沛:的确,大数据的不断运用正在为城市治理提供很多价值,甚至比商业领域还要多。例如政府的税务局,很多地方的税务局有几万平米的空间保存税务资料,全国的税务局都差不多,另外,也可以想象,我们的企业其实也在用相应的空间保持自己的税务资料。

每个亲眼看到巨大的空间保存着的海量资料,都会震惊,这是空间的巨大浪费,我想的第一个问题是,一方面,纸质的资料很难保存。另外,纸质的资料也很难做到有效整合,查找的效率会很低。为什么不全部实现电子化?

税务加上大数据,其实想象空间很大。我们一直讲要建设“服务型政府”,而对大数据的运用则是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企业的税务资料来说,它和金融机构通过企业的交易数据判断企业资信一样,通过这些数据,地方政府可以更好地分析当地的产业现状,制定产业政策,以及提供企业亟须的公共服务。

再比如我们户籍制度,以前,关于个人户籍的数据就只有一条,它不是大数据,而是“死的”数据。可以期待,未来市民更多的信息将被公共管理部门纳入户籍数据之下,这些数据因为足够充沛,就是“活的”数据,管理部门可以对城市居民进行更全方位的了解和分析,提升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

《南风窗》:你一直强调政府部门的数据要开放、共享,要建立标准,从而打破现在的“孤岛化”局面,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涂子沛:我刚才提到了税务局,其实在很多城市,哪个局的情况都差不多。目前,政府部门的数据孤岛化很厉害,信息无法共享。举个例子,现在的“黄金周”,各大城市都堵车严重,这背后的技术性原因之一就是,旅游部门和交通部门的信息无法共享。交通部门看不到旅游部门的数据,它就无法准确、有效地的规划交通。

如何解决孤岛化的问题?从技术上讲,一个方式是将数据放在同一朵云上集中储存,还应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

当然,解决这个问题更涉及到政府组织结构、职能架构等方面的重新整合问题。比如,在市民服务中心,很多部门的服务区都是分开的,其背后就是因为各部门并没有实现信息共享。当信息实现了充分的共享,一个部门就行了,这是一个流程的重新再造和政府职能的重新划分问题。


构建智慧城市要“自上而下”

《南风窗》:在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被“整合”,会不会导致个人隐私的危机?

涂子沛:个人信息数据的开放,并不是把原始数据毫无保留地进行开放,而是要经过处理,而这种处理的成本并不低。必须用足够的人力和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清洗”,涉及国家安全、市民隐私的信息不能开放。大数据,并不是所有数据都是和开放,不能一刀切。

历史上,美国联邦政府曾希望建立全国统一的身份证。现在,美国人日常生活中主要有驾驶证、护照和社会安全号这3证。由于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问题,统一身份证一直没有实现,这背后是多方的博弈。

《南风窗》:广州一直在打造智慧城市,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角度来看,你认为一座智慧城市应该是什么样的?你有什么建议?

涂子沛:在未来的智慧城市里,凭借着大数据的运用,对每一部车、所有城市的活动、人的活动等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这样就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和管理。

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这座城市有120万人,但对这些居民,交通系统可以做到都提供有个性化的出行方案和票价。为什么?因为搜集了大量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做判断,为每一个人提供一个出行方案和票价。

这样,不但方便了市民,对于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而言,也提高了用户的黏性。同时,还利用不同票价,可以平衡不同线路的流量,从而实现公交系统的效率最大化。

我在《数据之巅》中提出,要建设“数据之巅”,应该有3个维度,其中第一个就是政策维度。建设智慧城市,不仅仅是技术创新,更是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这就要求政府要进行一个顶层设计。你必须要制定一个标准,让各个部门、各个行业都能够统一起来,这是建设的基础。必须要自上而下,而不是自下而上。

从技术为度来看,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共同构成了智慧城市的3大核心技术。其中,物联网是城市的触角,云计算是躯干,大数据是智慧城市的大脑。

第三个是文化维度,我们中国人一直缺乏数据文化,为什么胡适批评“差不多先生”,历史学家黄仁宇探寻“数目字管理”,这就是文化的问题,这个必须要慢慢改变。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57915-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