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的本质是医生与患者的精确匹配

发布时间:2015-7-21 14:45    发布者:eaoogle_WSN
关键词: 移动医疗行业 , 上海羿歌 , 移动医疗
摘要: 5月22~23日,由创业邦主办2015创新中国(DEMOCHINA)春季峰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80个最具潜力的创业项目和500名业界最顶尖的投资人汇聚一堂,进行创新和智慧的思想碰撞。DEMOCHINA举办至今已有九届,在这个舞台诞生的初创公司不胜枚举,2015年的创新中..

        5月22~23日,据上海羿歌所了解,由创业邦主办的2015创新中国(DEMO CHINA)春季峰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80多个最具潜力的创业项目和500名业界最顶尖的投资人汇聚一堂,进行创新和智慧的思想碰撞。DEMO CHINA举办至今已有九届,在这个舞台诞生的初创公司不胜枚举,2015年的创新中国,有2560个报名团队,超过100位评委,报名观众近10000名。

  在22日下午的移动医疗专场中,风和投资董事长吴炯进行了主题演讲。为什么互联网+医疗这个垂直领域进展相对慢?吴炯认为,第一个原因,因为做医疗这个行业的人都很保守,不单中国这样,全球都一样,这是有道理的。为什么?医疗行业人命关天,如果零售行业犯了一个错误,最多付了钱东西不过来,但是医疗行业犯一个错误是要出人命的,所以大家都很谨慎保守,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中国特有的原因,这个行业市场化程度最低,中国的公立医院仍然占整个医疗产业产值的80%以上,很多行业行为都不是完全市场化的。这两个原因加在一起,使得医疗互联网发展相对于其他垂直行业发展更慢。

  以下内容为演讲实录:

  各位朋友,各位移动医疗行业创业的同行,各位投资界的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又一次能够参加创业邦组织的活动,看到这么多踊跃的投资人和创业者,大家肯定都是对这个领域充满了期待,充满了憧憬。

  我一直是做IT和互联网的,我是学计算机出身的,以前对医疗健康这个行业来说是一个门外汉。直到2011年我首次投资了一家和医疗健康相关的公司,维亚生物。接着在2012年初我又投资了挂号网,并且在后来我也作为执行董事长直接亲身参与了挂号网的管理和运作。与此同时,最近几年我还有投资了一些移动医疗创业公司,如博医帮,现在居然也算是医疗业的行内人了。

  那么医疗互联网,也就是互联网+医疗,从去年开始到今年一天比一天更热,是大家最追捧的创业领域之一。我们回过头来看,实际上互联网全面的商业化,我们从1995年算起的话,到今天已经有20个年头了,但是一直到今天,不管在美国还是在中国,都没有出现一个可以称得上是巨头型的公司,这是什么原因?我想,我们可以把互联网比喻成一颗结满硕果的大树。 互联网可能是史上少有的创造巨额财富的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有人说50年一遇,有人说100年一遇。

  如果这是一棵结满硕果的大树的话,有的果子在很低的树枝上,伸手就可以摸到;有些果子可能在树的中间,你要爬到中间才可以采到,还有的果子在树的顶端,如果你爬上去摔下来很危险,有生命之忧。第一类果子伸手就可以采到,比如所谓的互联网媒体,最早成功的是这批互联网企业,像新浪、搜狐,雅虎,所谓的门户网站。2000年很多这样的公司就已经上市了。接下来,我们到2004年、2005年的时候,又有一批更牛的互联网公司上市了,代表的有百度、腾讯、阿里,今天的三巨头,都是在那个时候上市的。这些公司进入门槛就比较高了,可能要爬到树的中间才能采到那些大果子。那么互联网+医疗,我把它比喻成是挂在树最高端的果子,可能是今天剩下的,还没有被人采掉的最大最诱人的果子,在树的最高端。

  为什么互联网+医疗这个垂直领域进展这么慢?20年,到今天才看出一点苗头来?我的看法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因为做医疗这个行业的人都很保守,这个全球都一样,不单中国这样,美国、欧洲可能也是这样,这是有道理的。为什么?医疗行业人命关天,你如果是零售行业犯了一个错误,最多付了钱东西不送过来;但是医疗行业犯一个错误是要出人命的,所以大家都很谨慎保守,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是中国特有的原因,这个行业市场化程度最低,中国的公立医院仍然占整个医疗产业产值的80%以上,这个行业的很多行为都不是完全市场化的。这两个原因加在一起,使得中国医疗互联网发展相对于其他垂直行业发展更慢。

  但是,我前两天查了个资料,最早的通过互联网寻医问药很早以前就发生了,两个案例都是发生在1995年。很多人把1995年看作是互联网全面商业化的元年,那一年山东有一个女孩子手臂溃烂,找不到原因,从山东跑到北京就医。北京大医院的医生也一筹莫展,不知道为什么她手上的肌肉会溃烂,结果当时有一个看她病的医生,用英文叙述了一下,当时网上有BBS,即医生交流的论坛,他发了一个帖子。结果他发了这个帖子之后,几天之后有一个英国的医生回复他,说你描述的这个情况非常像在英国发生的一些细菌感染。这是非常难见的细菌,以前只在英国发现过,你描述的症状跟这种细菌感染非常象。英国医生从英国寄过来药,把她肌肉溃烂的问题给治愈了,解决了这个患者的病痛。而且后来发现她的病因的确是接触了从英国回来的人。

  第二个病例,一个北大的学生也是一种莫名其妙的症状,头痛、恶心,送到医院。一开始医生认为是细菌感染,但医生花了很多时间也没有办法把细菌杀死,这个学生一直在昏迷中。结果这个学生有两个朋友,到互联网BBS上发了个帖子,向网上社区里的医生求助。有的医生提示了一下,这个情况好像是一种化学品中毒的症状。结果赶紧转医院,发现真的是化学品中毒,于是才把这个学生从生命垂危中抢救过来了。

  这两个病例可能是最早的互联网和医疗相结合,帮患者解除了病痛。有人会说,是不是中国的医生水平很差?细菌感染中毒也不是特别难的病,为什么就是没有有水平的医生可以正确地诊断出来?我的看法是这样,不是因为中国没有高水平的医生,而真正发生的情况很可能是这两个病人没有找到的应该看他们病的正确医生。这是一个病人和医生专长的不匹配。现代医学,我们常常说所谓的西医,它的一个特点就是分科,分病种,细分再细分(我们之所以叫它为科学)。不同的医生,专注不同的病种,不同的身体部位。专家专家,术业有专攻,分工非常非常细。这跟中医不一样,中医包治百病,如果华佗在世,什么病都可以治。但是西医不是这样。某人在国际知名杂志上发表过论文,甚至是学部委员,虽然他名气这么大,但是他真正擅长的疾病,很可能少到两三种,三五种,出了他这个研究范围你去找他都没有用。所以很多中国人冲着医生的名气去看病,这通常是很大的一个误区。

  目前非常切实的一个需求,是解决医生和病人正确匹配的问题。大家回头看一看,链接和匹配是互联网初始的精髓。解决匹配的问题恰恰是互联网的拿手好戏。 我们看看互联网在其它领域里面起了什么作用,百合网做的是什么?找对象的匹配。阿里巴巴做的是什么?是消费者、零售商的匹配。百度做的是什么?是人和资讯的匹配。匹配是互联网的拿手好戏,连接和匹配是互联网的精髓。互联网不同于以前其他的通讯网络,在于它能够智能化地,不断优化地解决匹配这个问题。

  在医疗行业,我们要做什么匹配?就是要把病人的病症,和专注于这项病症的专家医生做匹配。这个事情用医疗的术语来说,就是所谓的分诊导诊,让病人找到对的医生。那么互联网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挂号网在今年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今年3月28号发布了一个产品,叫微医集团。微医集团主打的核心功能叫团队医疗,就是一群医生组织成一个医疗团队,在这个团队里面大家分享经验,让病人在团队的渠道里面做转诊。转诊就是团队医疗里面的一个核心功能。

  为什么医生间转诊能解决这个分导诊匹配的问题?互联网一般怎么做匹配?互联网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很多的匹配是通过机器自动做的。比如说搜索引擎,搜索依靠的是运算能力,依靠精妙算法,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自动把对信息的需求和信息本身做一个最优化的匹配。

  医疗行业能不能用这种方法把病人和医生匹配起来?我认为,现在可能还达不到这一步。 有人说可能我们给医生打标签,每个医生的专长是什么,病人进来也搜索一下,输一个病种的名字。但是我们尝试的结果是这个方法不太好用,为什么?医生打的标签通常会模糊,通常会夸张,越多越好,我尽量把标签多打一点,这样可以有更多的病人找到我,有些不是那么实在的。那么每个医生的专长, 能看哪些病,谁最清楚?我们调查的结果是只有他的同行最清楚,只有其他的医生才最了解。为什么会这样,同一个医院的医生同事会经常交流,跨医院、跨地区经常有医生学术会议。医生们在医学院曾经是同学,同学和同学之间知道对方的实力和专长。只有同行才知道某某医生毕生精力致力于研究这两三种病。如果你得了这个疑难杂症,我知道我的大学同学,过去20年就在研究这种病,我会非常积极把这个病人转诊给我的师兄。

  如果我们能够把医生发动起来,把病人转给适合的医生,才能够切切实实的做好医患的匹配。实际上每个医生门诊也同时是一个分导诊。这个思路有点像网友的“人肉搜索”。

  这个医患匹配优化的问题,就是挂号网今年推出的微医集团想要做的一个核心工作

  到今天,我们已经在上海和北京许多的中心医院展开了这个实践。统计说有超过100名的医生,建立了以他们命名的医生团队。这个怎么操作呢?建立一个医生团队,我们先找一个领头人,这个领头人通常是在某一个领域,某一个病种的知名大专家,所谓的大咖。我们以大咖命名这个团队,比如说华山医院的邹强医生,他是乳腺癌方面的大专家,我们就成立的邹医生的医疗团队。第一步先是他院内,和他协作的医生,包括徒子徒孙,先上线。第二步,邹医生团队会在互联网上公开招募其他的医生来加入他的医疗团队。其他的医生可以是跨医院,可以是跨地区,通过互联网这个医疗团队会不断地壮大。你如果是苏州的一个社区医院的医生,可以通过加入邹医生团队,把你在苏州碰到的适合的病人,转到上海华山医院。

  对这样的机制有很多人会有疑问,中心大医院会不会有意见,我告诉你中心医院支持这个事情。为什么?大医院,大医生他们虽然缺病人,他们需要匹配的病人,每一个大医生他都希望看他门诊的病人,是适合他专长的。通过团队转诊的机制,他真正获得了和他匹配的病人。那么社区医院,偏远地区的小医院是不是愿意加入呢?他也愿意。因为很多的小医院没有品牌缺病人。它一旦和上海的顶级医院,北京的顶级医院结成医疗协作团队,他可以通过华山医院、协和医院品牌,来宣传他自己获得更多的病人。

  对病人的好处我就不说了,他找到最适合看他病的医生,这个好处不言而喻。还有政府是不是支持这件事情?政府太支持了,政府过去十几年一直想推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层级转诊!这正是和我们想做的是同一件事。在这个链条里面,病人、医生、大医院、小医院、政府再加上互联网企业,这是六方共赢的一个结局。

  医疗行业是结在树顶端的果子,进入的壁垒是最高的,难度是最大的。为什么会这样?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它牵扯的环节非常多,它产业的生态比其他的产业要复杂得多。这件事情能不能做成功,关键在于是不是在这个产业链里面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参与者,他都觉得我在这个新的体系下,是能够实现我的价值诉求,我是一个受益者。如果这个链条里面有一个环节,他认为我不是受益者,我的利益损失了,他就会不加入这个新的体系,就不跟你玩儿了。如果在一些关键环节上有人不跟你玩儿了,你这个体系就构建不起来了。我们希望通过团队医疗这种方式,把每一个环节的利益都照顾到。

  挂号网的企业文化里面有一条是合作共赢,合作共赢是医疗互联网成功的必要条件。

  今天有些互联网创业企业打出一个招牌,打出一个口号,叫所谓“颠覆医疗”,可能来源于一本美国的畅销书。“颠覆医疗”这个提法我认为是要很小心的,如果在今天这个场合你为了吸引投资人的眼球,为了融资讲颠覆医疗未尝不可。但我要提醒一句,千万别到医院里面,医生面前,尤其是院长面前谈颠覆医疗这个口号。为什么?所谓颠覆是一个破坏性的举动,我把你掀翻了,被掀翻是不会舒服的,谁也不愿意被颠覆的。一定要用合作共赢的态度,大家协同才能做好事情。

  最后我想讲,作为移动医疗行业的创业者和投资者,我们的心愿是让一个又一个病患的就医体验得到切实的改善。把有些本来是颠沛流离凄惨求医的悲剧,变成一个个最终解除病痛的温暖人心的成功故事。如果这个心愿不断成为现实,我们的创业企业赚到钱那还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吗?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51611-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