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加快投影机普及速度

发布时间:2010-7-1 10:54    发布者:李宽
关键词: LED , 投影
投影显示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互联已经实现,投影产品的核心组成包括光源照明系统、分色合色处理系统、投影镜头、图像信号处理电路、微显示器件等。在显示效果方面,目前的投影产品已经完全能够满足用户的需要。近几年,LED光源技术迅速发展,在照明、家电、IT产品、行业设备里中使用越来越广泛,不仅改善了产品的性能,更为节能环保做出了贡献。对于投影机而言,目前它的清晰度不够,对环境要求高,进入家用还有待改进。而且现在电视机技术成熟,3D电视都已经上市了,这对投影机市场是不小的冲击。不过,随着LED光源在投影机上的应用,投影机的普及之路将会大大的加速。

随着LED光源技术的发展,LED投影机发展也极为迅速,随着投影机技术的发展,投影机进一步趋于小型化。超便携型投影机由于体积很小巧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深受人们的欢迎。在这种条件下,许多投影机厂商都非常重视在体积小巧的投影机方面的开发,并争先恐后的生产出一种带LED光源的超便携投影机。

LED光源投影机发展状况

应用LED光源的投影产品最早亮相在大众眼前,是在2003年5月举行的 SID年会上,以其袖珍的机身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不过,当时只是概念产品。真正具有实用意义的则是在2005年1月CES展会上,五家公司同时展出了 LED 光源的袖珍投影机,人们才开始真正考虑LED光源投影产品在应用方面的优势及弱点。又经过一年的技术和产品发展,2006年1月CES展会上LED光源成为突出的亮点,2006年6月SID讨论会上发表了大量的LED光源论文,从而标志着进入LED发展的新阶段。由于重视的结果,两年来 LED 光源的性能全面提高,在核心性能方面,其拥有更好的发光率、更大的功率、并且改善发光角度以及单色发光性能,从而提高了单位发光亮度。并且新产品实现了交直流两用,并改善热管理等。

这些发展使得采用LED光源的投影产品在应用表现上更为出色,性能的提升也为产品的市场发展提供了基础。

LED光源投影机的技术优势

LED光源的应用,在投影机方面,最主要的意义在于为机身小型化开辟了新的道路。由于LED光源体积小,且具有很多显示技术优点,所以更适于研发小巧的投影机甚至原件,使用户的投影更加“随身化”和“自由化”.

LED用于投影照明,不仅寿命增加,而且改变了投影机结构,由于减少了散热需求,并缩短了光路系统,所以散热量和噪声都有更好的表现。

目前,LED光源主要应用与集成化小型投影原件和袖珍式小型机两种投影产品,集成化小型投影原件不做成独立机型,其主要是与微型显示设备如手机、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集成在一起,电池供电,可以投影约A4纸或标准信纸大小的图像,方便与他人共享画面。袖珍式掌上投影机则是完整独立机型,体积小巧轻便,一只手也可以轻易的拿起,携带方便,可放于文件包内,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商务应用。其可交直流两用,投影画面可大于17英寸,屏幕亮度15至200流明,随着技术的发展,显示效果还在不断提升。

LED光源投影机的技术瓶颈以及发展方向

总体而言,LED光源投影机经过了几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有了一定产品性能和技术积累,最新的产品也已经能够表现令人初步满意的画面。

不过,LED光源投影机依然面临着最大的“难以逾越”的高峰,就是亮度不足的问题,在实际运用中还很难替代灯泡型产品。这也是其目前又陷入发展的“困境期”的主要原因,在照明系统设计中重要的光束扩展理论,可以通过计算保证光能充分利用。当显示元件和镜头决定之后,很快就可以挑选出匹配的LED光源,在设计过程中经过折衷调整,参数就可以得到确认。投影产品的亮度最直观取决于LED的亮度,目前“最高亮度”依然无法满足应用的条件下,无疑是LED投影机发展的最大 “天花板”.

不过LED的发光效率近年来进步速度很快,目前白光LED的发光效率已经达到20~30流明/W,最高的已经达到60流明/W,离投影机实际要求的光效率差距越来越小。

目前,LED 光源在背投电视机产品的应用方面已有很好的实践,例如三星、三洋、蔡斯、爱普生、雅佳、JVC等公司均有研发机型进行过展示,LCD、LCOS、 DLP 显示元件均有采用,背投屏幕可达55英寸,虽然也有亮度不足的问题,但整体技术应用值得 LED 投影机借鉴。LED光源将带来更完美的色彩表现,使色彩再现性大大提高,同时小巧的体积、低功耗将使投影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随时随地投影,而小体积、长寿命、快速关机等投影机的终极诉求,通过 LED 光源都可以得到解决,因此,投影领域的LED光源革命还是值得我们热切期待的。

来源:LED环球在线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4234-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在线工具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