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限制与电子产品进口

发布时间:2010-6-29 10:01    发布者:李宽
关键词: 出口 , 电子 , 技术
胡锦 涛主席最近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时称,中方无意追求对美贸易顺差,一直采取积极措施扩大自美进口。希望美方坚定抵制保护主义倾向,逐步放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限制,以利于两国经贸关系健康平衡发展。那么,美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限制是如何形成的,它的松动会对中国电子产业有何影响呢?

出口限制由来已久

“美国要在有战略意义的关键领域保持30年的领先地位,一般依此决定对华出口。”这是20年前时任美国国防部战略贸管司司长康法拉说的一番话。至今,这仍被美国看作是对华高科技出口限制的原则。

美对华出口管制政策大致分为三大阶段,1989年以前、克林顿政府8年和布什政府8年。1949年到1970 年属于全面封锁禁运阶段,1970年到1979年开始同苏联享有同等待遇阶段;80年代里根任期内对中国的逐渐放松管制阶段;1989年后的暂时停滞阶段。

1981年里根入主白宫,出于政治、经济及其全球战略需要,放松对华出口管制并对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宣布对华技术转让新政策开始生效。这一政策变化大大提高了可向中国出口的技术和产品的技术水平,促进了美对华技术与产品的出口。

美国贸易逆差在80年代中期剧增,尤其在1986年,占有优势的高技术领域也首次出现贸易赤字,美国国内一片哗然。出口商纷纷抱怨出口管制过严,使美国的商品与技术出口竞争力削减。于是,美国决心调整出口管制政策,改革出口管制体系。1987年4月美国商务部公布对华出口调整范围,6月第二次调整,11月再次调整,1988年初扩大到32类。

出口管制的放松加速了美对华技术出口。 1988年申请对华高技术出口急剧增加。1989年美苏首脑对华访问,更加速了美国放松对技术出口管制的步伐。然而,这个趋势从1989年夏季开始逆转。

1989年夏天后,美国对中国率先实行制裁,使对华出口管制处于停滞阶段。美国签署暂停对华运送武器的命令,之后参众两院通过一系列提案敦促对华实施更严厉的措施,重新研究对华高技术输出及产品出口。据美方报道,禁运商业性武器出口的政令中断了至少300项对华出口许可。

一直到90年代后期,也就是克林顿的第二个任期,一些明显民用的高技术的对华出口,特别是信息技术、空间技术等方面有所放松。有些高科技企业和跨国公司的产品出口不需要经过国防部进行审查,商务部审查就可以了。但是,布什政府上台后又重新趋紧,商务部的审查权被拿掉,高科技出口产品又重新回到国防部去审核。这种状况一直到目前没有根本改变。

限制壁垒影响中美贸易平衡

2006年夏天,美国商务部推出一项新政策草案,要求对“可能促进中国军事现代化”的一些限制出口产品实行许可证制度。以往不受出口限制的、既可以用于军事用途也可以用于民用的部分高科技产品,如高性能计算机和加密产品,也进入限制列表。当时美国商务部提交了一份报告,呼吁美国政府加强对中国的出口限制,认为现行出口政策可能让中国获得用于开发常规武器的“敏感的美国商品”,“美国政策应当为出口芯片给中国生产音响或游戏机的企业提供便利,但是不能用于先进导弹系统或潜艇。”美国政府为牵制中国迅速加强军备和武器现代化,加强了高科技产品的对华出口限制,防止中国军方获得敏感技术。经过一年的评估,美国公布了修订后的“中国政策条例”,并宣布从2007年6月19日执行。

新条例规定的限制对华出口的产品共涉及20类、31个项目。其中包括飞机和飞机发动机、水下照相和动力系统、用于太空通信或空军的通讯设备等。美国商务部在声明中说,这些产品的清单是商务部、国防部和国务院的专家共同拟定的,清单上的产品具有潜在的军事用途,不是国际市场上广泛流通的产品。

美国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还设定了一个前提:即中国进口商必须要能证实其不会用于军事目的。美国对中国的监督非常严,它非常想搞清楚中国是否会遵守民用的承诺。

美国的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阻碍了中国引进先进的民用技术,并导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日益扩大。除了飞机等少数大宗产品之外,中国可以从美国进口的商品实在有限。

电子产品贸易

2007年上半年,中国和美国电子信息产品贸易额达504亿美元,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达419亿美元,从美国进口仅85亿美元。除了外资企业电子产品大量出口,美国对中国在高性能计算机、信息安全系统等方面严格的出口管制政策,成为美国扩大对华出口难以逾越的“绊脚石”。

美国加强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导致了美中贸易的不平衡,中国需要进口的进不了,美国企业需要出口的也出不了。这也削弱了美国高新技术的竞争力,因为有些产品美国不向中国出口,欧洲和日本会向中国出口。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在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方面,自美进口高技术产品的增幅远低于自欧盟和日本进口的增幅,并且中国自美进口高技术产品占同期中国进口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也逐年下降。

不堪忍受的补充材料

“我们非常关注政策的细微变动。”全球最负盛名的电子经销商之一美国安富利(AVNET)驻香港的区域物流经理Alex K.C.LEE,近几年对中美高技术管制领域的动向已经形成了职业敏感。实际上,在过去十年中,安富利已经从一家只卖美国产品的公司转向了代理销售全球产品。

“我们的供应商有一半是欧盟、日本等其它国家的企业。”LEE先生说,但是让安富利亚洲公司困惑的是,已成为半导体等核心零部件全球最大消费国的中国,也是受美国出口管制政策限制最多的地区之一。

由于美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的严格管制,安富利在华的业务变得比其它地区要复杂得多。

他举例,假设联想公司今年2月初要向美国TI(德州仪器)采购一批民用PC芯片,则安富利中国区公司需首先通知美国总公司,由总公司向美国商务部相关部门提交出口许可申请,通常在一个月后,美国方面会要求安富利中国区补充联想作为最终用户的材料,其中包括由中国商务部出具的确保联想采购本批芯片不会转用于“军事用途”的说明函。繁复的手续后,联想最快今年5月才能收到货。他补充说明,美国对中国“最终用户”的审查,也包括美国在华投资企业,例如全球最大代工厂商伟创力。

有相同经历的龚先生对“补充材料”的繁复已经忍无可忍。他说,销售同样的产品,每一单业务每一次都要重新申报,美国官方要求补充说明的内容甚至包括设备摆放的位置、设备维护人员的名字,用该设备生产零部件的型号和图纸等等。

他不能理解的是,这些设备相当部分在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皆已可以生产。他告诉记者,已经有一半不堪忍受的客户转向欧洲和日本去购买。

商务部数据显示,2001年-2005年,中国自欧盟、日本进口的高技术产品分别增长了71%和151%,而美国只有38%。

王琴华亦透露,当天与会企业中还有美国波音、联合技术等顶级公司代表,它们皆认为美国政府保守的管制政策有损公司在华利益,并自愿加入游说美国政府的行列。

受伤害的全球产业链

29、30两日参会代表中,外资中间商及在中国有直销点的美国制造商多达几百家。

来自英国的中间商 Michael(音)公司的一位女士当场向美国官员们发问:“我如何得知和确保我的客户在购买产品后,不会转售给其它有可能涉嫌用于‘军事用途’的第三方呢?”

事实上,会后一位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人士称,近几年来,不少包括中国用户、中间商、美国出口企业在内的企业在获得产品出口许可证后,由于被认为违反了美国“合格最终用户”规定而受到处罚。

据他介绍,处罚的原因包括:涉嫌将从美国购买的设备折旧后转卖其它用户,而该用户“有可能从事军工产品生产”;用从美国购买的设备生产了申报说明之外的零部件等等。而受处罚的范围包括“整个商业链条上的人”,也就是说,除了中国用户,向中国客户出售产品的美国企业、经销商都将受到制裁。

“从过去十年看,美对华出口管制的松紧是波动的。”龚先生说,克林顿执政时期,美国采取了相对宽松的对华政策,出口管制也相对宽;“9·11”之后美国经济受到较大打击,“很多产业萎缩,出口管制也相对放松”。

然而最近几年,管制再次收紧:根据中国商务部1月30日发布的对美对华管制新规定草案的评论意见认为,新规定扩大了对华出口管制商品的范围,增加了47项原本不需要许可证的款项。“美国的管制尺度完全是服务于自身的、单边的。”龚先生说。

而前述LEE先生认为,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美国显得非常保守,因为美国制造商大都在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设生产基地。同样的美国产品,安富利可以通过美国供应商在其它地区的工厂采购后,再通过自己在中国的20多个分销机构卖给中国的最终用户,只要该出口国没有加入美国的“瓦森纳协定”,就可以规避相关的美国管制政策。

实际上,即便是已经加入美国“瓦森纳协定”,对华持相似高技术出口管制政策的欧洲各国,由于其对华出口产品管制表现得远比美国宽容,因而吸引了更多的经销商转向欧洲寻找货源。大多数外资企业认为,美国的作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跨国公司的运作成本。

看空管制新政

在帕迪拉看来,美国提出的对华出口管制新政草案是一项企图扩大在华商业机会的积极政策。

看到中国在高技术领域的蓬勃生机,美国因而在草案中提出一项新的改良计划——“授权合格最终用户制度”,该计划希望通过对中国本土进口企业进行审查后授予“合格最终用户”资格,获得该资格的中国企业未来向美国进口受管制产品时可以享受相对宽松的审批流程。但是一位长期从美国进口半导体等核心部件的中国企业代表陈先生看空该项计划的可行性。

他的理由是:一,通过该项计划审批的条款相当苛刻,企业难有积极性;二,即便获得“合格最终用户”,企业依旧每年要接受1-2次例行审查;三,目前来看,该计划实施人力相当有限,基本依赖美国驻华大使馆商务处出口管制专员瞿建玲一个人进行,“全国企业就她一个人负责”,瞿的另一个身份是中美贸易工作组中方联络人。

事实上,据中美贸易工作组中方联络人、中国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出口管制处长江前良透露,自美国于2004年提出“授权合格最终用户制度”至今,为调查该计划的可行性,美方在华访问的企业仅127家,这在浩如烟海从事中美贸易的企业中,不过是沧海一粟。

而中国近年对高技术产品的需求正极速膨胀。据中芯国际市场行销及业务中心副总经理俎永熙统计,仅芯片需求一项,大陆市场2006年需求总量达到565亿美元,而且基本用于“驱动力电器、手提电脑、液晶电视”等民用领域,作为半导体实力最为强大的美国本应是芯片的最大输出国,但其实际对华出口量远无法与其地位相匹配。

商务部数据显示,美国因此丧失了大量商机。仅以机床、制造设备为例,2005年中国进口总额为165.8亿美元,美国进口仅占9.86%,而自欧盟及日本进口分别占27.5%和35.3%。

而美国商务部感应器和航空处处长詹姆斯·汤普森开出的一份对华出口管制产品类型列表中,上述芯片、电子设备与软件、源代码都属于重要管制的产品。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3968-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hjshbeyond 发表于 2010-7-2 17:30:46
这算是在抗议别人不卖东西给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