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如何看待富士康效应

发布时间:2010-6-22 08:12    发布者:看门狗
关键词: 分析师 , 富士 , 康效应
对拥有富士康(Foxconn)品牌、为包括Apple、Dell、HP、Sony等大品牌代工的全球最大合约电子制造商(CEM)台湾鸿海集团(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来说,最近这段时间很难熬。

由于接连发生中国深圳厂员工自杀事件,富士康已经宣布加薪一倍以上;现在更有业界传言指出,该公司可能会把深圳厂移往人力成本更低的中国大陆其他省份。针对此事件对产业界造成的影响,各家分析师有不同看法:

富士康大幅调薪所带来的冲击

Gartner 分析师Jamie Wang表示:“如此的调薪幅度可能会增加富士康的营运成本,并对其获利造成影响;但该公司也无法再承受更多的自杀悲剧,加薪将可改善其与中国当地员工的劳资关系,并有助于改善委托其代工客户的潜在负面印象。”

“现在看来,富士康需要的是小心专注地处理最近发生的事件,这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影响其价格竞争力;然而在长期观点上,该公司对营运质量与生产力的持续关注,将可获得OEM客户的认可。”Wang认为。

HSBC 分析师Yolanda Wang与Joyce Chen指出:“富士康最初宣布为生产线员工加薪30% (月薪由900人民币调高为1,200人民币),并于6月1日生效;随即又在6月7日再次宣布为深圳厂员工加薪67% (月薪由1,200人民币调高为2,000人民币),将于10月1日生效。”

这两位分析师认为,富士康最新宣布的67%调薪幅度,将对该公司的营业利润带来严重冲击。HSBC已将富士康2010/11年的EPS预估分别调降5%与11%,以反映劳动成本的上涨;不过仍预测富士康2010年销售额可望取得32%的成长。

HSBC指出,Apple的iPad、iPhone 4以及新型笔记本电脑都将会是富士康成长动力,此外台式电脑与服务器换机潮,也会带来不少需求;但零期间价格上扬的趋势,也可能为上述预测带来风险。

目前鸿海集团所代工的台式电脑数量占据全球超过五成,HSBC认为该公司将成为企业PC换机潮的主要受益者;鸿海也是Apple新发表手机 iPhone 4 的主要代工厂,这部分业务可望为鸿海2010年整体营收带来15%的贡献度。

再加上 iPad 依然在全球市场颇具销售潜力,HSBC认为该产品2010下半年出货量与上半年相比将成长超过五成;在液晶电视产品部分,鸿海在2010上半年出货量为 200万台,该数字可望在2010下半年再增加400万台,主要是来自Sony的新订单。

对供应链所带来的冲击

HSBC分析师也表示,富士康调薪可能会对整个电子制造供应链带来影响;因为这些同行与该公司分享类似的人力资源,特别是在深圳地区。

该机构分析师Wanli Wang与Carrie Liu表示:“薪资调涨是一个结构性议题,我们预期该效应将蔓延到其他位于中国大陆的制造厂商;除了鸿海集团,日本汽车厂本田(Honda)与显示器制造商冠捷(TPV),最近也跟着宣布将中国大陆员工底薪调高两成。”

对富士康带来的后续效应

Gartner 分析师Jamie Wang表示:“最近的富士康员工自杀/自杀未遂事件,据报导是与劳动环境有关;以营销的观点来看,这对该公司的名声是非常负面的影响;因为这些悲剧,消费者或社会舆论可能会以“不道德”的理由,迫使部分大品牌不再下单给富士康。”

“富士康向来被认为是良好的合作伙伴,因为代工价格低廉、交货快、质量稳定且产能充裕;其生意上的伙伴会期望这场骚动终究平息,而且大多数仍应会选择留下。而尽管富士康决定削减员工的工作时间,OEM厂仍会将更多业务委托给EMS/ODM,以减轻制造负担。”

对中国带来的后续效应

至于对整个中国来说,Wang指出:“富士康员工自杀悲剧可视为一个警示,也让当地拥有庞大制造人力的所有制造商上了一课;尤其是如果这些厂商采取类似的劳动政策,可能也会遭遇到与富士康相同的困境。”

“在中国,管理劳工的困难度越来越高,而所有OEM/EMS/ODM厂商都应该正视这个问题;中国的缺工问题可能意味着在该产业领域所聘雇的员工,包含更多不可靠的年轻人以及情绪敏感的新手,而这些将对厂商们带来很大风险。”Wang表示。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3398-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srxz 发表于 2010-6-25 09:00:53
wuyu  kan gu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