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时利推出可编程直流电源,提供更高的精度、速度和灵敏度

发布时间:2014-8-5 10:07    发布者:eechina
关键词: 直流电源 , 半导体测试
优化电源供电器件和低功率半导体测试

吉时利仪器推出2280S系列高精度测量、低噪声、可编程直流电源。与传统电源不同,2280S系列电源还是一款高灵敏度测量仪器,其速度和动态范围对测量电池供电的无线、医疗和工业设备产生的待机电流和负载电流脉冲至关重要。典型应用包括:电池供电医疗设备、无线传感器RFID 标签、本质安全设备、消费电子产品以及最新低功率半导体器件。

Keithley-2280S.jpg

2280S系列电源可以输出高达192W的低噪声、线性调节的直流电源。2280S-32-6型可以输出32V@6A,2280S-60-3型可以输出60V@3.2A。2280S系列电源的输出和测量性能远高于传统电源,但售价与之不相上下 。

这款新型电源符合电子元器件和系统设计的发展趋势。想要使用同样型号仪器进行研究、设计和生产测试的制造商,将更青睐2280S系列电源,因为这款电源以更优惠的价格实现了输出和测量能力的理想均衡,从而使研发人员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新产品设计而非仪器本身。

高分辨率测量
与传统电源不同,2280S电源可以进行电压和电流的回读测量,6位半分辨率可实现高精度的测量,3位半分辨率可实现更快速的测量。电压输出测量分辨率低至100µV。负载电流范围从100nA~6A,可以进行高精度监控。其4个电流测量量程 (10A, 1A,100mA和10mA)支持全负荷电流、待机模式电流和睡眠模式微小变化的精确测量 。

对于快速变化的脉冲负载电流的监测,2280S系列电源可以捕获短至140μs的动态负载电流,可以在所有工作模式下轻松监视负载电流,以确定器件的整个功耗。2280S系列电源还支持上电负载序列和断电负载序列状态的测量。高达2,500读数/秒的快速测量,使之有可能对每个启动状态的电流消耗进行特性分析和测试。

如果用户对具有高浪涌电流的器件和系统进行测试,可以利用2280S系列电源对电压输出上升时间进行编程,以减缓电压坡度和避免电压过冲而造成的待测器件 (DUT)损坏。此外,还可以对电压下降时间进行编程,避免输出电压的快速下降。

信息丰富的图形用户接口,便于操作
4.3英寸高亮度薄膜晶体管(TFT)显示屏,可以显示大量信息。在测量读数旁边显示电源设置和其他信息,降低了操作员混淆和测试失误的可能性。软件按钮加上导航滚轮可以提供直观的用户界面,附有易于导航的阴影菜单。基于光标的主菜单可以简化测试配置。

内建波形显示简化测量

2280S系列电源的波形显示功能简化了对负载电流稳定性的监测、对动态负载电流的捕获和显示、以及对启动或关闭负载电流的查看。这款电源可以迅速实施测量、存储高达2,500个测量点,并对存储的数据进行统计。其统计计算选项包括平均、最大值、最小值、峰-峰值和标准偏差。

适合台式或生产测试
2280S系列电源非常适合台式和自动化测试。其内建的列表模式功能,可以简化在工作中对设计的自动化测试,便于研究有关设计对直流输出变化的响应。该电源可以自定义高达9个电压电平列表,并在每个列表中保存99个不同的电压、电流和时间的设置。只需一次触发,即可一次或多次自动执行列表。为了使自动系统测试时间最短,可以通过其他系统仪器,利用外部触发输入,实现硬件同步和控制。

除了内建列表功能,2280S系列电源还包括 KickStart仪器启动软件,能够很容易和迅速地设置对大量数据的自动采集。

提供用户所需的全部连接

GPIB、USB和 LXI LAN接口为2280S系列电源的编程和控制提供额外选择。LXI Core compliant LAN接口和内置 web页面支持程控和虚拟前面板,方便测试工程师控制电源的同时又观察测量。
前面板或后面板接线端提高了连接灵活性。若要实现最大电压精度,其后面板的四线连接方式将确保设置的输出电压准确地施加到负载上。

如需更多信息
如需进一步了解2280S系列可编程直流电源产品,请访问:http://www.keithley.com/data?asset=58094
或按照以下方式与吉时利联系:全国免费电话: 400-820-5835
电子邮件: china@keithley.com
网址 www.keithely.com.cn
北京: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4号通恒大厦3层301室
邮编:100088
上海:上海市徐汇区宜山路900号C楼7楼
邮编:200233
深圳:深圳市福田区南园路68号上步大厦21层G,H,I,J室
邮编:518031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31495-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