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太空摆渡车”今年首飞 名为远征一号

发布时间:2014-3-3 21:54    发布者:lichen
关键词: 太空摆渡车 , 远征一号
全国政协委员、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梁小虹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首个“太空摆渡车”今年将首飞,在未来的探月、探火等深空探测任务,在轨道转移、空间碎片清理等轨道服务,在新材料、新技术验证等空间试验领域等将发挥重要作用。

11.jpg

梁小虹介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远征一号上面级,今年首飞在即。上面级是一种由基础级运载器发射进入准地球轨道或地球轨道,能够进一步将有效载荷从准地球轨道或地球轨道送入预定工作轨道或预定空间位置的具有自主独立性的飞行器。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中国先后研制出多型固体推进剂上面级,共进行了10次飞行,全部取得圆满成功。但此前的上面级均为满足某种单一任务而研制,远征一号上面级则同时具备了多种特性,被火箭设计师称为真正意义的“太空摆渡车”。

梁小虹介绍说,“太空摆渡车”主要有四大特点:

——兼具运载器与航天器的技术特性,是在运载火箭或重复使用运载工具上面,增加的相对独立的一级或多级,可依靠自身动力携带航天器继续飞行。

——可多次启动。运载火箭将其送入太空后,“太空摆渡车”能多次点火启动,满足不同发射任务的需求。

——工作时间长。长于运载火箭的工作时间,可以达到数小时、数天乃至数十天。

——可以先后把不同“乘客”送到不同目的地。在太空,“太空摆渡车”接力火箭继续执行飞行任务,可通过飞行轨道的变化,将携带的一个或多个航天器直接送到工作地点。

此外,此次研制的远征一号上面级首次采用了液体推进剂,在轨工作时间为6.5小时。“太空摆渡车”的问世,将大大增强中国运载火箭的任务适应性。

据了解,上面级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截至目前,世界航天大国先后研发的上面级达数十种之多。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27372-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lichen 发表于 2014-3-3 21:55:19
中国计划2020年建成空间站
中国即将于2020年前后建成的空间站,或将成为届时世界唯一在轨的空间站。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3月2日在京接受新华社专访时作上述表示。按照目前计划,“国际空间站”将在2020年退役,而中国空间站将在2020年前后建成。

周建平指出,中国将本着把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的目标系统规划建设,为科学家提供更好的空间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平台。

“这个平台,将为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科学家和其他国家的科学家提供科研机会,为人类和平开发利用太空作出贡献。”他说。

中国空间站是长期在轨运行、长期载人飞行的空间站,将进行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开发和利用空间资源。

周建平透露,空间站的初步规模,将包括一个核心舱、两个实验舱,每个约重20多吨;建成后将会有航天员长期在轨生活和工作。

为了保障航天员长期在轨[url=]健康[/url]生活和高效工作,确保大规模、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的正常运行,中国航天工作者将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技术准备。

“包括研制货运系统、突破和掌握航天员长期驻留技术、再生式生命保障及推进剂补加等空间站关键技术,开展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等。”周建平透露,这些都将为载人航天后续任务的圆满完成奠定基础。

中国空间站的运行将充分考虑“经济性”。周建平透露,其控制、生保、[url=]电源[/url]、信息等都将采用当代技术,保证空间站可靠、高效运行。

未来,在空间站应用方面,还将面向空间科学研究和应用亟待解决的问题安排重大项目,致力于在空间科学研究和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取得重大成果。周建平举例,譬如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航天医学,微重力科学、天文学、基础物理等领域的研究。(原标题:《2020年中国空间站或唯一在轨 将与世界共享太空资源开发》)



ljh20140307 发表于 2014-3-13 09:27:41
用的应该还是化学反应型的发动机吧,推重比、工作时间、发射费用、可重复使用性都没有本质的突破,在不远的将来,这种发动机一定会被淘汰的。
为什么不多花些时间、多花些力气真正把基础理论抓好,想办法创造全新的、完全不同工作原理的发动机,比如核聚变、反物质、甚至空间曲速原理的发动机呢?
对于星际、甚至仅仅是行星际的旅行而言,以化学反应原理工作的发动机根本没有前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