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船上的科考设备如何助“雪龙”号成功突围

发布时间:2014-1-9 23:22    发布者:1770309616
关键词: “雪龙”号 , 破冰船

1月7日17时50分左右,“雪龙”号船头刚刚调转到100度左右,在一记有力的破冰力量冲击下,横亘在前方的一块大浮冰突然裂开,让出一条水道。“雪龙”号迅速穿过这条水道,成功破冰突围。

      6.jpg

  破冰突围的“雪龙”号在清水区航行。截至北京时间1月7日18时30分,“雪龙”号已冲出重冰区,成功突围。目前,“雪龙”号正航行在南纬66度45分、东经144度50分的南大洋清水区,海面只有零星浮冰,“雪龙”号以9节的航速轻松地航行在海面,继续踏上环南极洲的科学考察征程。

3.jpg

  “雪龙”号于2013年12月25日在执行科学考察任务的过程中,接到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在南极被困的紧急求救信号,日夜兼程、千里驰援,第一个赶到这片密集浮冰区。2014年1月2日,“雪龙”号上的“雪鹰12”直升机成功将俄罗斯被困船只的52名人员援救到澳大利亚“南极光”号,3日撤离这片密集浮冰区之际,自身却被阻受困。

  连日来,“雪龙”号在南极重冰区受阻被困的消息,牵动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全国人民的心。在国家海洋局“雪龙”号脱困应急小组的领导下,“雪龙”号上全体考察队员和船员,团结一心、拼搏奋斗,抓住有利的天气时机,一举突破坚冰的重围。

  目前,“雪龙”号正航行在南纬66度45分、东经144度50分的南大洋清水区,海面只有零星浮冰,“雪龙”号以9节的航速轻松地航行在海面,继续踏上环南极洲的科学考察征程。“雪龙”号不仅肩负着运送考察队员和物资的任务,同时也是中国大洋调查的“流动科学实验室”,“雪龙”号上的科学考察设备有多少呢?

  细看“雪龙”号上的科考设备

  自从“雪龙”号出发之后,来自中国科技大学的考察队员孙晨就在船顶忙碌起来。此次考察中,他携带了3台智能大容量空气总悬浮颗粒采样器,沿途采集3.15万海里(1海里等于1.852公里)空气中的气溶胶样品。孙晨每天都要更换一张经过特殊处理的石英过滤膜,然后低温保存以备带回国内实验室进行分析。

  孙晨采集的每个样品可抽样滤过大约1000立方米的空气,悬浮在空气中的颗粒被收集到石英滤膜上,可供各种参数分析。这对于了解极地的一些特殊环境现象十分重要。

  目前,大气气溶胶研究是环境科学与大气化学最受关注的内容之一。据记者观察,此次考察中,“雪龙”号船顶至少安装了五六台不同规格和型号的大容量空气采样器,分属于不同的课题组。考察结束后大家数据共享,针对不同的重点比对研究。

  作为一艘专业的大洋科学考察船,“雪龙”号安装的系列科考设备,可满足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学、气象学以及与极地海冰相关的学科考察需要。

       4.jpg  

   据“雪龙”号政委王硕仁介绍,在大型仪器设备方面,“雪龙”号上有水文生物绞车,可进行水文生物考察;有CTD绞车及配套设备,能起吊36瓶12升采水器,可将参数直接传至接收器;有地质绞车,可进行海洋地质科考。

  此外,船上还安装了先进的双频测深仪,可通过多个视窗,实时显示船航行海域的各种参数,其两套双传感器可获取零至6000米水深剖面的海水各项实时连续数据。为调查沿途海域生物资源,船上安装了EK60鱼探仪。另外,海气二氧化碳通量分析仪可对走航表层海水进行海气二氧化碳通量对比研究。走航表层海水供水系统可为各实验室和各走航观测设备提供在航期间连续的表层海水样品。

       5.jpg  

    目前,“雪龙”号上的实验室面积约为570平方米,船上设置了样品冷藏库、低温实验室等。今年船上还加强了科考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建立了科考电子海图综合显示平台,为各专业科考任务提供实时、有效的现场数据。科考现场监控系统可实现对船舶周围、主要机器场所、作业区域及作业设备等实时监控。科考数据采集系统则可实现各科考设备的数据采集与输出。

  “‘雪龙’号为我们进行大洋调查提供了良好的软硬件设施,针对考察任务的不同,每位考察队员还需携带各种不同的自备仪器,”大洋考察队队长、中国海洋大学的矫玉田介绍说,“经初步统计,本航次仅大洋队成员就携带了海洋水文、海洋气象、海洋调查等各类仪器及其辅助设备上百种之多。”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25522-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