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机器人将上岗 全国范围内暂停招工

发布时间:2013-2-22 00:09    发布者:Liming
关键词: 富士康 , 机器人 , 电子制造
  往年春节过后富士康都会展开大规模劳工招聘,昨天富士康大陆地区新闻发言人刘坤透露,今年春节后,富士康在全国范围内暂停招工。据了解,富士康将加快机器人应用。
  全国暂停招工
  刘坤昨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富士康深圳和郑州工厂确实暂停招工,但并非只有这两个工厂如此,富士康在全国范围内都是这样(暂停招工)。
  至于暂停招工的原因,刘坤表示,“主要是富士康今年节后员工的返工率很高,基本达到90%,有的厂区达到97%。”
  据刘坤介绍,以往春节过后,有很多劳工选择留在家乡或者到其他公司工作,返工率能达到一半就不错了。2010年富士康逐步提升劳工待遇,“深圳普通劳工的基本工资到目前为止涨了160%,从900元涨到2000元。”
  另外,今年1月媒体披露,由于销售欠佳,苹果公司已大幅削减iPhone5手机零部件的采购量,其中第一季度手机显示屏采购量比原计划削减了近一半。富士康内部人士称,作为苹果全球最大的代工厂,此次停止招聘劳工,和iPhone5的减产也有一定关系。
  机器人将上岗
  据一位富士康内部人士透露,富士康此举暂停招工与郭台铭此前宣布的机器人计划有关。
  作为苹果最大的代工厂,富士康多次遭到环保组织、劳工组织调查,称其污染环境、苛刻劳工,甚至导致劳工“过劳死”;而富士康多地工厂也曾发生过厂房爆炸、员工跳楼等事件。
  饱受媒体指责之下,富士康董事会主席郭台铭多次表态,将用机器人代替部分工人从事单调重复的工作。2012年年初,郭台铭在考察富士康晋城科技工业园区证实,富士康已经启动“三年内造百万台机器人”计划。
  昨天富士康内部人士证实,今年年初郭台铭曾给富士康各地工厂下达指令,要求加快工厂自动化进程。“各地工厂如果要大规模招工,需要经过郭台铭的亲自审批。”该人士称,郭台铭是想以此倒逼各工厂加快机器人上岗。
  富士康机器人“路线图”
  2007年1月15日
  富士康的AR(自动化机器人)事业处在深圳正式成立,专职研发工业机器人。
  2011年7月底
  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郭台铭在深圳出席员工联欢晚会时表示,未来3年内将新增100万台机器人取代人工劳动力,主要用在喷涂、焊接、装配等工序上。
  2011年11月
  郭台铭明确:2012年富士康将以日产千台的速度制造30万台机器人,用于单调、危险性强的工作。
  2012年6月
  郭台铭在公司年度股东大会上称,未来5-10年内,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将有首批全自动化工厂投运。
  2012年年初
  郭台铭在考察富士康晋城科技工业园区证实,富士康已经启动“三年内造百万台机器人”计划。
(新京报)

附:
1、富士康停招探因:受iPhone 5低迷影响

  北京时间2月20日晚间消息,英国《金融时报》网站周三报道称,受iPhone 5订单下滑影响,富士康在内地的几乎所有工厂均暂停招工。
  报道称,这是自从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富士康首次进行的如此大规模的暂停招工。这凸显了苹果iPhone低迷的市场需求,并已经影响到了苹果的股价。
  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团新闻发言人刘坤称:“当前,富士康在内地的所有工厂均无招聘计划。”另据富士康内地工厂人力资源负责人、当地政府官员和外部招聘合作伙伴证实,他们于周二和周三接到内部通知,富士康在内地将停止招工,至少会持续到3月底,主要是受iPhone 5订单下滑所影响。
  苹果尚未对此发表评论,但公司CEO蒂姆·库克(Tim Cook)上周曾表示,iPhone需求并未达到顶峰。但据富士康在山东的外部招聘人员称,富士康今年对工人的需求与2009年一样低。在2009年金融危机时,富士康在内地的工人数量约为80万,但去年在发布iPhone 5之前达到120万。
  招聘人员称,富士康深圳工厂iPhone和iPad生产线和郑州工厂已停止招工,这是富士康在内地的两家最大的工厂。此外,生产iPhone的太原工厂和生产iPad的成都工厂也停止招工。
  有业内人士称,此次冻结招工的整体影响可能大于预期,因为春节之后的数周往往是换工作的高峰期。深圳富士康发言人刘坤称,春节后97%的人工已经恢复岗位。但太原工厂人力资源负责人称,近1/3工人没有归位。
  在富士康之前,苹果其他供应链厂商的供货量也出现下滑。野村证券(Nomura)本周在一份报告中称:“由于MacBook、iPhone 5和iPad出货量低迷,今年1月份苹果供应链厂商的供货量开始放缓。”(新浪科技)

2、富士康招工急刹车 机器人或顶岗

  有业内人士指出,用工收缩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调整今年的生产线计划,另一方面也是在人工与智能化生产线重新分配上做充足的准备。
  春节过后,往日总是熙熙攘攘的富士康厂区门口现在显得有些冷清。
  “去年此时,整个工作组忙了一天一夜,招聘了4000多人。而目前富士康郑州厂区的招聘工作已经全面停止,至于什么时候恢复招工暂时不太清楚。现在,我们的领导正在和富士康密切沟通,有消息会及时对外公布。”河南省劳动就业中心一工作人员昨日对《第一财经(微博)日报》如是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除了河南厂区外,富士康其他部分厂区也在春节前后收到了暂停招收普工的通知。“目前深圳厂区确实暂停了招聘。”富士康大陆发言人告诉记者,由于初九厂区刚刚上班,更多的细节尚未清楚。
  有业内人士指出,用工收缩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调整今年的生产线计划,另一方面也是在人工与智能化生产线重新分配上做充足的准备。
暂停招聘
  本报记者昨日致电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团人力资源总处干部招募处,电话留言称目前厂区已“暂停招聘”,而在一些地方招聘网站上也显示目前暂无富士康招聘通知。
  在“河南富士康在线招聘中心”网站上,记者看到“最新招聘”显示“富士康招聘工作全面停止,半年内不再招聘”的字样,而在之前的1月22日,该网站下发了“紧急通知”,通知显示郑州富士康、济源富士康,由于厂区进行生产线调整,因此用人计划大幅减少,郑州厂区于2012年12月停招,2013年6月份之前不再进行大规模招聘。
  上述河南省劳动就业中心人士对记者表示,去年11月厂区还在招聘,但从去年12月开始,富士康厂区内的招聘已经停止,到目前已经持续了三个月。对于停止招聘的原因,该人士表示可能和iPhone5的减产有一定关系。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深圳等地。
  “以往这个时间段,排队应聘的人数就像去火车站买票一样。但今年不知道怎么回事,招募点的窗口都关了。”一位在富士康厂区附近的人士也向记者反映。
  记者了解,去年仅是年初七一天,富士康龙华厂区就招聘了5000人,在元宵节前大规模招聘的人数可达3万人左右。而这两天仅有几十人在富士康厂区门外徘徊,据媒体报道,富士康包括外部招聘和内部推荐两个渠道全部停止。
或调整生产节奏
  智通人才连锁集团副总监蔡小姐对记者表示,每年的二三月份都是企业季节性补员的高峰,从今年的情况看目前依然供不应求,东莞地区的电子信息企业普通工人到手的工资在2500元到3500元之间。“富士康的情况应该还属于个别现象。”
  记者了解到,如果富士康各子公司有用工需求,需经集团高层审批。不过,从现在情况看来,即使上报,被高层审批通过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据媒体报道,随着富士康龙华厂区逐渐转型为高科技研发中心,已有一个多月没招人,在年前对于年后普工需求数量的减少已有所估计。
  “去年介绍人进厂的介绍费最高的时候达1500元,但后来是一分钱都没有了。”富士康郑州厂区一工人在微博上表示,到去年11月的时候因为产能减产很多人已提前放假,用工需求大大减少。
  此外,业内猜测招聘权限收缩的背后或是富士康对制造代工业前景的通盘考虑。
  据了解,自从富士康CEO郭台铭宣布“百万机器人”计划后,一些工人已开始感受到了它的影响,原先需要二三十人的组装线,如今缩减到了5人,所要做的工作也仅是按下按钮,操控这些机器人,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产业工业园相关工作人员此前向本报记者表示,该县正在积极筹建富士康科技集团宜阳项目指挥部。“机器人的项目基本是确定下来了,台湾富士康的人来这边很多次了,项目的总投资接近30亿元。” 在一次深圳富士康员工联欢晚会上,郭台铭表示未来富士康将增加生产线上的机器人数量,以完成简单重复的工作,取代工人。
  据了解,目前除了洛阳地区,富士康的机器人项目已经在晋城下线。郭台铭此前表示,2016年,定位为智能化机器人生产基地的山西晋城富士康产值可突破500亿元。“要在5到10年内看到首批完全自动化的工厂,并在数年内通过自动化消除简单重复性的工序。”郭台铭说。
  广东省社会科学综合开发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焕对记者表示,机器人的使用对富士康的经营管理来说是一种新模式,也有可能对未来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对提高生产率和降低人力成本等方面。“使用机器人工作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自主完成规定动作或操作,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以提高利润。但由于富士康的生产工序比较复杂,在绝大部分中间制造环节,还是必须用人工。”
  目前,富士康在中国大陆仍然拥有160万名工人。(第一财经日报)

3、人类饭碗被抢夺 机器人的崛起如何面对?

  但机器人的推广将使得美国劳动人口中相当大(而且还在增长)一部分人陷入困境。在精彩的入门读物《与机器赛跑》(RaceAgainstTheMachine)中,埃里克?布林约尔松(ErikBrynjolfsson)和安德鲁?麦卡菲(AndrewMcAfee)指出,在日新月异的技术与教育的较量中,前者正占据上风。然而,做好准备的美国人为数太少。考恩等人担心,许多人永远都不能适应。考恩认为,美国联邦政府最终应当向所有美国人提供基本的保障收入——这一悲观看法接受“永久失败者”的存在。
  奥巴马则比较乐观。在首个任期内,他定下目标:美国到2020年应当成为大学毕业生比例最高的国家。但即便实现该目标,也难以解决所有问题。自2000年来,拥有本科学位人士的收入也停滞不前(男性甚至出现下降)。可是,单凭一小部分劳动力,是无法长期支撑一个健康的经济体的。
  人类薪水正在被机器人偷走
  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2月5日刊文称,工作岗位稀少,工资收入微薄,是因为机器人偷走了它们。因此,对拥有机器人的人来说,这是个大好消息,但对其他人而言,则太可怕了。
  文章说,不过也没有这么快,就业危机源于需求太少,而非机器人太多。技术的发展总会使一些岗位消失,但这并不能证明反对机械化就是对的。只要需求量够多,那么,机器人越是高级,工人们反而越会有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这与自由贸易使人们富裕起来是一个道理。
1.jpg
  文章说,幸福的故事都基于一个重要的警示——不存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不幸的是,这正是如今所面临的问题,即使现在离“大衰退”结束已经有3年之久了。
  但是美国国会预算局认为,这种情况会在未来10年中有所改观。国会预算局预计,美国的经济“戈多”最终会出现——人们期待已久、却一直难以实现的追赶性增长将最终来临,随之而来的不仅是就业岗位增多,工资也会增加。
  文章认为,这既显得过于乐观,也极度令人沮丧。国会预算局对增长的预测与被称为“小孤儿安妮”的恢复理论相一致——年复一年,离追赶性增长的到来总是还差一年。
  的确,国会预算局所预计的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速度要比美联储预测的快。但是即便给出了如此自信大胆的增长预测,国会预算局也没指望劳动收入会达到长期以来的平均水平。文章说,即使机器人不会偷走人类的工作,它们还是会偷走一部分薪水。
  机器人崛起 人类如何应对?
  工业化设备能够并已开始在汽车生产、电子制图和食物生产领域取代人类。但是,人类对机器的不安心理其实颇为复杂,与其说这种不安来自于人们当前面临的就业危机,不如说是媒体对机器人铺天盖地的报道给了人们这样的暗示。
  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2月5日刊文称,技术可以取代手工,并能加剧收入不公(至少在一定时期内)。从昔日的珍妮纺纱机到如今汽车生产流水线四周张牙舞爪的巨型机械臂,技术一直在提高工作效率,不论是帮助工人以更短的时间完成更多的活儿(比如把电钻递到工人手上),还是干脆将工人完全取代(比如电钻机器人的出现)。
  有些人担心,人工智能如此发达,导致工人正在被加速取代——不仅是汽车生产流水线上的机器人,大型数据与软件已开始从事白领的工作。几十年来,机器人技术与非机器人技术都在取代人类的工作。自动取款机、机场的自动售货机以及简便的办公软件代替了大量出纳员、服务员和办公助理,而且比人工更加出色。但这些技术大多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的失业率在4%左右。那么,究竟是什么改变了?
  对机器人的着迷令一些人认为,人类如今生活在一个极具颠覆性的机器人时代,这个时代甚至可能还在促进缓慢的经济复苏。文章称,也许是这样的,但情况还很不明朗。
2.jpg
  以言辞犀利著称的爱德华·卢斯在《金融时报》撰文,就机器人抢夺人类饭碗的未来趋势提出了一些令人生畏的观点,并给这篇文章拟了一个颇具规劝口吻的标题:奥巴马必须面对机器人的崛起。
  奥巴马真的要这样做吗?卢斯称,美国的经济复苏因近来机器人技术的加速发展而变得缓慢。可事实上,如果把当前私营业创造就业机会的速度与2001年的情况相比,你就会发现,奥巴马所谓的无就业复苏其实比2001年的复苏所创造的就业机会多得多。目前的新增就业速度仅比上世纪90年初经济衰退时略显缓慢。
  或许人们会说,所有这些复苏迹象都已被加速发展的技术抹煞了。这或许有道理。但如果这种说法成立的话,那么也应该认同另外两件事。其一,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将大大超过就业增速,因为技术提高了效率却不会增加薪水;其二,技术能轻易取代大量工人,因为技术最先进的部门受到的影响应该最大。
  文章说,美国制造业就业岗位已被全球化和技术创新这两大力量蚕食了。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和机械化生产的浪潮让美国以较少的付出得到了巨大的回报。这正是一些人担心的将对整个经济构成冲击的生产力革命。
  但机器人是否真的已经大举进入美国的工业领域?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以人口比例来看,美国的“自动化”程度大致与西班牙持平,远远落后于德国,不及韩国和日本的一半。况且,没有证据暗示西班牙的失业危机本质上是一场机器人危机,那些自动化程度比美国高得多的国家失业率都没有美国高。
  文章指出,机器人不是导致人们面临经济困境的最主要原因,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就不必谈论机器人或为此感到不安。事实上,《大西洋月刊》曾多次怀着担忧之情探讨过这个问题,并且不止一次引用埃里克·布林约尔松和安德鲁·麦卡菲合著的《与机器赛跑》一书中的话:“技术性失业的威胁是实实在在的。”
  随着未来20年机器人蔓延至工厂以外的领域,影响幸福和收入的因素将变得复杂,而且很难预测。人类一方面要欢迎自动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比如机器人医生既能降低手术费用,又能降低风险,但与此同时,大众市场仍要靠工人和消费者来维系。

4、思考:机器人技术发展将让人力劳动陷入困境?

  2月19日消息,金融时报撰文指出,奥巴马主政期间,IBM的沃森(Watson)计算机在游戏竞赛节目《Jeopardy!》中击败人类选手,无人机成为美国的首选武器,自动驾驶汽车变成现实,“应用”(app)一词已经脱离它的本来意义。机器人的兴起不再是科幻小说中的场景,如今它构成奥巴马时代的核心经济两难。机器人的推广将使得美国劳动人口中相当大(而且还在增长)一部分人陷入困境
  美国经济的自动化程度逐月稳步提高。今年1月,美国经济新增制造业就业岗位仅为4000个,自去年7月以来的净增长为零。但供应管理学会(InstituteforSupplyManagement)称,上月制造业活动上扬幅度达到去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一差异的根源可归结为机器人——它们正带来一种日益令人头疼的矛盾:机器人数量越多,总体增长便越强(因为采用机器人能提高生产率);但中产阶级的境况也越糟。美国人的收入中值在过去5年一年不如一年。
3.jpg
  这种局面不可能持续下去,但就目前而言,变化正在加快。全球各地的制造业就业规模均在萎缩。中国正在加速向原本由德国和日本制造商主导的工业机器人领域迈进。去年,以深圳为大本营、为苹果(Apple)和诺基亚(Nokia)等公司组装设备的富士康(Foxconn)宣布,将在接下来三年内采购100万台机器人,以取代从事重复性人工操作的工人。与此同时,中国北方城市哈尔滨的一家餐馆去年成为了第一家全部由机器人服务的餐馆。上个月,全球首家3D打印博物馆在中国开张。
  自动化的潜力巨大。但在发达国家,其效益的分配却是不可持续的。2009年中期以来,美国就业增长主要集中在低技术领域,如食品置备和家庭护理。高端服务是就业增长的第二大领域。中等收入的就业岗位则大量减少。全国就业法律工程(NationalEmploymentLawProject)数据显示,经济衰退期间,22%的失业集中于低收入就业岗位(即时薪为7.69至13.83美元的就业岗位);但在之后的经济复苏中,低收入就业岗位占据了新增岗位的58%,与中等收入就业岗位(时薪在13.84至21.18美元之间)的情况恰好相反。
  技术的冲击波只是刚刚影响教育和医疗——美国经济中两个劳动密集程度最高的领域,均存在生产率停滞的问题。在线教育开始蔓延,但也遇到阻力。首创在线免费学习经济学等课程的边际革命大学(MarginalRevolutionUniversity)的联合创始人泰勒?考恩(TylerCowen)说:“大学科系里的保守势力最终会被请出门。”他开玩笑道:“我们依然需要哈佛(Harvard)提供约会服务,但中等水平的私立大学不知道自己将受到怎样的冲击。”
  即便在其他领域纷纷裁员之际还能照样增加就业的医疗行业,也看到了技术节省人力的潜力。最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FDA)批准使用首台应用于医院的“人类交互式自主机器人”RP-Vita。忘了下载诊断app吧,有朝一日我们将向“沃森”罗列我们的症状。对于我们中的许多人而言,这一趋势是件大好事。最富创新精神的教师可以将授课任务外包给互联网,自己则专注于每一个孩子的具体问题。最优秀的医生将能够从基本的诊断任务中解脱出来,专攻疑难杂症。
  但机器人的推广将使得美国劳动人口中相当大(而且还在增长)一部分人陷入困境。在精彩的入门读物《与机器赛跑》(RaceAgainstTheMachine)中,埃里克?布林约尔松(ErikBrynjolfsson)和安德鲁?麦卡菲(AndrewMcAfee)指出,在日新月异的技术与教育的较量中,前者正占据上风。然而,做好准备的美国人为数太少。考恩等人担心,许多人永远都不能适应。考恩认为,美国联邦政府最终应当向所有美国人提供基本的保障收入——这一悲观看法接受“永久失败者”的存在。(搜狐IT )

5、分析:机器人带来的挑战

  在首个任期的上任之初,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曾开玩笑称,他会“留意那些机器人,以防它们闯祸”。他应该知道,抵抗是徒劳的。奥巴马主政期间,IBM的沃森(Watson)计算机在游戏竞赛节目《Jeopardy!》中击败人类选手,无人机成为美国的首选武器,自动驾驶汽车变成现实,“应用”(app)一词已经脱离它的本来意义。机器人的兴起不再是科幻小说中的场景,如今它构成奥巴马时代的核心经济两难。
  美国经济的自动化程度逐月稳步提高。今年1月,美国经济新增制造业就业岗位仅为4000个,自去年7月以来的净增长为零。但供应管理学会(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称,上月制造业活动上扬幅度达到去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一差异的根源可归结为机器人——它们正带来一种日益令人头疼的矛盾:机器人数量越多,总体增长便越强(因为采用机器人能提高生产率);但中产阶级的境况也越糟。美国人的收入中值在过去5年一年不如一年。
  这种局面不可能持续下去,但就目前而言,变化正在加快。全球各地的制造业就业规模均在萎缩。中国正在加速向原本由德国和日本制造商主导的工业机器人领域迈进。去年,以深圳为大本营、为苹果(Apple)和诺基亚(Nokia)等公司组装设备的富士康(Foxconn)宣布,将在接下来三年内采购100万台机器人,以取代从事重复性人工操作的工人。与此同时,中国北方城市哈尔滨的一家餐馆去年成为了第一家全部由机器人服务的餐馆。上个月,全球首家3D打印博物馆在中国开张。
4.jpg
  自动化的潜力巨大。但在发达国家,其效益的分配却是不可持续的。2009年中期以来,美国就业增长主要集中在低技术领域,如食品置备和家庭护理。高端服务是就业增长的第二大领域。中等收入的就业岗位则大量减少。全国就业法律工程(National Employment Law Project)数据显示,经济衰退期间,22%的失业集中于低收入就业岗位(即时薪为7.69至13.83美元的就业岗位);但在之后的经济复苏中,低收入就业岗位占据了新增岗位的58%,与中等收入就业岗位(时薪在13.84至21.18美元之间)的情况恰好相反。
  不出意外,人们又开始举债度日。最近,金融咨询公司Hero Wallet表示,四分之一的美国工人为了满足当前支出需要,不惜付出代价动用自己的退休基金。通常的做法是以退休基金账户为抵押,借入贷款。目前的收入中值比奥巴马入主白宫时降低近9%。即便美国恢复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奥巴马能否阻止美国人的收入中值进一步下跌也是一个问题。
  技术的冲击波只是刚刚影响教育和医疗——美国经济中两个劳动密集程度最高的领域,均存在生产率停滞的问题。在线教育开始蔓延,但也遇到阻力。首创在线免费学习经济学等课程的边际革命大学(Marginal Revolution University)的联合创始人泰勒•考恩(Tyler Cowen)说:“大学科系里的保守势力最终会被请出门。”他开玩笑道:“我们依然需要哈佛(Harvard)提供约会服务,但中等水平的私立大学不知道自己将受到怎样的冲击。”
  即便在其他领域纷纷裁员之际还能照样增加就业的医疗行业,也看到了技术节省人力的潜力。最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批准使用首台应用于医院的“人类交互式自主机器人”RP-Vita。忘了下载诊断app吧,有朝一日我们将向“沃森”罗列我们的症状。对于我们中的许多人而言,这一趋势是件大好事。最富创新精神的教师可以将授课任务外包给互联网,自己则专注于每一个孩子的具体问题。最优秀的医生将能够从基本的诊断任务中解脱出来,专攻疑难杂症。
  但机器人的推广将使得美国劳动人口中相当大(而且还在增长)一部分人陷入困境。在精彩的入门读物《与机器赛跑》(Race Against The Machine)中,埃里克•布林约尔松(Erik Brynjolfsson)和安德鲁•麦卡菲(Andrew McAfee)指出,在日新月异的技术与教育的较量中,前者正占据上风。然而,做好准备的美国人为数太少。考恩等人担心,许多人永远都不能适应。考恩认为,美国联邦政府最终应当向所有美国人提供基本的保障收入——这一悲观看法接受“永久失败者”的存在。
  奥巴马则比较乐观。在首个任期内,他定下目标:美国到2020年应当成为大学毕业生比例最高的国家。但即便实现该目标,也难以解决所有问题。自2000年来,拥有本科学位人士的收入也停滞不前(男性甚至出现下降)。可是,单凭一小部分劳动力,是无法长期支撑一个健康的经济体的。
  在某一时刻,政策制定者将被迫应对一个貌似明显的问题——持续增长与中产阶级收入下降之间的矛盾。布林约尔松和麦卡菲在书中引述了亨利•福特(Henry Ford)和工会领袖沃尔特•鲁瑟(Walter Reuther)的一次会面。福特指着他的新型自动化机械说:“你如何让它们向你的工会交会费?”鲁瑟答道:“你怎么让它们购买你的汽车?”(金融时报)

6、从富士康看中国制造业现状

  据报道,在内地拥有120万名员工的台湾代工企业富士康,正寻求美国公平劳工协会的帮助,培训员工投票选举工会代表。这种前所未有的举措确实非同寻常。但非同寻常的并非事情本身,而是此举被允许甚至被鼓励的原因。
  首先,随着每年新增800万大学毕业生,2020年中国大专学历以上的人口将达1.95亿,比美国现在的所有劳动力还多。因此,中国员工的受教育程度正变得更高,也更加在乎他们的权益。其次,大批大学毕业生代表期望更高的中产阶层。富士康此举兆示中国向更包容和公平的社会迈出了第一步。
  由于沿海地区用工荒愈演愈烈,富士康正将劳动密集型业务从深圳迁往成都等城市。用工荒与计划生育政策有关,也是“刘易斯拐点”的表现,即随着“廉价劳动力”资源枯竭,经济进一步发展导致工资上涨。
  在“十二五”规划中,七大战略产业分别为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设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富士康在中国的生产对终端产品的附加值微乎其微。与此同时,中国的制造业正从“体力转向脑力”,劳动密集型业务正迁往亚非拉等成本更低的地区。
  尽管如此,《金融时报》的文章认为以下5种原因仍将使中国保持世界工厂的地位:历史悠久的技术技能、经济规模、独一无二的基础设施、融入全球的供给链和世界规模最大的潜在客户市场。而且,真正的全球企业如今并不刻意区分在何处生产。这应该同样适用于苹果公司。
  富士康的业务已受到环保、健康和安全问题的困扰。而中国则一直在治理污染行业,并已成为太阳能、风力和水电第一大国。但从北京最近的雾霾和其他地区的环境持续退化来看,中国通往“低碳未来”的道路依然崎岖漫长。在此过程中,透过富士康解读迅速变化的中国似乎仍是最佳方式。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10509-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