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猛虎般細嗅著薔薇---視而不見目標,用心掌握全局

发布时间:2013-2-18 09:07    发布者:绝对好文
关键词: 软件设计
By 高煥堂

一、猛虎细嗅着蔷薇


我一向主张软件人员不要太偏向用户,不要沉迷于需求之中。否则像恋爱中的人儿,一直想去问清楚对方爱不爱他,既不浪漫又没效果。许多人就因而批评我对需求视而不见,其实这个批评是挺贴切的,「视而不见」也有其正面的意义。举世知名建筑学家路康(Louis Khan)喜欢用“wink at”这个字,它也是视而不见的意思,其蕴含有「我在意,但我心照不宣」的意思,也如同猛虎细嗅着蔷薇一般,用心呵护它(即需求)、心疼它,细细品味其完整之美。

二、有情世界与无情世界

路康的建筑之道是:
◆ 先将有情世界抽离开来,就分成有情世界与无情世界了。
◆ 然后求教于无情世界的物性(此时对有情世界视而不见),再融合有情世界的人为欲念,成就一项杰作。

将之对应到软件产业上,用户需求属于有情世界,而系统本身是偏向无情世界。则软件开发之道是:
◆ 先将有情世界的需求抽离开来。
◆ 然后求教于无情世界的软件和谐关系(此时对需求视而不见),再融合有情世界的用户欲为,成就一项杰出的软件。

在金刚经里也提到: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其中的“非相”也含有视而不见之意。当我们观察一棵树,看到茂密的树叶,非相(对树叶视而不见)之后,即能见到树干。同样地,用户需求是相,非相(对需求视而不见)之后,即能见到系统架构,然后再以美好架构支撑有情的用户需求,融合成为杰出软件,这就是新潮的「以架构为中心」(architecture-centric)软件开发方法。例如,有个情境如下:
◆ 需求:七夕情人节快到了,需要建一座桥梁(即系统)给情人约会之用。
◆ 视而不见:对人们“约会”的需求细节视而不见。
◆ 求教于无情世界:专注于桥的形与本质,发挥美学想象力。
◆ 发现未知的需求:除了人所需的一般桥梁之外,更需要优先建造「喜鹊桥」给牛郎和织女相会。
◆ 调整项目(项目)管理:改变项目管理的优先次序,如何找到喜鹊? 如何搭成一条喜鹊桥? 这些跟原先从桥墩建起的工作程序及验收计划完全不一样了。

因之,对需求视而不见只是过程,它让人们真心善待需求,始能成就杰出的软件。

三、视而不见目标,用心掌握全局

无论是体能运动或智能运动(如下棋),大家都知道唯有保持「平常心」,才能将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视而不见目标(即保持平常心),专注本身的潜能发挥,并兼顾全局,如此更容易达成目标。君不见,在荒野上的小狮子,肚子饿了就到处追捕兔子,愈追兔子肚子愈饿,兔子的声音也愈来愈远了。后来狮子妈妈就教牠:「肚子饿要躲起来,假装睡大觉,对兔子视而不见。就会听到兔子的声音愈来愈近了,全局尽在掌控中,目标就在眼前。」软件需求是善变的目标,唯有从全局着手才能竟其功;欲掌握全局,则视而不见目标,可能是一条快捷之路。

四、暗室里抓黑猫

–从问题开始,忘了问题
–反思(假设)、联想(关系)、酝酿(新视角)
–让解决方法浮现出来

于此,我们来听听一位杰出设计师 保罗.兰德(Paul Rand)的说法。他是当今美国乃至全球,最杰出的logo设计师、思想家及设计教育家。前苹果公司CEO乔伯斯赞誉他为「史上最伟大的平面设计师。」 设计理念源自包浩斯倡导的现代主义美学,所设计的IBM商标无人不识,蔚为经典。针对设计和创意过程,他说明如下:

「华勒斯(Graham Wallas)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在<>(Art of Thought, 1926)这本书里,发明了一套如何构思想法的见解。先调查问题的所有面向,做出粗略或精细的的概要,然后忘了那个问题,总之把它抛到脑后就对了。这是思考过程的第一阶段,称为准备期(Preparation)。」

「第二阶段是酝酿期(Incubation)。把问题忘掉,让它蕴酿。让它在你心里慢慢熬煮。这可不是我发明的。这是某个非常聪明的家伙,他发现事情就是这样运作的。我知道他说的是对的,因为我就是这样想事情的。假使我要做某件事,我会先发出各种疑问,然后把他们抛到脑后,隔一个礼拜或隔个一天再回来想,然后就会有些念头出现。所以,蕴酿期非常重要,忘个一星期,或忘个一天,或随便多久。你给它时间,你就能做出决定。」

「第三阶段是豁朗期(Illumination),问题整个浮现。你知道,你等了一个礼拜,然后突然之间,灵光一闪。你有了想法。这时,你要立刻把想法记下来,看看它是否符合你可能采取的行动。等你全部设想完毕,你要仔细观察,进行评估。评估它可不可行? 大家会不会接受? 或你满不满意? 这就是设计的过程,或说,创意的过程。从问题开始,忘了问题,让问题自己浮现或让解决方法自己浮现,然后重新加以评估。这就是你们未来一直要做的事。」

五、結語

许多软件人员不太用心对待需求;经常如饿虎扑羊般切和解需求,好像以为把一朵蔷薇分解成一堆花瓣,然后详细纪录之,就能产出需求分析文檔了。就如美国福特汽车创办人 亨利.福特(Henry Ford)曾说:
「如果我完全听信用户之言,我一定只会做出一匹更快的马给他们。」
(If I’d listened to customers, I’d have given them a faster horse.)

需求是限制,当我们细心阿护它,就能蕴育出更多创意。像谷歌(Google)公司的基本思维是:
「创意与限制心心相印。」
(Creativity loves constraint.)

限制蕴育创意,创意满足限制,创意突破限制,实现完美设计。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10368-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