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技术的固守与逆袭

发布时间:2013-2-9 13:30    发布者:Liming
关键词: 光纤 , 电信技术
  元旦聚会,亲戚小孩今年恰逢高考,于是记者便建言说:“上邮电院校吧,学点通信技术多好,在未来的信息化革命里大显身手!”小孩回答说:“我才不想学技术呢,听说现在光纤卖得比挂面还便宜。”我许久无言以对。作为我们这个行业的安身立命之本——技术,已经被彻底边缘化了吗?
  好像也不是,远的不说,从宽带提速的光进铜退到移动通信2G、3G、4G的演进,再到云计算的崛起,ICT行业的哪一次巨变,背后都少不了通信技术?!同时,事实也确实残酷,这些年来,电话服务越来越不值钱,一米光纤的价格确实比一米长的面条还要便宜。固话的窘迫和微信的崛起,就是电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如今的真实写照。
  互联网技术已经后来居上
  传统电信技术就像一个贵族子弟,一举一动都透着优雅范儿,走的是“伟、光、正”路线,这在电话时代确实无可厚非,然而自打出身草根的互联网技术出现以后,一切从实用出发,走“小、快、灵”路线,结果就应了一句老话——“穿鞋的打不过光脚的”。比如,记者就读邮电学院时被奉为圭臬的B-ISDN技术由于其无所不包,太想一网打尽未来若干年的业务需求,所以最后没完全走出实验室就过气了。而据说是基于源自夏威夷岛屿之间通信的ALOHA协议开发的以太网技术,如今已经成为风靡全球的互联网技术基石。ATM技术尽管其中的不少协议直到现在都被工程师们称道,但还是敌不过如烈火狂飙般席卷一切的IP技术。
  10年前我们感慨互联网技术对电信网技术冲击的时候,一边对固网上数据流量与收入的“倒一九”愤愤然,一边还在庆幸,好在我们还有以话音业务为主的移动电话。如今,当移动互联网袭来,OTT等新技术再次对移动蜂窝网络发起冲击之后,我们真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近日,电信专家韦乐平撰文表示,目前大量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使得电信运营商的话音业务和有限的增值业务不断贬值与被边缘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电视等大量新型终端的出现,在带来巨大的网络流量和信令压力的同时,也使得运营商的传统主导性和重要性逐渐降低;电信企业内部也开始面临增长乏力的发展困境,不但固话语音业务收入大幅度减少,而且固网宽带、移动互联网这两个被视为最重要的业务增长点,无论国内外都面临着增量不增收或增量减收、量收剪刀差持续扩大的被动尴尬局面,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形势格外严重。
  电信技术需在革新中逆袭
  怎么办?真的就此对电信技术革新不理不睬那是孩子话。我们这个行业归根到底还是搭建在技术基础上的。
  在足球场上,一味防守永远无法赢得比赛,只有防守中的反击,才能带给球队胜利。互联网技术之所以能对电信技术造成这么大的冲击,就是因为他们的创新速度快,从蹒跚学步到后来居上,互联网技术只用了大约20年时间就走过了电信技术100多年走过的道路,并且他们还在越走越快。
  之所以眼下电信业陷入窘境,除了一些方向性的因素以外,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电信网络技术创新的速度没有跟上互联网技术创新的步伐。所谓的互联网冲击、OTT挑战,其实就是用更高一级的技术创新绕过了相对较低的技术壁垒而已。如果有跟这些新兴技术相适应或者更加高明的技术手段,通信行业还是能伴随着无穷无尽的比特洪流一起成长、一起繁荣的。
  如今,电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越来越走向融合,后者正是通过引入电信因素实现了新一轮扩张,因此,电信技术也亟须借鉴互联网技术的长处,在防守中不断发起反击,在革新中实现逆袭。
  中国移动总裁李跃日前就表示,云计算、智能终端、4G新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发展空间,特别是用户多样化的需求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新发展模式。只有加快创新发展,才能把握转型机遇。韦乐平也认为,技术发展依然是拯救电信业的原动力,要从简单追求先进性转向大幅度降低成本和提升管道价值,解决流量和收入的剪刀差问题上来。
  庆幸的是,目前已经有不少制造商和运营商积极行动起来,探索智能管道、智能运营等技术热点,努力适应OTT等互联网技术的冲击并积极加以利用。
  不管这轮电信技术的创新反击能不能成功,或者说能成功到什么程度,我们永远要记住,历史是最忠实的,它会一次次地重演“沉舟侧畔千帆过”。电信业单纯固守过去的技术壁垒,只能被一点点蚕食,最终会沉沦为明日黄花。就好像当年运营商成功地通过电信网分组化化解了IP电话对于长话的冲击,电信技术创新只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吸收互联网技术的长处,才能为行业发展注入充足的动力,推进电信业持续繁荣。
  来源:人民邮电报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10244-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