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weishi的个人空间 https://www.eechina.com/space-uid-7988.html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最早的合资谈判

已有 1389 次阅读2010-3-7 14:51 |

最早的合资谈判

4

我国液晶显示的起步并不晚,几乎与世界同步。但是发展却非常迟缓。这也许和当时刚刚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后的经济形势有关。资金投入不足,企业实力有限,信息交流不畅等等。开始起步确实举步维艰。

而当时日本的液晶显示产业却已经快步发展,形成规模。日本的液晶电子手表和计算器已经在中国销售。记得当时100元一块的液晶电子表还要托人才能买得到。液晶显示技术的日渐成熟使我们异常兴奋也非常着急。

1980年初,经北京电子办公室的批准,我们和当时的北京电子设备二厂合并,由北京市中心沙滩附近搬到了德胜门外的马甸。这里的面积是我们原厂的56倍。上级又批准我们为液晶显示器件生产线的上马设计兴建新厂房。

我们当时即为规模生产线犯愁,又为兴建生产线的资金犯愁。我们的土设备无法翻改成规模生产线,而刚刚处于恢复时期的国民经济也很难筹措出大笔的资金。更多的人也还没有认识到电子显示类产品在行业中的带动作用。我们是一缺知音,二缺资金。

八十年代初,借改革开放之风,一股引进合资之风甚吹。我们也在考虑是否可以借合资引进技术的方式实现快步发展。

记得最早接触的是日本著名的夏普公司。夏普公司当时提供了一份液晶显示器件生产线的流程资料。今天看来这份资料不过是以流程框图做的一个产品宣传而已,但是日本夏普公司却在上面盖上了机密大戳。而我们也抱着迫切的希望请来了清华北大的老师一起和日本人交谈。希望能从日本人嘴里知道一些技术细节和设备原理。并探寻和合作或合资的可能。

但是最后,夏普公司明白的告诉我们:他们不想和我们合作,也不想卖给我们设备。看来当时日本人只不过是借交流之名来推销他们的产品,进而探听我们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水平。

不过,经过这次接触使我们更加认定:要想使我国的液晶显示形成产业最快的方式还是引进设备和技术。这不是因为我们不能干,而是我们等不起。最好的方式是技术引进,合资办厂,这样连资金问题也解决了。

我们把我们的想法向当时的北京器件总公司作了汇报,并得到了支持。以后我们多次和外商接触、洽谈。最后,我们发现,直接和日本人谈是不现实的。日本人还没赚够钱,怎么会卖给你?和美国人谈,美国有不少美籍华人是液晶界的著名学者,但是美国没有成熟的液晶显示大规模生产技术。唯一可行的是和香港人谈。第一,香港人可以直接接触日本技术,第二,香港可以直接找到资金。而我们呢,有地方,有劳力,有市场。合起来开创一个新产业,正好双赢。

为此,我们三下广东,寻求合作伙伴。

最后我们找到了一家香港老板。这家公司的一个老板就是那个“巴士奇遇结良缘”电影中的主演叫红峰。这是一家新加坡籍的名叫“玛耶电子有限公司”的液晶显示器件厂。他们亲自到我们厂参观,看到我们生产出的产品,,和我们自造的土设备。他们对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已经了解了全部液晶显示器件的生产技术和质量要求;并能够在及其简陋的设备上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我们缺的就是可以规模生产的先进设备。他表示愿意合作,将他们在香港的工厂搬到内地深圳。

最后,北京器件总公司又找到中航技术总公司三方合资在深圳建立了“深圳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我们当时派了7名工人和和技术人员到香港接收,经过实习,自己动手将其生产线全部接回深圳,完成了安装调试。并很快正式投产。应该说,香港在我国改革开放时期作为一个窗口对我国液晶产业的发展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作者:原北京牡丹电子集团公司

现代显示技术分公司经理

现北京嘉仕维技术研究所所长

李维諟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