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ka888的个人空间 https://www.eechina.com/space-uid-94327.html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并联电容器的投切开关

已有 857 次阅读2014-12-18 10:48

3.1 用交流接触器投切 

  传统的补偿柜,都是采用交流接触器作为并联电容器的投切开关,迄今仍有沿用。其缺点是: 

  (1)投人电容时产生倍数较高的涌流,容易在接触器的触点处产生火花,烧损触头。甚至形成接地故障; 

  (2)切断电容时,容易粘住触头,造成拉不开; 

  (3)涌流过大对电容器本身有害,会影响使用寿命。 

  虽采用适当选择额定容量较大的接触器,如用额定电流40A接触器投切15 kvar三相电容器,每台电容器加装串联小电抗器,用以抑制涌流等措施,但仍统计故障率较高。 

  3.2 双向晶闸管开关电路 

  采用双向晶闸管的无触点开关电路取代交流接触器用于投切电容器的接线。其优点是零电压投零电流切,无拉弧,动作时间短,可大幅度地限制电容器合闸涌流,特别适合于频繁投切的场合。但也存在以下缺点: 

  (1)采用双向可控硅制造成本高,晶闸管开关电路的补偿柜价格要比采用接触器的补偿柜贵70%-80%左右。 

  (2)晶闸管开关电路运行时有较大的压降,运行中的电能损耗和发热较高,同时有功消耗的发热量还会增加整个补偿装置的温升。 

  (3)晶闸管电路本身也是谐波源,大量的应用对低压电网造成谐波污染。 

  因此除了对晶闸管开关电路加以改进外,还应使之在完成开合闸操作后退出。仍由与之并联的接触器维持电容器的正常运行。 

  3.3 晶闸管和二极管反并联的开关电路 

  1只晶闸管和1只二极管反并联的接线方案与4.2中的接线方案对比,由于相同容量的功率二极管的价格低于晶闸管,故用1只晶闸管和1只二极管反并联的无触点开关电路制造成本较低,而技术性能相近。但反应时间则较慢些,切除电容器时,如采取两个晶闸管反并联,从切除指令的输出到工作任务的完成,可以半周波内完成(即时间(t≤10ms)。如采用下图的方案,由于二极管的不可控性,通常其切除时间t≤120ms。 

  3.4 等电压投、零电流切的新型无触点开关电路 

  电路的接线如图7所示。图中K为交流接触器。其运行操作顺序说明如下:当投入电力电容器时,微机发出信号给开关电路,使之在等电压时投入电容器,紧接着又发出信号给接触器,使其触点也闭合,将晶闸管开关电路短路,由于K闭合后的接触电阻远小于开关电路导通时的电阻,达到了节能和延长开关电路使用寿命的目的。当需要切除电容器时,微机先发出信号给K,使K触点断开,此时开关电路处于导通状态,并由开关电路在电流过零时,将电容器切除。该方案的优点是:运行功耗低、涌流小、制造成本低,且开关电路和接触器的使用寿命长。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