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速先生成员--姜杰
高速先生前不久一篇关于AC电容的文章《明知故问??高速AC耦合电容挨得很近,串扰会不会很大……》,引起了不少粉丝的讨论,最近有热心读者发来这样一张图,询问这种节省空间的打孔方式是否可行?
熟悉电路板电源去耦电容设计的朋友,一定看出来了这种扇出方式的灵感来源:对于BGA布局相反面的去耦小电容,经常采用这种过孔朝向管脚焊盘内部的方式,一来电容布局在BGA管脚正下方,节省了布局空间(毕竟,这个位置,不放去耦电容,别的器件也不敢乱放);二来,电容尽量靠近了用电管脚,电源、地管脚可以就近连接相应的过孔,减小了回流路径,可谓一举两得。
细一琢磨,又觉得哪里不对劲,当设计对象由PCB电源去耦电容,变成高速信号的AC电容,这种方法是否同样适用?
感觉归感觉,高速先生还是习惯用数据说话,建个模型仿真摸摸底。如果方法可行,当然皆大欢喜,如果不行,也能搞清楚原因。
这种AC电容扇出方式节省空间的关键,在于过孔打在电容的管脚焊盘之间,3D建模如下。
为了大家能看的更清楚,隐藏电容后的俯视图如下(下文简称via-in):
对于速率25Gbps,差分走线特征阻抗100欧的信号,该模型PCB仿真结果的阻抗低点仅为81.49欧姆,显然不太美丽。
保持其它条件不变,调整扇出过孔的位置:将打在电容管脚焊盘之间的过孔移到电容外部(下文简称via-out)。
PCB阻抗仿真结果如下,最低值大幅提升至94欧!
细心的网友会问了,为啥过孔打在电容焊盘外部的阻抗曲线会出现两个低点?对照模型就能看出,图中的两个阻抗低点,一个对应过孔,一个对应AC电容,虽然这两处都有做反焊盘优化,毕竟离100欧的目标还差那么一些。
对比via-in和via-out两种方式阻抗连续性的另外一个指标—回波损耗,可以看出同样的趋势,via-in的回损明显比via-out的差。
为什么via-in的阻抗跌的这么厉害呢?正常情况下(via-out),信号从电容的管脚1进入后,经过电容本体,从管脚2离开,最后进入换层过孔。
至于via-in的信号流向分析,熟悉高速先生文章的朋友一定会记得,之前我们介绍过从场的角度看问题。高速先生这里先卖个关子,咱们答题区见……
关于一博:
一博科技成立于2003年3月,深圳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代码: 301366,专注于高速PCB设计、SI/PI仿真分析等技术服务,并为研发样机及批量生产提供高品质、短交期的PCB制板与PCBA生产服务。致力于打造一流的硬件创新平台,加快电子产品的硬件创新进程,提升产品质量。
一博全新PCB板厂位于珠海金湾区,提供2-120层高速、高品质、快交期的PCB生产服务。成品孔厚径比可达到75:1;阻抗精度控制在5%;最小线宽间距:30/30um;背钻STUB公差:1-5mil;20层及以下PCB板交期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