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中的电力负荷如电动机、变压器等,大部分属于感性负荷,在运行过程中需向这些设备提供相应的无功功率。在电网中安装并联电容器等无功补偿设备以后,可以提供感性电抗所消耗的无功功率,减少了电网电源向感性负荷提供、由线路输送的无功功率,由于减少了无功功率在电网中的流动,因此可以降低线路和变压器因输送无功功率造成的电能损耗,这就是无功补偿。单独就地补偿,又叫个体补偿或分补偿,是将并联电容器组装在需要进行无功补偿的各个用电设备旁边。
采用就地补偿方式能够补偿安装部位以前的所有高低压线路和变压器中的无功功率,所以其补偿范围最大,补偿效果最好,应予优先采用。但是这种补偿方式总的投资较大,且电容器组在被补偿的用电设备停止工作时,它也将被一并切除,因此其利用率较低。这种单独就动补偿方式特别适于负荷平稳、经常运转而容量又大的设备(如大型异步电动机、高频电炉等)采用,也适用于容量虽小但数量多且长时间稳定运行的设备(如荧光灯等)采用。对于供电系统中高压侧和低压侧基本无功功率的补偿,仍宜采用高压集中补偿和低压集中补偿的方式。
直接接在异步电动机旁的单独就地补偿的低压电容器组接线电路,这种电容器组通常利用用电设备本身的绕组电阻放电。
在工厂供电系统中,实际上多是综合应用上述各种补偿方式,以求经济合理地达到总的无功补偿要求,使工厂电源进线处在最大负荷时的功率因数不低于规定值,高压进线时一般不得低于0.9.
就地补偿电力电容器的优点:
在电网中降低电能损耗,提高功率因数,改善电压质量。挖掘发供电设备潜力,减少用户电费支出。
其缺点:不能全面取代高压集中补偿和低压分组补偿,大容量电力电子装置,就地补偿也不恰当,电动机起动频繁或经常正反转的场合,亦不宜采用就地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