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weishi的个人空间 https://www.eechina.com/space-uid-7988.html [收藏] [复制] [RSS]

博客

一万元起家

已有 1696 次阅读2010-3-7 14:47 |

一万元起家

2

1977年的3月份,北京的春天刚刚露出了点点暖意,料峭的冷风还不时光顾。北京市的电子行业一片欣欣向荣,但是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文化大革命已经使我们的技术与世界先进技术的发展拉开了距离。

这年我在“北京电子显示器件厂”负责新产品低压荧光数码管的投产。当时,正值计算机、数字化的开创期。数字显示器件在短短的34年间就由气体辉光数码管过渡到了低压荧光数码管。产品的供不应求是难以想象的,每天早上,客户要来排队提货。有时,刚刚由老练台下来的产品,还没办入库手续,就已经开票卖到了用户的手上。那时候,听说日本搞出了一种叫“液晶显示”的新型显示器件,可以做得很小、很薄、很省电。用在手表上,可以用数字显示时间,叫“电子手表”。当时,要想弄到一个,需要100元,还得托人。

我们是一个显示器件专业生产厂,经常有人来问,你们能做液晶显示器件吗?我是专门负责新品开发的,当然会一心向往,跃跃欲试啦。

一天副厂长荣金星(我们都叫他小荣)把我找到他的办公室,对我说:“你们几次提出的研制液晶显示器件的建议经厂办公会议研究,决定上马。你有什么打算?”

我说:“要组织一个小组”

小荣说:“好吧,人你挑,报个计划,要多大地方,要多少钱”。

就这样,我们的“液晶显示器件试制组”就算挂牌成立了。

我们的试制组三个人,一件不足10平米的小屋,1万元试制费,这就是我们的本钱。

1万元试制费,在今天看来,可能会让人笑掉大牙,但是在当时,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字。我们三个人每月工资加起来103元,一年不到1300元。剩下的8700元就是我们的开发费、设备费和材料费了。

听说或知道白手起家的人很多,但是经历过白手起家的人已经不多了。那个年月兴办企业、上马新产品,其实都有和我们相类似的白手起家经历。特别是我们这类小厂子,是不可能拿到国家投资的。社会上当时还没有私人企业和个体户,更没有资本家或是什么企业家,也就不可能搞到社会上的投资。能够拿到一万元我们已经很满意了。

在中国的那个年月有一个口号叫:“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其实,任何创业初期首先要做的就是“创造条件”。不过,那时的“创造条件”和今天的“创造条件”可绝不一样。今天“创造条件”可以有大把的投资,可以有政策扶持。但那个年月我们什么也没有。我们有的就是责任和信念以及刻苦的精神和干劲。今天的年轻人可能不理解:一个小小的工厂有啥责任?但是,的的确确,真真实实的,我们就是靠着:我们显示器件厂有责任为中国造出自己的液晶显示器件的那么一股志气在“打拼”的。

要想制造出液晶显示器件的基本条件,不仅是要知道液晶显示器件是按什么原理工作的;基本结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有制造这些零部件和组装成一个整体的一套设备。设备是要钱的,而且要一大笔钱。而我们,只有一万元。

知识,可以找老师们学,找书本学。技术,在干中学。而设备,这点资金是买不来的。

看看我们是如何用这一万元“创造条件”上马液晶显示器件的吧。

我们花500元,按废品价格买了两台被淘汰的真空镀膜机。再由北京仪器厂买回来全套的真空胶垫和各种小配件,自己动手,对照书本和说明用了近2个月的时间将两台镀膜机修复。其真空度全部达到1*10-7 的水平。其中一台用作生产ITO玻璃基板;另一台用作斜蒸SiO定向层。这两台机器一直使用到1985年。最后当废品买了800元。

光刻设备,包括涂胶机、曝光机、腐蚀槽,全部自己加工。涂胶机是买来两个塑料盆扣在一起做成一个旋转涂胶机的涂胶槽,配上一个直流马达和调速电路,放在一个净化操作箱中。用起来还算得心应手。

曝光机需要一个平行紫外光源,按照正规的设计要求,必须要一套足够大的石英透镜系统。太贵了,不能用。我们想了一个土办法:在2.5米高的屋顶安装一个高压汞灯,四面建一圈挡板,将需要曝光的基板和模板放在下面,由于曝光距离很长,在一个不大的曝光区内就可以得到一个基本平行的光照了。

至于清洗槽、刻蚀槽就容易得多了。用硬塑料板焊接起来就行了,当然,加热保温装置也不能少。

我们还买了一台洗衣机,改装成甩干机。清洗后的基板,放在工装加上,装入洗衣机一甩,效率很高。

液晶的分子定向工艺开始采用的是斜蒸SiO。我们自己设计了一套工装架,放在真空镀膜机真空室内。一次可以蒸镀20对玻璃。蒸镀架边上摆放有一个石英晶体。石英晶体连接到真空室外面的振荡器。蒸镀时随着石英晶体被镀上一层SiO,质量加大,振荡器的频率就会减小。只要用一台频率计检测器频率变化就可以知道SiO膜层的厚度。只需进行一次计量校准,就能精确控制镀膜厚度啦。

不过因为其效率太低,以后随着PI材料的出现,还是改为摩擦定向了。

开始时还没有合适的封框胶。我们采用聚乙烯醇缩丁醛薄膜剪裁成框型做封装胶。这种方式很难实现侧边灌注。我们就用一个零点几毫米的钨钢钻头在玻璃基板的一角打一个小孔灌注液晶。灌满后用一粒小铟球堵住,外面再加封一层环氧胶。这种方法非常可靠。

液晶灌注机则是买了一个旧扩散泵,加焊一个台面,配上一个机械泵和玻璃钟罩,设计加工一组工装解决的。为了解决真空室内工装的转动和定位我们没有采用任何复杂的机械和电器装置,而是在工装上安置了一块磁铁,只需拿另一块磁铁在外面运动就可以带动真空室内的工装转动、定位。就是今天想起来,这个主意也是“高”。

最让今天的液晶人意想不到的是,当时不但没有成品ITO玻璃,甚至连合格的平板玻璃都没有。好在我们厂当时有几台废弃不用的玻璃磨片机。我们不得不自己装配起一套磨制和抛光玻璃的设备。自己磨平、抛光后,用平晶检验合格,再去蒸镀透明导电膜。

开始,我们采用的是喷涂SnO2制作透明导电膜,一个马佛炉,一个喷雾器就解决了。记得我们用这土办法制出的透明导电膜的透过率和导电性能还是相当满意的。不过这办法污染大,气味呛人,每次喷药液时要先吸足一口气,快速喷完撒腿就跑。所以这个办法很快就废弃了。

正式生产时,我们采用的是用真空镀膜机真空蒸镀的ITO导电玻璃。我们的镀膜机不能用作离子镀只能用加热蒸镀的工艺。开始,我们想当然的采用钼舟加热,但是镀出来的膜层就是不透明,经反复试验,后改为钽舟加热,一举成功。

封装和各类加温装置是调用其他部门的。

我记得花钱最多的,好像是为了清洁,买了一台新烘箱。花了上千元。

余下的是材料费。液晶材料、光刻胶、偏光片是当时最主要的原材料。液晶材料试制阶段使用清华大学开发的材料,投产时使用的是北京化工厂化学试剂研究所正式生产的E7液晶。偏光片是北京科学仪器厂和北京第二光学仪器厂生产的偏光裸片。回来后,用光学胶和0.2mm厚的医用盖片玻璃粘附在液晶盒的表面。

另外一笔比较大的开支算是差旅费了。其实,名为差旅,其实是学费。液晶显示牵涉多学科、多行业。只能削尖了脑袋去学。用现在时髦的话讲,叫“恶补”。清华、北大、化工学院、电子所是必不可少的,其他大学院所也不可缺。北京以外的,上海,杭州等地的相关单位也都是我们的老师。

“白手”是不得以,要想“起家”还得流汗,要干出来。用台湾话说,是“打拼”。那时候根本没有什么上下班,星期日(更没有周六一说啦)。至于夜晚加班更是常事,几乎天天如此。没有什么加班费。一连几天不回家,厂长过来拍拍肩,说一声辛苦啦算是最大的奖励。总之,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半年,我们的产品出来了。请注意,不是出样品,而是为国家体委开发的电子秒表配套生产的4位液晶显示器件,并且可以批量供货了。

历时一年,包括设备制作,安装;技术开发;还配套生产了10004位液晶显示器件;20元一个,合计收入20000元。投入产出比21

为此,我们得到了北京市电子器件总公司的嘉奖,拿到了一张奖状。

作者:原北京电子显示器件厂液晶组组长

北京牡丹电子集团公司

现代显示技术分公司经理

现北京嘉仕维技术研究所所长

李维諟

    2010-1-19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