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2012的个人空间 https://www.eechina.com/space-uid-115888.html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博客

小米之鉴:情怀向左,生意向右

已有 1324 次阅读2015-9-14 15:13 | 小米, 智能, 硬件

红米NOTE2的换屏事件还在继续发酵,小米这次可能遇上了成立以来最大信任危机。当下各方都在分析这个事件中小米受困的深层次原因。笔者对此有一个感觉:一直以来,小米和用户都被所谓的“情怀”玩坏了,当小米的兑现与用户的预期一致时,那就是狂欢;而当两者一旦出现了差异,就很容易上演成互撕名牌的狂怒。

 

在过去几年里,“情怀”一直是智能硬件业者挂在嘴边的高频词汇。从本质上来说,代表着“以提升用户体验和价值为理想”的情怀,没有什么错,只是现实中如果情怀缺乏足够的支撑,难免变得空洞和虚华,最终流为矫情的工具,让人生厌了。

 

仔细观察下我们会发现,过去两年智能硬件市场的热度,实际上是靠情怀和投资来支撑的。它们构成的是一个两条腿的非稳定结构,而缺了生意这条腿的支撑,一遇到风吹草动,情怀难免不“碎了一地”。情怀和生意,或者说理想和现实的非对称、不同步,成为了智能硬件行业难于回避的隐忧。

 

一直以来,智能硬件行业都在寻找一条“去硬件化”的商业模式之路,即通过基于用户数据的服务来实现长期盈利。但迄今为止,还鲜有成功的范例。小米的雷军自己也坦承,如果在几年内小米手中海量的用户数据不能找到可行的盈利模式,小米未来的发展也会受制。有分析认为,“去硬件化”生意的疲软,这也是小米加速硬件扩张的主要原因——他们想要在投资人心中维持与估值相称的发展图景——但随之而来的某些环节的失控,如这次的换屏事件,是迟早的问题。

 

500亿美元估值的小米尚且可能犯错,在硬件生意难撑大局、“去硬件”生意无路可走的情形下,其他智能硬件厂商的处境也就可想而知了。实际上,从投资上来讲,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对于智能硬件单品的投资热情已经在消退,对此大家想必都有所感受。让我们再回到刚才“三条腿”的结构中,生意的阻滞,投资的收缩,情怀的独“脚”戏还能撑多久,就成为一个问题。

 

那么出路在哪里?今天的话题由小米而起,但是以小米的体量和资源,其必定有自己的解决之道。而其他智能硬件中的业者又该如何考虑呢?对此,笔者不能妄言开药方,但是可以分享一些观察到的同行们如何“做生意”的努力。

 

笔者认识的深圳一家智能硬件公司(不便透露其公司名),之前也参加过各种创客大赛,且屡有斩获,公司的CEO也可算是一个“视产品如生命”的主儿,情怀满满。最近他悄然在一个名叫我爱快包的智能硬件设计外包平台上做了注册,每天会上去浏览一二次,看看有什么合适的设计任务可以承接,做起了“方案公司”的生意。我问他原因,他的逻辑很清晰:一是可以了解市场上别人在做什么;二是自己的产品不好卖,但产品背后的技术积累仍然有价值,通过合适的项目变现当然不错,“可以挣钱的事为什么不做”。凭本事先生存下去,就是他最现实的考虑。

 

我们看到的智能硬件行业“做生意”的另外一个现实途径,就是与传统行业的融合。过去以来,智能硬件行业中新贵们快速崛起,让人们认为通过“互联网+”就可以解决所有的市场问题。而现实并非如此。海捷投资基金总裁左键曾经与笔者分享他的观察,在最初“互联网+”进攻时,传统行业确实有些被打懵了,可视最近传统行业的反扑的势头非常强烈。今年有一条新闻给我印象很深——在智能睡眠产品厂商Sleepace 舒派7月完成的4400多万B轮融资中,传统行业的罗莱家纺居领投地位。再联想到一些智能家居方案公司年初开始的“弃单品而主攻前装市场”的变化,都释放出一个清晰的信号——传统行业的渠道和经验,恰可能是智能硬件厂商打开市场的密匙。因此,以前对着传统行业振臂高喊“颠覆”的硬创们,今天可能真的需要坐下来多谈谈“融合”。

 

无论如何,遥望未来数百亿计智能设备的市场,作为投身其中的业者,信心应该是笃定的。只是收敛些情怀的口号,多做一些脚下生意上的考量,做方案也好,做融合也罢,只要我们放下傲娇,情怀和生意,貌似殊途,实为同归。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