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工程网

标题: 请帮忙分析一下这2个电路的可行性 [打印本页]

作者: antegd    时间: 2011-11-23 12:58
标题: 请帮忙分析一下这2个电路的可行性
电路图1.gif
电路图2.jpg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3 18:07
好的LZ,我们一起分析一下以上的电路。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3 18:39
首先呢,请LZ允许我说几句话。
请大家以后不要在称呼我“版主”,呵呵
我就一个“平头百姓”而已。
大家可以称呼我为“850”或“老吴”
今生注定与“电”有缘。哈哈

我呢是一个“业余电子爱好者”。呵呵
惭愧,鄙人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成就”,哈哈
但是,鄙人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尽管鄙人的能力有限,但也是尽力而为。呵呵
在网络上,俺不想出名,也不想得利。俺知道,网络是虚拟的。但是,你我不是虚拟的。哈哈
“看岁月悠悠,听涛声依旧”,是“爱好”把你我联系在了一起。
“e缘,今生e缘,你我与e有缘”。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3 20:15

好的,我们呢先来分析一下这个电路。呵呵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3 20:20
首先声明:
以下电路分析用到了:“Multisim Analog Devices Edition”软件,在此表示感谢。本分析只是理论上的分析模拟,并不代表“现实情况”。所以呢:“一切分析仅供大家参考”。
水平有限,错误难免。欢迎大家批评、指教。谢谢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3 20:23
我们下面呢,将采用“逐步分析”法对以上的电路进行分析,请大家注意该思路。呵呵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3 20:36

这个呢是等效的“电源模型”。
大家对于“AC 220V”的电源应该很熟悉了,可是我觉得这样说更准确些:“AC 220V有效值”。
可能有些朋友对于什么是“交流电(AC)的有效值”还是糊涂的,呵呵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3 20:37
没有关系,那么我们就“步步深入”,慢慢地学。呵呵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3 20:55

请大家看图片。
其中,红色波形为“AC 220V”的市电波形;蓝色波形为“AC 220V”市电有效值的波形。
请大家观想一下:正弦变化的交流市电,即我们常说的“AC 220V”,这个220V是指的什么?呵呵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3 21:09

大家请看图
“正弦交流电”始终都是随时间变化的。而它的“有效值”是稳定不变的220V(伏特)。呵呵
请大家注意,“AC 220V”市电的峰值绝对值在300V(伏特)以上,其“峰-峰值”在600V以上,这就对器件的“耐压”提出了要求。呵呵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3 21:21

请大家观想一下:上面的这两个电路有什么“异同”。呵呵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3 21:32

大家请看图。
我们用“黄色区域”表示:电阻通电后的“热效应”。
那么在上述的两个电路中,“电阻两端的波形是不同的”,一个是正弦交流电(峰值为311V);另一个是直流电(电压为220V)。
那么它们之间的相同之处在于什么呢?
其实大家看一下图片就知道了。呵呵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3 21:34
OK,这就是正弦交流电“有效值”的意义所在。呵呵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3 22:01

OK,该图试图说明什么是:“电源的开路电压”。
我们用一个10兆欧的负载电阻,来模拟电源的“开路状态”。
一般数字万用表电压档的输入电阻也是10M欧。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3 22:07

好的,这就是电源开路电压“uac1”的波形。
大家可以看到,它的峰值是超过300V(伏特)的,而峰峰值是超过600V(伏特)的。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3 22:09
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在负载开路的情况下(或负载电阻很大的情况下),如图所示的R1、C1两端的电压是多少?”呵呵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3 22:11
根据“串联阻抗分压”原理,在负载开路或负载阻抗很大的情况下,C1、R1两端的电压约等于零。呵呵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3 22:21

这个图试图说明什么是“电源短路电流”。呵呵
大家可以看到,电源负载电阻由10兆欧变成了1欧。在这里呢,我们就用1欧姆的负载电阻来等效“电源短路”。呵呵
那么,在这个时候负载电阻两端的电压“uac1”可以反映“短路电流”的大小。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负载电阻的阻值为1欧姆,那么根据“欧姆定律”:电流=电压/电阻=电压/1=电压。呵呵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3 22:33

OK,这就是“电源短路电流”的波形(也就是1欧姆负载电阻两端的电压即“uac1”的波形)。大家可以看出:该电流是一个正弦电流,其峰值大约为100mA(毫安)。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3 22:36
那么再请大家思考一下:“在电源短路(或负载阻抗很小)的情况下,R1、C1两端的电压是多少?”。呵呵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3 22:43

OK,这就是在“电源短路(或负载很小)的情况下,R1、C1两端的电压波形”。呵呵
大家可以发现,它基本上就是“uac”即“接入AC电压(或插座供电电压)”。
该电压的峰值“Vpk”是超过300伏特(V)的。呵呵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3 22:47
那么,我们就找到了原电路图中的第一个“差错”。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3 22:54


如图所示,按照保守的估计,电容器C1的耐压至少应该在400V(伏特)以上,但是现在其标称耐压只有250V,所以这是一个“差错”。呵呵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3 23:06
水平有限,错误难免,一切言论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批评、指教,谢谢
OK,今天就到这里。祝大家愉快,再见。
作者: antegd    时间: 2011-11-24 10:15
感谢老吴的详细分析解说,使我受益很多,期待后续分析
作者: antegd    时间: 2011-11-24 10:15
感谢老吴的详细分析解说,使我受益很多,期待后续分析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4 22:25
大家晚上好,我们继续。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4 22:33
我在这里呢,再次重复一句老话:“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
我呢,一般是不玩“高压电”的,呵呵。
一般来讲呢,我是反对“带电作业”的。呵呵
大家都知道“电老虎”的厉害,俺在20年前就“领教”过。一位老电工对俺说过:“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呵呵
关于安全用电的知识,请大家参阅本版置顶贴文《安全用电常识》,也欢迎大家补充,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谢谢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4 23:01

对于这个图,想强调几点。呵呵
1.对于该电路中的“GND”即“地”符号,并不是指真正的“接入大地”,而只是一个“电位的参考点”,并且呢我们将该点的“电位”假设为零,也就是说该符号具有“参考零电位点”的意义。在电路中,其它各处的“电位”都是以该参考点作为“起算点”的。呵呵
2.“等效电源网络”中含有电源电动势和电源内阻。
3.“等效电源内阻”不一定非要是“纯电阻”,它可能是一个“阻抗”。比方说,可以是一个“RLC串联电路或RLC并联电路”。呵呵
4.“AZ1”和“AZ2”是“网络标号”即导体的符号名称。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4 23:32
大家加油!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4 23:35

这是二极管D2、D4导通时的情况,其中蓝色带箭头虚线代表瞬时电流的方向。在这个时候,D1和D3是“反向偏压而截止的”,所以没有电流通过它们(在忽略二极管反向电流的情况下)。呵呵
请大家注意电源电压的“瞬时极性”,在这里用不带圆圈的“+”和“-”号表示。“E”是电源电动势,它是一种“非静电力”。呵呵
“UR”是负载电阻(这里取值10M欧)两端的瞬时电压,在这里用带圆圈的“+”和“-”号表示。有UR=UAZ1-UAZ2的关系,即两点之间的电压等于“两点之间的电位差”。
这里的“电位”是指导体与我们指定的“参考电位零点”即“参考地”之间的“电压”。
请注意这个时候UR的方向是“上+下-”的。呵呵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5 00:00

这是二极管D1、D3导通时的情况。呵呵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5 00:03
也就是说:无论电源电压的瞬时极性是怎样的,在负载电阻两端电压的“极性”始终是“上+下-”的,这就是“全波整流”的意义所在。呵呵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5 00:17
那么到底“AZ1”、“AZ2”上的电压是怎样的呢?负载电阻上的电压“UR”又是怎样的呢?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5 00:25

这就是“UAZ1”即“AZ1”导体上电压的波形。
它是一个峰值超过“300V(伏特)”,频率为50Hz的“脉动电压”。
请大家注意这里的“峰值超过300V”是相对于“地”而言的。呵呵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5 00:30

这是“UAZ2”的波形。它的“峰值绝对值”也是超过300V的。请大家注意它与“UAZ1”的区别。呵呵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5 00:42

所以,请大家注意“用电安全”。如果“带电作业”,当皮肤触及到这些高压导体时,可能会引起“触电”。这里的“AC 220V RMS”是指正弦交流电220V有效值,即“RMS”是指有效值的意思。呵呵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5 00:54

这是“UR”即负载电阻(10兆欧)两端的电压波形。它是一个频率为100Hz的“直流脉动电压”,其峰值是超过300V(伏特)的。需要指出的是,这里:UR=UAZ1-UAZ2,呵呵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5 01:06

“UR”的有效值(图中蓝色曲线波形),也是趋近于“220V”的。当然这里是指在“负载开路(用10M欧的负载电阻等效)”的情况下。呵呵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5 01:22
这里呢有一点是需要指出的:在这里电路中,在“负载开路或负载电阻很大的情况下”,每一个整流二极管所承受的反向电压峰值都将超过300V。准确一点讲二极管承受的反向电压的峰值是:“sqrt(2)*220”。这里的“sqrt”是“平方根”的符号,“220”是交流市电的“有效值”。呵呵
所以呢,这就对“二极管的反向耐压”这个参数提出了要求。呵呵
大家知道,“1N4007”的反向耐压峰值是超过1000V(伏特)的。所以,在这个电路中整流二极管的“反向耐压值”是有保证的。呵呵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5 01:53
请大家注意部分贴文的内容可能已经修改,一般俺不会等到明天在修改,所以请大家注意回顾一下。不好意思,呵呵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5 02:03

OK,那么大家不禁要想了“短路电流又是如何的呢?”呵呵
如图所示,我们就用“1欧姆的负载电阻”来等效短路。呵呵
正如我们在以上帖子中所提及过的:这“1欧姆”负载电阻两端的电压就可以表示“短路电流”。呵呵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5 02:14

OK,这就是“短路电流的波形”了。呵呵
它呢,是一个频率为100Hz,峰值约等于100mA(毫安)的“直流脉动电流”。
那么呢请大家思索一个问题:该电流的“平均值”是多少?注意是“平均值”不是“有效值”。呵呵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5 02:23


好的,在这个图片中,蓝色的波形是短路电流的波形;绿色的波形是短路电流的“平均值”波形。该短路电流的“平均值”大约等于60mA(毫安)。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5 02:27
大家可以查阅一下官方的“器件手册”。
这里呢给出一个链接:
http://www.datasheetcatalog.com/

我们之所以要提出“整流二极管的正向电流峰值”和“整流二极管的正向电流平均值”这样的概念,是为了验证在实际电路中,二极管的参数是否符合实际“工况”的要求。
1N4007的允许正向电流峰值在几十安培(当然是指在短时间内)左右;其允许正向电流的平均值在1A(安培)左右。根据以上帖子中的讨论,在该电路中二极管的“电流参数”是符合要求的。呵呵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5 02:56

为了扩展一下大家的思路,在这个图片中呢给出了“电流的波形”以及“电流有效值”和“电流平均值”的波形。一般来讲,“有效值”不等于“平均值”。“有效值”与“平均值”是本质不同的。呵呵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5 03:18
“努力不放弃、自强不熄灭!”今天就到这里,祝大家晚安。
作者: antegd    时间: 2011-11-25 14:56
老大辛苦了,你的分析够专业,向你致敬!!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5 19:51
“老大”俺就不敢当的了,哈哈
“致敬”俺就更惭愧撒。呵呵
俺就做了这么一点点的事情,实在是“不足挂齿”,呵呵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5 19:55
在此,谈几点俺对学电子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大家知道,“学电子”这是一个泛泛而谈的概念。其深亦远亦、博而广大。
那么“学电子”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
——“爱好”,这个是最重要的。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呵呵
仅仅有爱好就可以了吗?
——“持之以恒”,才能有成果。呵呵
“坚持最后五分钟”这就是成功与失败的区别。
仅仅刻苦就可以了吗?
——“悟性”,对于学电子来说也很重要。呵呵
学电子并不需要有多高的文化,很多文化不高的人,最后都成为了一些领域的专家。呵呵

之所以说这些,是想让大家明白一个道理:“滴水可以穿石”。
大家不要总是抱怨:“客观条件差、文化水平低”;不要总是“怨天尤人”。每天想想自己都努力了吗?哪怕是一个小时也好。呵呵

当然,我的努力是不够的,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5 20:54
今天是周末,奉献给大家一首很好听的歌曲,请大家轻松一下。呵呵

《你爱了吗》 黄征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PCHwdKGQd7A/

“让我们在岁月的每一天,共勉共进,共同走向辉煌的明天!”


黄征-你爱了吗
作词:ena作曲:冯磊
你爱了吗
想最后问问你爱了吗
手边放冷的茶声音变得沙哑
时间让问题冰冻得尴尬
你爱了吗
想最后问问你爱了吗
沉默不是优雅不能妥协作罢
想要一个回答
你说爱是什么开始难免火热
结局却困住自由像是一把锁
你说现实让爱会不停坠落
又奈何做过的承诺
你要的是解脱而我爱得执着
你的话像刀割破纱露出结果
割破我所有的迷惑
割破我的心很痛
你爱了吗
想最后问问你爱了吗
手边放冷的茶声音变得沙哑
时间让问题冰冻得尴尬
你爱了吗
想最后问问你爱了吗
沉默不是优雅不能妥协作罢
想要一个回答
你说爱是什么开始难免火热
结局却困住自由像是一把锁
你说现实让爱会不停坠落
又奈何做过的承诺
你要的是解脱而我爱得执着
你的话像刀割破纱露出结果
割破我所有的迷惑
你说爱是什么开始难免火热
结局却困住自由像是一把锁
你说现实让爱会不停坠落
又奈何做过的承诺
你要的是解脱而我爱得执着
你的话像刀割破纱露出结果
割破我所有的迷惑
割破我的心很痛
你爱了吗
你爱了吗
你爱了吗

搜索LRC歌词


LRC歌词来自:[url]http://www.51lrcgc.com/asp/lrc.asp?id=20110904l6oLjp[/url]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5 23:06
OK,我们继续前进!呵呵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5 23:08
爱电子胜过爱老婆”,这是我的座右铭之一。哈哈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5 23:34

OK,大家请看图。
我们以上说过,我们要采取“步步深入”的方法,对该电路进行分析。
那么,现在我们分析到了“哪里”了?大家看一看图就知道了。对,加了一个“限流电阻”和“稳压二极管”。呵呵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5 23:44

OK,这就是稳压二极管二端的电压,即“UADZ-UAD2”的波形。
大家一眼就发现了,它是一个“脉动直流电压”其峰值大约为4.7V(伏特),该值呢也就是稳压二极管的稳定电压值(即反向击穿电压值)。
该波形当然不是一个4.7V的直流波形(DC),这点请大家注意。呵呵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5 23:54
那么该信号的“有效值”是多少呢?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5 23:59

蓝色波形就是该信号的“有效值”,它略低于4.7V,大约为4.6V(伏特)。呵呵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6 00:14

我们用“uz”来表示稳压二极管两端的电压(其极性如图所示),用“iz”来表示通过稳压二极管的电流。请大家想想,通过稳压二极管的电流“iz”是怎样的?呵呵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6 00:19

这就是通过稳压二极管的电流波形。
它是一个“单向脉动电流”,其峰值大约等于100mA(毫安)。呵呵
那么它的“它的有效值”是多少?呵呵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6 00:36

请大家看图片,其中蓝色波形为通过稳压二极管的电流波形;绿色波形为其“有效值波形”。呵呵
那么该电流的有效值呢,在这里大约等于70mA(毫安)。呵呵
那么请大家现在思考一个问题:“稳压二极管的功耗是多少?”。呵呵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6 01:07
那么这个时候“稳压二极管的功耗”是不是就等于:“稳压二极管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与通过稳压二极管的电流的有效值的乘积啊”。呵呵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6 01:45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稳压二极管的功耗大约等于:“uz(rms)*iz(rms)”,其中“rms”代表信号的“有效值”。
如果我们用“pdw”表示稳压二极管的功耗的话,那么就有:“pdw=uz(rms)*iz(rms)”。呵呵
那么我们带入以上帖子中测量的数据就有:“pdw=4.6*0.07=322(mW)=0.322(W)”。其中“mW”是“毫瓦”;“W”是“瓦特”,它们都是“功率”的单位。1瓦特=1焦耳(J)/秒(S)。焦耳(J)是“能量的单位”。呵呵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6 01:56
那么请大家思索一个问题:“稳压管1N4732的允许直流功耗(功率耗散)是多少?”;在上述情况下,该稳压二极管的“功率损耗”超限了吗?。呵呵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6 02:10


这就是稳压二极管1N4732的允许“直流功率耗散(直流功耗)”。呵呵
直观一点讲:功耗耗散意味着“器件的发热(或器件的温度)”。呵呵
显然,在上述情况下1N4732的功耗是小于允许功耗的(0.322W<1W)。呵呵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6 02:36
那么请大家思索一下:“当电网电压(有效值)在正、负10%的范围内波动时,稳压二极管的功耗还在允许的范围内吗?”。呵呵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6 02:52
水平有限,错误难免。一切言论,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批评、指教。
今天就到这里,就到这里吧……。
祝大家晚安,再见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6 19:05
大家晚上好,我们继续前进。呵呵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6 19:18

这是一个很明显的“错误”,也是一个容易犯的“错误”。呵呵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6 19:23
大家知道,“发光二极管(LED)和整流二极管”的“常态”是“正向导通”。只有这样它们才能正常工作。如果在“常态”下,它们是“反向偏压”的,那么它们是“截止”的,是不会有电流通过它们的(或者只有很小的漏电流通过)。呵呵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6 20:42

那么呢,我们在继续往下分析,大家请看图。呵呵
其中呢,“V2”是标称电压为“3.7V的锂电池”,这种电池是可以充电的,这个大家都知道。呵呵
“R4”是等效电池内阻,“D5”呢是“防止电流倒灌二极管”。呵呵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6 21:09

OK,我们现在用蓝色带箭头虚线表示各“支路电流”。图中蓝色阴影区域表示“节点”。红色带箭头虚线表示经过全波整流后的电压极性是由“+”指向“-”的。呵呵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6 21:22

OK,这是模拟的锂电池电压由3.0V变化到4.2V时,通过其电流的变化曲线(充电电流变化曲线)。呵呵
大家从该图中可以看出:当电池的电压低于3.7V(伏特)时,充电电流的峰值大约在100mA左右。随着电池电压的升高,充电电流的峰值也随之下降。当电池电压达到4V左右时,充电电流的峰值下降到仅有几毫安了。呵呵
该分析属于“参数扫描分析”,这点提醒大家注意。呵呵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6 21:32
在此呢再次提醒大家注意:目前我们的分析都是建立在“纯理论”的基础上的,由于实际情况的复杂性,我们的分析只是提供一种“思路”,并不能代表“现实的情况”,这点请大家明确。
“现实的情况”要依据“实验”来确定。
“实验”具有最后的“决定意义”,这点请大家明确。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6 21:49

这是模拟的充电电流的“有效值”随电池电压上升而变化的曲线。大家可以看出来随着电池电压的上升,充电电流的“有效值”是迅速下降的。其中最下面的那条曲线(绿色)是充电电压上升到4.0V时,充电电流有效值(大约为2mA)。呵呵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6 22:11

这是模拟的稳压二极管两端的电压随充电电压(电池两端的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该曲线说明,由于“稳压二极管有一定的内阻”,所以当充电电流较大时(电池电压较低时),通过稳压管的电流较小,其稳定电压是低于“标称电压”的。随着电池电压的升高,充电电流也逐渐减小,而通过稳压管的电流随之增大,稳压管两端的电压也随之上升。呵呵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6 22:25

这是模拟的上述波形的有效值。呵呵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6 22:28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有些“糊涂”了。呵呵
以上参数扫描是建立在“瞬态分析(波形分析)”的基础上的。呵呵
只不过是改变了一下“参数值”,然后重新扫描(并把它们绘制在同一张图纸上)罢了。呵呵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6 22:40


这是模拟的通过稳压二极管的电流随电池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大家可以看出来,随着充电电压(电池两端的电压)的上升,通过稳压二极管的电流也随之增大。呵呵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6 22:43

这是模拟的上述曲线的“有效值”曲线。呵呵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26 22:56
好的,今天就到这里吧,就到这里吧……。呵呵
祝大家晚安。
再见。
作者: 忽悠八你    时间: 2011-11-26 23:20
狗屁版主讲的狗屁不通,下课吧~~~
作者: zhy    时间: 2011-11-27 21:08
回复27楼wb61850 感谢老吴的详细分析
作者: bfsj02    时间: 2011-11-28 19:49
那就是电源电压了
作者: antegd    时间: 2011-11-30 11:05
老吴是不是在忙啊?
作者: zrs372100    时间: 2011-11-30 19:45
回复1楼antegd
这2电路图是一简单的充电电路
C1和R2组成分压电路 D1-D4组成全波整流也叫桥式整流 R2起到保护D1-D4的作用 D5稳压 这样就可以给电池充电了 不过要注意 上线为正 下线为负 加一LED作显示 就和D5并连LED的正接上线付接下线 图中IN4007和电池后面的开关\电阻\LED是多余的

这2个电路有一共同缺点就是当电池充好电以后不会自动停止充电 另外2图有一共同错误就是LED全部接反了 不论如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亮的
作者: zrs372100    时间: 2011-11-30 19:52
回复10楼wb61850
你的意思 如果有电容并接上去 耐压要大于600伏? 其实在实际运用上有400伏的耐压就足够了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30 21:14
大家不要在去争论这个电路了,没有啥意思。呵呵
这两个电路是“简易的锂电池充电器电路”,并没有多少“实用的价值”。
之所以要费点功夫去分析,是为了强调“基础的重要性”,并不是为了电路的本身。呵呵

一个实用的电路首先是要考虑其“安全性”、“经济性”、“适用性”以及“先进性”。

无论怎样,我们都要考虑一个问题:“我们的基础打牢固了吗?”。
“我们会分析电路吗?我们会设计电路吗?”
如果我们还比较差,那么就“夯实我们的基础吧”。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30 21:25
回复1楼antegd:  
这2电路图是一简单的充电电路
C1和R2组成分压电路 D1-D4组成全波整流也叫桥式整流 R2起到保护D1-D4的作用 D5稳压 这样就可以给电池充电了 不过要注意 上线为正 下线为负 加一LED作显示 就和D5并 ...
zrs372100 发表于 2011-11-30 19:45


说得好,呵呵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30 21:29
老吴是不是在忙啊?
antegd 发表于 2011-11-30 11:05


谢谢楼主的关心。呵呵
我一直都“很忙”。呵呵
这几天“冷气免费开放”,俺正在“享受冷气的滋味”,以弥补夏天的“酷暑”带来的伤害。呵呵
再次谢谢LZ。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1-30 21:35
狗屁版主讲的狗屁不通,下课吧~~~
忽悠八你 发表于 2011-11-26 23:20


“俺早该下课了”哈哈
作者: antegd    时间: 2011-12-1 12:37
回复89楼wb61850

老吴你太客气了,你享受的免费冷气可不是我提供的哦,哈哈
小心享受过头流鼻涕了哦

同时也希望你能够利用空余时间将这个电路分析完,让我们这些草脚能看懂这个电路的原理,分析电路需要考虑的问题,等等;

在此深表谢意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2-1 18:20
回楼主:
此电路已经分析完毕。因为大功率发光二极管鄙人没有接触过,故不在往下分析了。
另外一个类似的电路,楼主可以自己分析一下。
关于基础类问题,可以参考以下我写的帖子。希望对你有点帮助。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2-1 18:31
http://bbs.21ic.com/frame.php?frameon=yes&referer=http%3A//bbs.21ic.com/iclist-1.html
(点击版主wb61850然后点击搜索帖子就可以找到我写的帖子了)
这里有我两年前写的贴子,喜欢学习“基础”的朋友可以看看。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点帮助。
作者: wb61850    时间: 2011-12-1 18:41
在本论坛,俺写的基础类的贴子有:
《一天一点基础》
《一天一点基础(续1)》
《从零开始学电子之基础篇》

基础较差的朋友可以阅读一下。同样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点帮助。




欢迎光临 电子工程网 (https://www.ee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