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姆尼为何提“脏能源”纲要

发布时间:2012-10-23 13:05    发布者:1770309616
关键词: 能源 , 清洁能源 , 石油
  罗姆尼的能源发展战略与奥巴马基本上是针锋相对,其中甚少有中间地带,这意味着在未来的能源发展方向上美国社会各界仍存在较大分歧。
  第二场电视辩论结束后,美国总统选举进入白热化,两党候选人各自阐述其在多个议题上的政纲,其中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议题,便是能源及相关领域。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能源议题的争论重点在于美国是否要发展新能源或清洁能源。尽管在此前的竞选宣传中,两党候选人都曾标榜自身为清洁能源拥护者,但与现任政府相比,挑战者罗姆尼显然更倾向于发展传统石化能源,包括与石化能源有关联的清洁煤等能源品种,其能源政纲相对较“脏”。
  作为竞选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罗姆尼早在8月底便正式公布了其为美国未来10年发展设定的能源发展战略,其中包括大幅提高国内能源生产,与加拿大与墨西哥开展紧密的能源合作,以在2020年完全实现美国及北美地区能源自给。这些观点都与奥巴马政府侧重发展绿色能源,否决美加石油管道建设,并延缓美国国内能源开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罗姆尼的最终能源图景是将美国发展成21世纪的全球能源巨头,届时美国就不仅仅是国际能源市场的消费大户,更是国际能源市场的有力输出者。由于奥巴马的能源纲要在早前已经通过各种场合进行了阐释,因此,在罗姆尼公布其系统能源纲要后,则标志着美国总统竞选进入“议题”阶段,也就是两党候选人将围绕包括能源在内的各个重要国事议题开展讨论。正是在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宣传准备和零星碰撞后,两位候选人才得以完成能源议题的整合和修正,并在最近接连两次的电视辩论中开始系统阐述各自的能源政策主张,从辩论的过程来看,两党候选人显然都已经将各自的能源政策主张完善成与其他议题相吻合的系统性纲要,以最大限度争取选民支持。
  一般而言,能源议题对广大选民的影响无非集中在几个方面:
  一、能源价格走向。这关系选民切身利益,能降低选民能源成本固然好,实在不行,也要确保能源政策不会提高选民能源成本,这一点对选民的影响范围甚广。
  二、能源就业格局。在能源发展战略的选择上,能源品种的重点领域不同会影响处于能源行业中的大量产业工人及相关上下游工人的就业问题,这部分选民群体及其工会显然会在意总统候选人的能源战略。
  三、能源环境影响。各种能源有着不同环境属性,其发展会对当地环境及居民产生影响,从而激起选民的反对或支持,而选民背后往往都有跨地区的环保团体及利益代表,因而其扩散影响不可低估。
  四、能源产业利益。从能源产业发展来看,除了产业工人的利益之外,背后更为重要的是能源资本及财团的利益,或者是能源市场中寡头垄断势力群体的利益,这部分势力尽管没有选民数量上的规模影响力,但他们对自身利益有着很强的维护和游说能力,使得候选人不得不提高他们在能源选战决策中的重要性。以上几点都是总统选举中候选人设定能源议题和战略的基本出发点。
  从先前的宣传到近期的辩论,罗姆尼刻画的“脏能源”图景中有以下几个重点:
  一、赋予各州州政府控制和发展陆上能源发展的权力;二、开放沿海和近岸的能源发展;三、寻求北美能源区域合作;四、确保能源资源的准确评估;五、恢复能源开发许可和管制上的透明度和公平性;六、鼓励私人部门开发能源新技术。这些政策或战略重点基本上都可以体现罗姆尼着重发展石化等“脏能源”而摒弃清洁能源发展来最大限度争取选民和现有能源产业支持的基本理念。
  当然,罗姆尼所提“脏能源”纲要实际上绝非仅仅考虑选民因素,更非无的放矢。归纳下来,罗姆尼有着如下几点考虑:其一,通过各种渠道来增加本土能源开发和供应,这将有助于美国摆脱对中东等外部地区的能源依赖,提高能源自主性,并降低能源利用成本;其二,大力发展本土能源,尤其是煤炭等石化能源,这意味着维持和扩大这些能源部门的就业,从而赢得能源工会的支持;其三,限制环保署的环境管制权力,扩大本土能源发展的环境边界,这样有助于本土地方能源产业和传统能源产业部门的壮大;其四,将能源技术进一步开放给市场,政府逐步退出,这是在照顾能源寡头垄断的利益,无论其选取何种能源技术,包括可再生能源技术,最终都不会在能源发展过程中失利。
  可以说,罗姆尼的能源发展战略与奥巴马基本上是针锋相对,其中甚少有中间地带,这意味着在未来的能源发展方向上美国社会各界仍存在较大分歧,意见相左,民主党与共和党都希望能通过明确的政策宣示来巩固各自的选民。然究其根本,不同能源纲领反映的是传统能源寡头与新兴绿色中小能源企业之间的利益之争,其结果最终也会影响到美国的气候变化应对及新能源发展的趋势。

来源:东方早报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99568-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