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技术及工程应用

发布时间:2012-10-18 21:19    发布者:1770309616
关键词: 光纤 , 光缆 , 光纤跳线
资料
  1.光纤的演进
  1966-美籍华人高锟及Georgo.A.Hockham根据介质波导理论共同提出光纤通讯的概念.
  1970-美国康宁公司首次研发出级射率光纤,同年贝尔实验室研发出发光器,正式拉开光纤通讯的序幕.
  1972-原材质,制棒,抽丝的技术不断提升,衰减系数由原有的20dB/km降至4dB/km.
  1976-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在亚特兰大成功进行世界第一个以45Mbit/s传输110km的光纤通讯网络的实验.
  Today-光纤通讯由原有的45Mbit/s提升至目前的40Gbit
/s.
  2.光纤通讯的特点(与电缆及微波比较)
优点

缺点


  高带宽,通讯量大
  衰减小,传输距离远
  信号串音小,传输质量高
  抗电磁干扰,保密性高
  光纤尺寸小,重量轻,
  便于敷设及搬运原料
  信息充裕
 

光纤弯曲半径不宜过小光纤终端处理不易分路及藕合操作繁琐

  3.光纤基本结构
25.gif
 4.光纤的尺寸
24.gif
  5.光纤的材质
  玻璃光纤——玻璃核心及玻璃纤衣(光纤的玻璃是非常纯的二氧化硅或溶解石英,再参杂其他化学原料,以达到所须的折射率,如锗或磷增加折射率,硼减少折射率)
  胶套硅光纤——玻璃核心及塑料纤衣
  塑料光纤——
塑料核心及塑料纤衣
  6.光纤的分类(以光纤的传播模态)
  级射率多模(Step-Index multimode,阶跃型多模)
  渐变折射率多模(graded Index multimode)
  单模(Singlemode)
  6.1.级射率多模光纤(Step-Index multimode,阶跃型多模光纤)

5.jpg   
  级射率多模光纤是最简单的型式,核心直径由10~970μm都有,包含玻璃,胶套硅光纤,塑料光纤结构,虽然级射率光纤在高带宽及低损耗上不是最有效,但是最广范被使用的光纤.
  级射率多模光纤最大的缺点是因光纤不同模态的路径长度变化造成的模间色散.
  级射率多模光纤的模间色散为15~30ns/km
  6.2.渐变折射率多模光纤
4.jpg
  渐变折射率多模光纤是减少模间色散的另一种方式,核心有无数中心层玻璃,类似树木的年轮,由中心轴核心向外每一连续层有较低的折射率.
  渐变折射率多模光纤的模间色散为1ns/km或更少
  6.3.单模光纤
3.jpg
  另一种减少模间色散的方式是减少核心的直径,直到光纤仅能有效地传送一个模态,单模光纤有一个非常小的核心直径仅5~10μm,标准的纤衣直径为125 μ m.
  7.典型光纤物理特性
   23.gif
   
  8.发光器的种类

7.jpg
  9.光缆基本结构

8.jpg
  10.光缆缓冲层


光缆参数
光缆结构
LOOSE Buffer
Tight Buffer
弯曲半径
较大
较小
直径
较大
较小
安装抗张强度
较高
较低
冲击抵抗力
较低
较高
挤压抵抗力
较低
较高
低温衰减变
较低
较高



9.jpg
  11.加强工件
  加强工件是加机械强度至光纤,在施工期间及之后,支使张力及压力应用到光缆,使光纤不受到伤害,主要的加强工件如下:
  Kevlar芳族聚硫安氨纤维
  钢铁
  玻璃纤维环氧树脂棒(FRP)

10.jpg
  12.光缆披覆
  披覆类似电线隔离,提供保护免于磨损,油气,酸,碱,溶剂等等影响选择披覆的材料,依据不同环境影响所要求的抵抗程度及价格而定.
11.jpg
  
室内光缆                              室外光缆
  13.ISO/EN OPTICAL LINK PARAMETERS
22.gif
  
  OPTICAL POWER BUDGET CAMPUS BACKBONE
21.gif
 14.光纤终端箱
14.jpg


  15.光纤跳线
  ST connector
   15.jpg
  FC connector
   16.jpg
  MTRJ connector
   17.jpg
  
  SC connector
   18.jpg
  
  Fiber LAN Application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20.gif

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99378-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