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SB接口电路的远程电压监测系统

发布时间:2010-3-25 20:15    发布者:李宽
关键词: USB , 电压 , 监测系统 , 接口电路
0 引言

电力是国家的重要能源,如果电网电压不稳定,会对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造成很大影响,为此电业部门要求定量监测电网电压。电业部门的管理形式为市供电公司管理下属各级变电站,由于各变电站之间的距离较远,组建专用的计算机网络需要较多的资金,设备维护也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用较低的成本开发出了基于USB接口电路的远程电压监测系统。从目前使用上看,设备运行稳定,维护方便。

1 系统原理

目前各级变电站配出的电压有10 kV,4.6 kV,380 V等多种形式。这些不同的电压通过变压在变电站以220 V出现,供变电站来监测配电电压的变化。我们通过这些220 V低电压来监测各种高电压。硬件电路如图1所示。变压器T将220 V交流信号变压,得到30 V交流信号,此信号经过硅桥、电容整形为直流信号,经过可变电阻降为10 V直流电压,通过A/D转换器采集电压值,处理芯片对采集的信号进行处理,并将数据存入U盘中。当数据采集一段时间后,将U盘换下,在供电公司将U盘中的数据读入计算机,完成数据的进一步处理。数据采集由数据采集电路完成,该电路包括A/D转换器,A/D采用AD574A,数据采集在50 Hz工频电压整数倍周期时间内10次采样,计算出平均值,形成一个测量数据,测得5次测量数据,取3个中间值,以去掉干扰,然后采用滑动平均值方式计算出一个有效数据。监测的电压值由处理芯片进行处理,以2个字节补码形式存放在片内内存中,在规定的时间将一批数据存入U盘。为避免U盘多次使用后出现失效位,在向U盘入2个字节的数据时,将下一个字节写入同样的数据作为标志,当两数据相同时,说明是一组有效数据;当两数据不同时,说明内存单元烧坏,应将此两单元丢掉。

1.gif

2 AN2131QC芯片的应用

USB接口是一种应用在计算机领域的新型接口技术,其目的是用USB来取代计算机现有的各种外围接口,使外围设备的连接具有单一化、即插即用、热插拔、速率高和易扩展等特点。本设计选择的控制芯片是EZ_USB系列的AN2131QC。此芯片提供了基于RAM的允许无限制设置和升级的解决方案,支持全速 USB总线吞吐量的传输。在芯片内核中提供大量的辅助指令,简化了编码,同时也加快了对USB特性的开发。芯片的简化结构如图2所示。AN213lQC内部有一个核:它由串行接口引擎(SIE)和USB接口两部分组成。SIE负责和USB收发器、USB接口进行数据交换,以实现串行数据的编/解码、差错控制、位填充等与USB协议相关的功能。

2.gif

2.1 AN2131QC的功能

AN2131QC是基于USBl.1的外设通信控制芯片,主要特点:(1)4时钟周期的8051内核;(2)2个快速存储器到存储器的数据传送指针; (3)扩展的中断,包含有多个USFB数据传输中断;(4)8 K内部RAM,用于存放程序和数据,支持外部存储器;(5)灵活的固件程序升级;(6)32个输入输出管道,其中同步传输支持1 024 B长度数据传输;(7)多种固件程序引导方式,方便的固件程序升级办法。

2.2 AN2131QC的USB传输

AN213lQC的USB传输分为块传输、控制传输和中断传输。USB规范允许块传输的最大数据包尺寸为8、16、32、64字节,中断数据1~64字节。AN2131QC提供了8个IN端点和8个OUT端点,每一个端点具有最大64字节的缓冲区空间。其中第2、4、6个IN和OUT端点可以和它紧接着的端点提供双缓冲区,允许8051在处理一个数据包的同时另外一个数据包在USB总线上传输,即6个端点对(USBPAIR寄存器)控制双缓冲。8051 在初始化时设置14个端点有效位,并且通知AN213lQC哪一个端点有效。块数据出现在RAM中,每一个块端点保留了64字节的RAM空间,1位计数寄存器,2位控制和状态寄存器。8051能读取状态寄存器中的一位来决定端点是否为“忙”。在端点的忙位被设置时,8051不能读写端点缓冲区和字节计数寄存器。当一个端点为805l操作准备好时,AN2131QC设置一个中断清求位。AN2131QC向量中断系统根据端点自动传输控制,从中断服务子程序分离出中断请求来响应端点请求服务。

端点O是AN2131QC芯片中唯一的控制端点。AN2131QC提供了2个64字节的缓冲区INOBUF和OUTOBUF。另外有一个附加的8字节缓冲区,对端点O来说是唯一的,这个缓冲区保存着在控制传输过程中的SETUP阶段到达时的数据。中断传输是一种特殊的块传输。AN2131QC控制端点O接收特殊的SETUP令牌,它是一种主机用来处理设备控制信号的传输。主机通过端点。发送一系列标准设备请求表。

2.3 AN2131QC的程序引导

AN2131QC内部没有ROM,因此程序只能在上电复位时从外部导入,主要为以下几个途径:

(1)通过驱动程序,CYPRESS公司提供了工具将编译的固件HEX文件嵌入到驱动程序内,USB外围设备接入到总线后,主机自动将固件程序写入到:EZ-USB内RAM,完成枚举和重枚举。

(2)通过外部12CE2PROM。将固件HEX文件通过“HEX2BIX-I-B2(TARGET).IIC(SOURCE).HEX”命令转换成 IIC文件,用编程器或者“控制面板程序”写入到I2C器件。I2C器件选用24LC64A或者24AA64,将其A0管脚上拉到高电平,A1,A2接地。

(3)采用外部FLASHIROM和RAM。固件程序如果大于4 K,那么就要考虑用这种方式,注意EA上拉到高电平。

2.4 AN2131QC的电路配置

主机向外围USB设备提供的最大电流是500 mA,因此当USB外围设备电流消耗超过500 mA时,需外接电源。AN2131QC的工作电压是3.3 V,可以通过LDO芯片将5 V转换成3.3 V。

几点要说明:

    (1)芯片的5、6、13、14、72脚通过一个1 kΩ电阻接地,主要用于上电测试。
    (2)无论I2C总线是否外接有器件,SCL和SDA管脚都应通过2.2 kΩ的电阻上拉。
    (3)不能让WAKEUP管脚悬空。
    (4)将USB+和USB-通过2个24 Ω电阻接到D+和D-端,可以抑制虚噪声信号和限制环流。

2.5 AN213lQC的固件程序开发

从CYPRESS公司网站,可以下载到“控制面板程序”和驱动程序,也可以得到开发例程。通过开发例程,可以总结出开发自己固件程序的框架,从而可以完成 USB外围设备的开发。在建立固件程序框架后,根据地址分配,在KEILC51编译器内设置编译连接地址,如果选用内部RAM,CODE地址设置为 Oxl00,XDATA地址设置为Oxl200。

3 辅助电路

看门狗电路用来防止系统因干扰造成的死机,电路见图3。当系统正常工作时,由软件控制,在短于单稳态T1的定时周期内,通过805l的P3.1脚向其发触发脉冲,使其工作在暂稳态,1Q保持低电平。一旦系统工作不正常,当单稳态定时时间一到,在2Q输出端输出一个负脉冲,使系统复位。

3.gif

键盘、显示电路,该电路完成电路各种状态的设定及显示。按键共有UBS传输停止、时间设定、状态设定、+、-等键。通过74LS237与处理芯片相连。单片机使用查寻方式检测按键状态。显示电路由4片数码组成。

4 数据的处理

数据采集电路在现场工作一段时间、约为lO天后,将U盘取下,通过供电公司的计算机将U盘中的数据读入,并将U盘的内容清除以备重复使用。数据处理有如下内容,各变电站的日、月电压合格率统计报表,包括每日、月的上超率、下超率、最大值、出现时间、延续时间、最小值、出现时间、延续时间。变电站的日、月电压运行曲线,供电局季度、年供电统计表等几部分。在完成变电站的日、月电压运行曲线时,根据测得的电压值在显示器上以二阶方程形式平滑显示,通过向显示器上置点的方式作出,使得电压变化曲线直观、准确。将显示器上做出的曲线以图像形式读入内存,通过变换打出曲线。软件用Visual basic完成,使用下拉式菜单结构,具有良好的用户介面。

5 结束语

由于使用了基于AN2131QC的USB接口电路进行数据传输,简化了控制电路,节约了资金,从使用上看,系统运行稳定,维护方便,满足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 王荣博,侯朝焕,陈栋,等.基于EZ-USB FX2LP的高速数据传输接口设计[J].电子测量技术,2009,32(4):167-170.
   2. 侯大志,李丽,何书专.USB2.0 IP核功能验证的研究和应用[J].电子测量技术,2009,32(4):75-81.
   3. 谭林.基于单片机的温度监控系统设计[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09,28(4):16-19.
   4. 闫军虎.AN2131QC芯片USB总线通信的开发[J].现代电子技术2004,13:28-31.
   5. 林培杰.基于FPGA和USB数据传输电路的设计[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08,27(3):16-17.
   6. 李爽,张鸣瑞.一种带USB接口的便携式语音采集卡的设计[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1,18(5):146-148.
   7. 刘少峰,韦克平.USB软件系统的开发[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2,19(3):102-104.
   8. 徐庆元,张天序,钟胜.基于USB总线的高速视频采集系统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6,22(10-1):247-249.

作者:郭辉  许卫  孙国春   (空军航空大学飞行基础训练基地,长春,130022 )
来源: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09 28(11)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9898-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在线工具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