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机器人制造领域

发布时间:2012-9-21 22:25    发布者:1770309616
关键词: 机器人 , 机械传动 , 运动控制
  在机器人自动化装备业界,中国被公认为是潜力最大的市场,未来3至5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机器人装机量最大的国家。许多生产工业机器人的国际巨头,如今都把中国市场看做“决胜未来的战场”。
  虽然中国制造领域的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只有数万台,但据测算,“十二五”期间,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将呈井喷式发展,需求量将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预计未来我国工业机器人年均市场规模将在40亿元以上。
  实施“机器人战略”的富士康,目前拥有机器人制造硬件、关键零组件、软件、系统集成以及远端遥控等五项技术。而早在2007年,富士康自动化机器人事业处就已成立。在业界看来,富士康机器人项目的启动,不仅将推动企业内部转变生产方式,也将带动地方相关产业以及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11.jpg
  日前,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28台通用型工业机器人,被统一发往一汽集团的汽车焊接生产线。28台标准化机器人批量“闯进”德系汽车的生产线,与长期占据这一市场的国外机器人同台竞技,这对于新松公司来说还是第一次。
  本土的机器人企业正在奋起直追,沈阳、西安等地的机器人研发速度很快,而珠三角地区的应用市场则增长最为迅速。
  据统计,仅深圳市机器人协会就有63家机器人企业会员,2011年产值达160亿元,平均年增速为50%至60%。当地为解决企业使用机器人前期投入太大的问题,还采用了灵活的“雇佣”营销,即企业可以“先用再付钱”,机器人做得不好也可以将其“炒”掉。
  如果说机床是“工业的母机”,机器人就是“长了大脑的机床”。一位机床行业资深人士表示,国人必须明白,“中国制造”要与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竞争,就不能只用别人的工业设备,那会使中国制造徘徊于低附加值环节,“为了不被竞争对手的机器人‘杀死’,我们就必须用自己的机器人武装自己”。
  未来工厂会都使用机器人
  每年高交会上,各式机器人都成为市民关注的热点,扫地机器人、小Q机器人、聊天机器人、炒菜机器人、家庭监控机器人等备受瞩目。樊建平表示,机器人是个很大的市场,更大的发展机遇在于与机器人技术相关的信息、家电、通讯、装备制造业。他介绍,深圳机器人产业规模全国最大,仅深圳市机器人协会63家机器人企业去年的产值就已达160亿元,这些机器人企业的发展增速约为50%至60%。
  以后家家都有机器人、厂厂都有机器人是一定的,机器人领域一定会出个‘华为’。目前中国从事工业机器人企业生产的企业中,规模大、品牌响的企业还不多。深圳有很多做工业机器人的企业,但骨干企业还较少,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10.jpg
  人们对工业机器人已经比较了解,工业机器人尚未大面积普及的原因,是生产企业还没有做现场定制的能力。一些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厂家是国外的,都是代理商在做,产业的集成创新程度还不够。
  据了解,富士康一度从外国引进了各种类型的工业机器人,应用于喷涂、焊接、装配及搬运取放等生产现场,但通过大规模使用之后,发现这些机器人存在一些不足。2006年,富士康成功自主研发的“富士康深圳一号”工业机器人替代进口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不仅可以取代生产组装线工人在精密零件组装或在喷涂、焊接等不良工作环境中工作外,还可与数控超精密铣床等工作母机结合制造模具,并且还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和产品不良率。
  不可否认的是,虽然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在不断进步,但和国际同行相比,差距依旧明显。施浩称,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工业机器人方面起步早,国内沈阳、西安等城市率先进行工业机器人的创新。相比之下,深圳不是最早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的,但由于高科技基础好,深圳工业机器人产业化速度快。
  曾在日本某大型冲压光电一体化设备公司任职的畅志军认为,以前国内主要靠进口日本等地的工业机器人,中国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刚刚起步,一些国内企业刚崭露头角,还没有太多已经做起来的大企业,除了技术因素以外,能真正为客户提供有效、放心的工业机器人的企业还不多。
  据了解,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投资了一些机器人企业,为这些企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资金后盾,莱恩精机(深圳)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畅志军表示,莱恩精机的强项就是技术,注重要给客户“量身定制”技术解决方案,真正能帮助他们提高生产效率、赚到钱,让他们用起工业机器人来更加得心应手。
  中国机器人制造基地迅速崛起
  武进制造曾以机械加工、灯具制造为代表,如今已蜕变成机器人智能制造和LED新光城。武进区委书记周斌说,首次以主题推进月的形式狠抓创新驱动,旨在通过创新主体的集群行动、科技平台的整体提升推进产业新城加速崛起。
  近年来,武进把加快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从2011年开始,借力常州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东风,加快推进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园建设。目前,园区拥有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企业88家,其中超亿元企业35家,超10亿元企业3家,形成了以铭赛机器人、速骏电子为龙头的机器人产品群,以新瑞机械、创生特尔为代表的数控机床产品群,以卡尔迈耶、五洋纺机为代表的纺织机械产品群,以玉柴、柳工为代表的工程机械产品群,以新誉集团为龙头的轨道交通产品群,以恒立油缸、龙城精锻为代表的关键零部件产品群,产业实力初具规模,产业特色逐步彰显。
9.jpg
  今年四月,三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两江新区世纪创新创业城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重庆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等四方,现场签署了合作框架性协议,共同发起成立面向机器人核心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领域的科技创新联盟。合作四方还将在两江新区共同成立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发展公司,公司暂定名“重庆市三一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玩具机器人、军事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太空机器人等七大领域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工作。
  重庆的汽摩产业、装备制造业和IT电子产业发展很快,这都是未来工业机器人的重要市场。对于重庆的工业机器人发展,他建议要找准一条生产线,边应用边改进,可以焊接机器人为突破点,通过技术攻关,然后再辐射到其他工业机器人,为重庆打造“机器人之都”打下坚实基础。重庆市将开发适用于汽车摩托车或电子信息产业、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工业焊接机器人,并形成年产5000台的产业规模。目前,机电集团、四联集团、清平机械厂等企业已做了很多自动化设备产品开发,在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上也有一定经验。
  富士康科技集团已与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达成投资意向,将在宜阳县产业集聚区投资自动化机器人、自动化设备、精密仪器、精密轴承4个项目。记者致电宜阳县政府时,对方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富士康科技集团确实到河南省洛阳市进行实地考察和项目选址工作,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64亿元。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代工厂商之一,富士康的员工总人数已经接近120万人,其中大陆员工超过100万人,在去年7月29日的深圳富士康员工联欢晚会上,郭台铭表示未来富士康将增加生产线上的机器人数量,以完成简单重复的工作,取代工人。
  今年三月,唐山市日前出台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称,到2015年,该市高新区将形成核心专利100项,建成年产值超过200亿元、我国最大的机器人生产基地。目前,这个产业基地已通过科技部认定,成为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唐山市还在6月底向科技部和国家发改委同时提交了申请,希望将唐山高新区建成国家级机器人产业基地。“我们希望形成产业聚集效应,给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产业配套设施。”陈德山说,到2015年,唐山市的机器人产业年产值将达到250亿元,形成至少1家年产值100亿元以上企业、两家10亿元以上企业、5家年产值1亿元以上企业和20家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企业,掌握至少100项核心专利,建成我国最有特色的“机器人产业基地”。
  唐山高新园区形成了以松下薄板焊接机器人系统、开元中厚板焊接机器人系统等为先导的智能焊接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以神户制钢特种焊丝、小池酸素切割及开元、松下焊接设备制造为框架的焊接产业基地,规模为国内第一、亚洲第三、世界前十。焊接机器人装备系统及相关产业链的产业规模达到20亿元。
  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富士康正在“变形”。台湾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郭台铭表示,富士康将投资千亿元在山西晋城等地建设全球最大的机器人生产基地,并要把工业机器人产能从2011年的1万台扩充至100万台。而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富士康在内地雇佣工人的数量顶峰时期曾超过100万人。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富士康,全国不少企业都有“机器人战略”,机器人时代正悄然来临。
机器人武装“中国制造”
  2010年,富士康研发的机器人在山西晋城园区投产,2011年,这一园区的机器人产能达到1万台。而在晋城的富士康厂房内,如今已有了“货真价实”的机器人。
  在富士康,这些外形奇异、动作单调的“机器人”被称为Foxbot。准确地说,这些机器人尚且只能称为“机械手”。不同于一线生产工人的8小时工作制,这些机器人可以每天24小时不知疲倦地工作。
  机器人不只出现在富士康。
  在安徽合肥包河工业园区一个偌大的厂房内,200多台焊装机器人整齐排列,不需要工人操作,由电脑控制井然有序地工作。在这个焊装机器人生产线上,每51秒就能组装两三千个零件,生产一台车。
14.jpg
  在广东东莞钜升塑胶电子制品有限公司整洁安静的空调车间里,不见一个工人,只有一个机器人在21米长的生产线上来回走动工作着。这一幕,彻底颠覆了记者对生产车间机器轰鸣、粉尘滚滚、人来人往的印象。
  该公司助理总经理蒋仕元不无得意地说:“该生产线可以24小时工作,产能是一般车间的3倍。而机器人加工可以精确到3微米,误差比头发丝还小得多。高质量加上低成本,使我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一路畅行。”
  记者调查发现,企业用工业机器人武装“中国制造”的速度正不断加快。
  2008年人力成本上升,工业机器人开始在制造环节崭露头角,当年我国销售达到7500台,其数量是前24年销售总量的三分之一。之后,机器人应用急速扩张。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粗略统计,2010年我国进口机器人2.34万台,同比增长130%;2011年进口机器人3.8万台,同比增长62%。
  与人类相比,出现在一线生产岗位的机器人有更高的承受力,在生产效率方面也具备优势。此外,机器人的投入使用,可有效降低劳动力成本。山西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耿晔强告诉记者,机器人时代的到来是一种趋势。
  像富士康,早期得益于大陆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但近年来这一优势正在消失。因此企业会从利润最大化出发,降低生产成本以提高利润。未来的劳动力密集型工厂将会逐渐使用机器人取代工人,以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深圳市机器人协会秘书长毕亚雷甚至表示,一个“家家都有机器人、厂厂都有机器人”的时代很快就会到来。
机器人来了,人往何处去
  事实上,不仅在山西晋城,富士康的“机器人战略”也在其他省份实施。其研发团队已在洛阳启动“百万机器人”计划,以实现对重复性强、作业强度高的人工劳动的替代。
  如此大规模的机器人投入生产一线后,将会对企业用工产生什么影响?一线工人又将何去何从?
  尽管富士康表示机器人将用于“协助”而非“替代”人类生产,但大批机器人上岗后,短期内挤占岗位的现象将不可避免。
  在富士康的工人队伍中,出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年轻人占多数。这些年轻人对于机器人的到来感到喜忧参半,喜的是机器人能将自身从单调、枯燥的生产一线解放出来,忧的是岗位被机器人挤占后自己还能不能在厂里待下去。
如果机器人替代了人,人又该往哪里去?
  太原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谢刚说,短期来看,“机器人战略”势必导致一批生产工人下岗。但同时,大规模机器人的出现也会催生大量新岗位,包括机器人的研发、操控和维修等。
  谢刚认为,机器人承担的是一些重复、简单的工作。人力被解放后,可以投入到服务、研发等更具创造性的工作中。一旦机器人大规模投入生产线,企业就要想办法对被替换下来的员工进行再培训,使其重获操作、维护机器人的工作机会,或者进入一些伴随机器人而产生的新部门就业。
13.jpg
  “随着机器人加入生产,企业会对一线生产工人提出更高的要求。长远来看,反而有利于一线生产工人提升工作档次,告别枯燥、技术含量低的生产劳动。”谢刚说。
  “要给员工更高的工资。他们的力量不在于制造,而在于创新。这符合人性化管理的趋势,符合中国80后、90后一代的心理特征。”郭台铭说。
机器人制造,产业竞争新领域
  实施“机器人战略”的富士康,目前拥有机器人制造硬件、关键零组件、软件、系统集成以及远端遥控等五项技术。而早在2007年,富士康自动化机器人事业处就已成立。在业界看来,富士康机器人项目的启动,不仅将推动企业内部转变生产方式,也将带动地方相关产业以及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虽然中国制造领域的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只有数万台,但据测算,“十二五”期间,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将呈井喷式发展,需求量将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预计未来我国工业机器人年均市场规模将在40亿元以上。
  在机器人及自动化装备业界,中国被公认为是潜力最大的市场,未来3至5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机器人装机量最大的国家。许多生产工业机器人的国际巨头,如今都把中国市场看做“决胜未来的战场”。
  日前,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28台通用型工业机器人,被统一发往一汽集团的汽车焊接生产线。28台标准化机器人批量“闯进”德系汽车的生产线,与长期占据这一市场的国外机器人同台竞技,这对于新松公司来说还是第一次。
  记者调查发现,本土的机器人企业正在奋起直追,沈阳、西安等地的机器人研发速度很快,而珠三角地区的应用市场则增长最为迅速。
  据统计,仅深圳市机器人协会就有63家机器人企业会员,2011年产值达160亿元,平均年增速为50%至60%。当地为解决企业使用机器人前期投入太大的问题,还采用了灵活的“雇佣”营销,即企业可以“先用再付钱”,机器人做得不好也可以将其“炒”掉。
12.jpg
  如果说机床是“工业的母机”,机器人就是“长了大脑的机床”。一位机床行业资深人士表示,国人必须明白,“中国制造”要与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竞争,就不能只用别人的工业设备,那会使中国制造徘徊于低附加值环节,“为了不被竞争对手的机器人‘杀死’,我们就必须用自己的机器人武装自己”。

来源:工控网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98038-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