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危机逼近 新能源路途多坎坷

发布时间:2012-8-13 19:57    发布者:1770309616
关键词: 风力发电 , 太阳能 , 核电产业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在当今世界,能源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目前,保证世界经济正常运行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开始减少,人们已感觉到现实油气产量和运输能力的不足,而且也感到了补充开采石油能力的局限。
  化石能源逼近耗竭 全球危机将来临
  2012年可能不是世界末日,但或将成为“石油末日”的开始。
  人类从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以不断加大能耗的方式来获取自己的舒适便利,这个短暂时代的繁荣享受,建立在石油、煤和天然气的大量消耗之上,这些化石原料采尽之后,鄙人不才,看不出核能和其他能源可以全部替代的前景。因为目前全世界每年消耗的煤约50亿吨,石油约40亿吨,天然气约3万亿立方米,其数量还在不断地增长。
  化石能源耗竭之日,石化工业也随即消亡。随着物质的减少,很多虚荣的行为将风光不再,那时地球的温室效应会非常严重,生态严重破坏,众多的人口为了获能只有过度索取,可爱的森林将逃不过“剃光头”的命运。
5.jpg
  一分份报告名为《联合作战环境2010》报告中有一节论述“石油峰值论”。该报道援引联合部队司令部指挥官詹姆斯·马蒂斯的话说:“2012年,石油产能过剩局面将结束,石油将供不应求;2015年,石油产量将出现下降,能源缺口将增加,油价将重新站回100美元以上;2030年,石油需求将达每天1.18亿桶,而发现新石油资源不容乐观,供给可能仅为每天1亿桶,缺口将达每天1800万桶。”
  “石油峰值论”源于上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石油地质学家哈伯特认为,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资源,任何地区的石油产量都会达到最高点;达到峰值后该地区的石油产量将不可避免地开始下降。后来,爱尔兰地质学家坎贝尔于1998年预测,“廉价石油时代将终结”,而当时油价只有每桶10美元上下。然而,后来的油价上涨似乎再次印证了“石油峰值论”的观点。目前,全球石油消费量约为每天8600万桶;有人认为,这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全球石油产量的最大值。
  一直以来,关于“石油峰值论”的争论就没有平息过。有人认为,石油资源的不断发现将填补现有产能的不足;有人认为,石油公司就像房地产开发商“捂盘”一样,有低估甚至隐瞒石油储备的行为;还有人认为,是伊拉克战争、伊朗局势或金融投机解释了本世纪初石油价格的大起大落。
  根据经济学家和科学家的普遍估计,到本世纪中叶,也即2050年左右,石油资源将会开采殆尽,其价格升到很高,不适于大众化普及应用的时候,如果新的能源体系尚未建立,能源危机将席卷全球,尤以欧美极大依赖于石油资源的发达国家受害为重。最严重的状态,莫过于工业大幅度萎缩,或甚至因为抢占剩余的石油资源而引发战争。
  为了避免上述窘境,目前美国、加拿大、日本、欧盟等都在积极开发如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包括潮汐能和波浪能)等可再生新能源,或者将注意力转向海底可燃冰(水合天然气)等新的化石能源。同时,氢气、甲醇等燃料作为汽油、柴油的替代品,也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热情研究的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就是此类能源中介应用的典型代表。
  世界各国政府正努力进行能源转型
  随着传统能源日益紧缺,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鼓励新能源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新能源研究报告指出新能源的生产规模和使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2012年《京都议定书》到期后新的温室气体减排机制将进一步促进绿色经济以及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全面进行,新能源将迎来一个发展的黄金年代。
  预计新能源发展规划出台后,未来十年我国新能源投资将达5万亿元。这一规划重点支持的领域集中在风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水能、煤炭的清洁化利用、智能电网等七大方面。在具体实施路径、发展规模以及重大政策举措等方面,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和传统能源的升级变革进行了部署。
  十几年前,欧美汽车业尚代表着全球汽车业发展的主流方向,新能源车似乎一度接近市场化阶段,那么新能源车就要来了么?2009年,有了众多欧洲汽车厂商和企业到处搞新能源车试点,有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关于2015年将有100万辆电动汽车上路的豪言,有了中国《汽车产业振兴规划》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支持。发展新能源车终于与振兴经济、创造就业、拯救地球搭上了关系,因此社会各界都全力支持。
4.jpg
  我国大型风电设备制造业也已进入一个新的高速发展阶段,到2008年12月底,我国已有近70家企业进入并网风力发电机组整机制造行业,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制造业也在快速发展。
  太阳能产业近年在我国发展迅速。截至2007年底,全国推广农村太阳能热水器4286万平方米、太阳房1468万平方米、太阳灶112万台。为促进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健康发展,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近年将这一产业的能效标识制定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和太阳能利用专业委员会共同主持该项目标准的制定工作。
  全世界都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世界各国政府在思考拯救经济的同时也在为实现能源自主而积极努力,可再生能源、核能和节能技术成为了各国积极发展的对象。在我国,核电建设有利于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供应与安全。同时在金融危机面前,核电也是我国保增长的重要投资方向。
  核电安全隐患重重 产业停泄不前
  核电作为一种高效、安全、清洁、经济的能源,在当今世界能源中的地位是无法完全由其他能源品种所替代的,安全高效地发展核电是解决能源问题的必然选择。目前,全球节能减排压力不断加大,核电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优势非常突出,核能正在代替化石能源,核电市场的需求为集团公司核电发展提供良好契机。
  核电自上世纪50年代诞生,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在此过程中,伴随着能源危机和核电事故,经历了几起几落的发展过程。六、七十年代的世界能源危机造就了世界核电的第一次大发展,之后79年美国三哩岛事故、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给世界核电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打击;直到九十年代中后期后,由于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大,以及核电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世界核电(特别是中国)进入了第二次高速发展期。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再次给世界核电发展造成巨大打击,一些国家政府及社会公众对发展核电的态度和信心产生动摇,纷纷表示放弃核电,全球核电再次进入了一个停滞时期。
3.jpg
  核泄漏对人员的影响表现为核辐射,也叫做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就叫核辐射,核爆炸和核事故都有核辐射。它有α、β、γ三种辐射形式。α辐射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β辐射是高速电子,皮肤沾上后烧伤明显;γ辐射和X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但危害都不太大,只有核爆炸或核电站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才能大范围地对人员造成伤亡。
  根据世界核协会的数据,目前全球在建反应堆数量为62座,主要分布在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同时有158座在筹建中,324座处于规划阶段。中国目前运行中的反应堆只有13座,在建的27座;印度和俄罗斯规划的反应堆数量分别为58和44座。
  目前全球核电站的老化问题严重。该机构对全球254个核反应堆进行了考察,发现其中约70%已经运行超过30年,有许多核电站都已经过了其原本的设计寿命,正在超期服役。在全球25年来最为严重的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德国、瑞士和比利时都做出决定,放弃发展核电,转而依靠可再生能源满足其国内的能源需求。不过,在其他一些新兴经济体国家,如印度等,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仍然需要继续发展核电,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因此老化核电站的安全问题仍然是需要关注的。
  核能反对者表示,核电站设计安全性的提高将导致核电成本增加。而绿色和平组织欧盟政策项目负责人哈佛坎普(JanHaverkamp)认为,这会推动太阳能和风能等低碳能源的发展,进而终结核电的强劲势头。
  虽然核事故提高了公众对核能的警惕,但新兴市场国家对核能的发展依旧热情不减。劳氏船级社的全球核能总监理查德?克列格(RichardClegg)表示:“包括油价、对能源安全的需求、能源匮乏以及为减缓全球变暖寻找低碳燃料在内,各种促进民用核电复兴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条件仍然存在。”
  德国政府提出2022年之前关闭所有核电站;瑞士不再重建和更新核电站,剩下就是美法俄,他们的立场基本上保持沉默,但他们未来整个对于核电发展的信心应该还没有动摇,对于长久的坚持发展核电的策略也不会有大的变化。中国在福岛事故以后,第一时间暂停了核电项目的审批,这也是一个必然和必需的选择。
  2011年共计有7座反应堆投入运行,19座关闭。全球31个核电国家中,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韩国和美国六个国家占总发电量的70%。至少有五个国家,包括埃及、意大利和科威特,已经暂停了建造新反应堆的计划。英国RWE、EON和SSE公司在过去的12个月里也放弃了新建计划,同时日本和保加利亚也暂停了建造工作。
  另外,根据报告,目前全球正在建造的反应堆有59座,至少有18座正在经历“多年的”延迟,其中9座反应堆被国际原子能机构列为“在建的”已经超过20年。综合看来,全球核电暂时陷入了停滞发展的状态。
  风电并网难技术难突破 前景趋黯淡
  风力发电属于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风力发电是风能利用的重要形式,风能是可再生、无污染、能量大、前景广的能源,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是世界各国的战略选择。
  在风电发展迅猛的形势下,风电的并网难度成为焦点。最近几年,我国风电行业发展迅速,风电企业积极地跑马圈地,各种风电项目纷纷上马。但是由于电网并无法接受风电入网等问题,风电发展不得不放慢前进的脚步。
  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的统计显示,因电网建设跟不上,很多风电场“窝电”现象严重,造成大量能源浪费。2011年去年全国有100亿千瓦时左右风电电量被弃。
  风电并网问题之所以得不到解决,是因为风电并网缺乏动力。众所周知,要实现风电并网,电网企业必须在风电上网和远距离输送方面进行大量投入,但电网接入风电不能增加利润,反而增加了电网管理难度,收益不大,因此缺乏利益驱动和变革的动力。电网管理难度体现在风电的间歇性、随机性、可调度性低等特点对电力潮流的冲击以及风电发电功率曲线和负荷曲线的时间错配。
2.jpg
  近年来在风电项目集中上马、风电产业不断壮大的同时,诸多问题已经开始凸显,风机脱网事故的频繁发生,反映了多数风机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风电场建设过程中施工监理存在不足、大规模风电场接入影响电网整体安全、风电场运行管理薄弱等问题。目前,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对风电行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已实现电网接入的风电场被限制发电的情况时有发生,部分风电场损失电量高达30%。因此,随着中国风电装机容量规模的快速增长,风电设备质量问题和并网问题亟待解决。
  政策层面的利空消息使市场对行业前景产生担忧。国家发改委在上个月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版)》中,首次将新能源作为单独门类,列入指导目录的鼓励类。
  但在所涉及的新能源产业中,力推太阳能、生物质能,而仅将风电在“风电与光伏发电互补系统技术开发与应用”这一子项中一带而过。与此同时,指导目录中还提到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其中风电是唯一被涉及到的新能源产业。
  与此同时,中国将停止风电采购补贴的消息接踵而来,真有些“祸不单行”的意味。据了解,中国的风电采购补贴始于2008年,目的在于鼓励风电设备国产化。
  风电采购补贴取消将导致整机制造商盈利小幅下降,零部件供应商受影响最大。而上述两项政策层面的转变,使本已因发展过快造成产能过剩等诸多问题的风电行业前景更趋黯淡。
  光伏发电产业债台高筑 整体市场低迷
  太阳能是未来最清洁、安全和可靠的能源,发达国家正在把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作为能源革命主要内容长期规划,光伏产业正日益成为国际上继IT、微电子产业之后又一爆炸式发展的行业。
  近年来,中国光伏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在不断提高,整个光伏产业链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中国已经形成了包括多晶硅生产、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制造、光伏系统安装及相关配套产业在内的较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
  中国光伏,这个曾经被视为是明日之星的行业,如今却是另一番景象,一边是高额债务压顶,一边是整体市场低迷,笼罩光伏行业的寒意似乎正在进一步加剧。根据美国一家投资机构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最大的10家光伏企业债务累计已经高达1千1百10亿元人民币,国内整个光伏行业或许已经接近破产边缘。
1.jpg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指出,欧债危机、美国双反使得光伏市场急剧萎缩,价格一路下跌,利润空间被压缩得很厉害。而另一位业内人士则认为,问题不仅仅是美欧的双反,更大的问题还在于光伏行业的产能过剩。
  此外,对于光伏产业的未来前景,乐观的一方表示,光伏行业是朝阳产业,困难是暂时的。而悲观的观点则认为,目前的困难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恐怕“十二五”之内都难有好转。
  政策力挺光伏企业打开国内消费市场,但却是遭遇并网困境的光伏建成项目,目前我国已建“金太阳”工程示范项目并网率仅为40%左右,这严重影响了“金太阳”政策的执行效果。一方面是政策力挺光伏企业打开国内消费市场,另一方面却是遭遇并网困境的建成项目,困境如何破解仍需拭目以待。
  从光伏产业发展之初到今天为止,阻挡光伏产业发展的最大的障碍就是高成本。太阳能发电上网成本较高,主要成本基本在多晶硅材料环节。但短期内全球多晶硅供不应求的局面难以改变。而针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政策支持尚未出台,近期内,国内光伏发电系统推广难度较大。

工控网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95702-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