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NEV产业活下去?

发布时间:2012-7-19 16:10    发布者:yulzhu
关键词: NEV , 新能源汽车
年初到现在,今年已经跑了不少的供应商,也接待了不少供应商。正好这边也在讨论关于电源的问题,我就聊聊这些事。

整个NEV(New Energy Vehicle)的行业,在媒体和展会上,往往都是很让人感到振奋的。甚至你看到目录公告,看到几乎每一个本土汽车企业、合资企业都在不停的推出各种各样的“展品”来吸引大家的视线。不得不说,其中最早也最为出风头的,现在遭到一些困难和非议的,大家也知道的。有时候你看到出事故在痛惜无辜者的同时,也得考虑一下,如果不这么做,除非以航天工程的力度来支持这种民用不是特别确定的技术,如何在未来的NEV产业里面打下基础,我想是任何人没有答案的。可以有非议,但是它确实这样做,我本人保持保留的态度,至少在公司买了一辆的情况下,我是不会去开它就是了。

理性的说,开发一辆NEV,按照完全量产的要求,以目前有的普通标准而言,整个开发费用是一个很高很高的数字。整个开发、验证和改进的过程,时间也会很久,最为重要的是,是否有理由投资这么多去做这件事情。客观而言,真正拿钱出去投资做事的,可以观察一下2013的NEV市场,应该说美国和德国厂家会给大家一些昂贵的但是实际的NEV,会让大家慢慢发现差距。而国内的车企,则更为现实,组建一个不是很大的团队,投资多的联合国际供应商,投资小的**国内供应商,说句实话,今年可以看到的江淮、上汽、北汽和BYD,做的数量并不是那么少,但这个数字是远远不能达到一个能维持的数字。假定是1000辆车的话,开发费用怎么摊,笑谈的事情是,传统车都是DRE来掐供应商,到NEV里面就变成了求。本身就仅仅是一些尝试和探索,不赚钱的买卖,贵了还卖不出去,便宜了就养不起那些人。而诸如Charger这样拓扑结构类似的产品还好说,(Motor、Inverter这两个玩意都具有极强的安全属性,而且以目前驱动系统集成化的发展趋势,已经不适合小公司去操作了)和DC-DC这样一定需要定制或者调整的产品而言,国内外价格,从成本的潜力上来看竟有些倒挂了。所以,相对较高的价格,虽然让零部件企业维持了基本的生存,但也摧毁了进一步发展和成本优化的可能性。

所以听到上海某家供应商的销售副总在聊起这个局面的时候,就会谈到,首先企业需要活下去。把企业放在上海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在初期开发团队的工程师,很容易就被大的企业给挖走了。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因为大公司总是有足够的能力来支持养中国工程师的钱,当然在国外增加一个headcount也是非常谨慎的。所以去工厂参观的时候,好几家都是靠一些诸如代工、电动自行车或者其他产业的产品来维持整个工厂的运转。

企业怎么活下去,真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话题。与之挂钩的同样如是,工程师怎么样才能依附企业发展,把研发做下去,把产品技术往更深层次推进,进行更完整的测试和系统化的验证,这是个非常好的话题。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94116-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