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竞逐深海技术 海洋装备迎来大机遇

发布时间:2012-7-16 15:19    发布者:1770309616
关键词: 海洋装备 , 深海勘探 , 深水钻井
  这些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海洋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对南中国海蕴藏大量宝贵资源的认识,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五国在南海都展开了大规模的单方面油气开采活动。他们中没有一个国家等待与别国谈判协调完毕后再去开发。五国都大力联合跨国石油巨头公司,争分夺秒地展开油气开发活动。
  其中,早在上世纪60年代,埃克森-美孚公司等石油巨头就已在越南展开勘探作业。还在越南战争期间,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就在南海勘探发现了越南最大的“白虎”油田。英荷壳牌石油公司在南海发现了另一较大油田“大熊”油田。西方石油公司很快开始在南海进行更多的石油勘探作业,就此拉开了越南石油开发大潮最早的序幕。随着美国在越南战争的失败,西方石油公司不得不暂时撤出。越南从1974年开始,逐渐控制了白虎油田、大熊油田、白犀牛油田、东方油田、Rubby油田等。一完成国家统一和独立,越南政府就迫不及待地向周边海域和中国南沙群岛发起扩张。与此同时,越南重新开发海上油田的活动一分钟也没有耽搁。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越南引入原苏联石油公司,开始立刻动手联合开采南海油气。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南海上的的“白虎”油田。白虎油田位于越南南部头顿地区东南150公里处,在越、苏合作开采之下,“白虎”油田最高年产量达到540万吨,并维持了相当多年份的高产,使越南获益匪浅。整个80年代,越南和苏联在南海开展了大量的合作采油活动,总共在南海建立了8块油田,分别是“白虎”、“龙”、“代洪”、“沃克”、“巴赫”、“巴登”、“坦高”及“汉龙”。越南将这些石油收入的一半分配给苏联,自身仍获得了极为丰厚的收益。
1.jpg

  从周边国家在南海开发油气资源情况,我们也可以从侧面确定:南海上的油气资源确实相当丰富。而且周边国家都已经各自单方面动手开采,获利颇丰。世界权威能源咨询机构HIS公司早在2002年提供过数据,上述南海周边五国已经对外签订合作开发合同的南海区块已经共达143个,区块总面积达26万平方公里,截至2002年已经发现约240个油气田,已探明石油可采量14.7亿吨,天然气4.1万亿立方米。近些年随着周边国家不断自行开发,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储量还都有巨大上升。南海有没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这早已不是什么存疑的问题,而是已经清楚得不能再清楚的事实。这个时候如果还有谁在怀疑南海是否蕴藏有大量的油气资源、怀疑在南海采取实际勘探工作的紧迫性必要性,实在是无视事实的。
  2012年,全球海洋竞争日趋激烈,中国“在海洋中的身影”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未来油气资源的希望在深海
  能源危机——能源将于本世纪上半叶接近枯竭,就像一个倒计时的炸弹拷问着全世界。穷则思变,随着科技的进步,新路径逐渐开启,海洋正为人类探求新能源开启一个全新的空间。
  在21世纪的今天,这个新路径正式向中国,这个能源消费和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的国度伸出了双臂,而中国也在跑步向前。海洋这个概念无疑有点过于宽泛,中国的海洋发展战略是走向深海,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是走向不属于任何国家管辖的深海大洋。我国的油气资源安全形势极为严峻,向非常规进军、向海外进军、向深海进军这三件事是关系到我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关键所在。
  这些广阔的空间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守为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深水已成为全球油气资源储量接替的主要领域,近10年来发现的超过亿吨级的大油气田中,40%左右都在深水,百分之六七十都在海洋。截至目前为止,全球深海油气储量已达到近500亿吨,年产能力在深水已超过2亿吨,海洋超过10亿吨。除了油气资源以外,深海里还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天然气水合物的储量相当于全世界的煤、石油和天然气总储量的两倍。按照现在的使用水平可以供人类使用100年以上。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必然要随势而为。早在50年代末,中国也开始挺进深海,2009年国务院第一次发布了国内第一部《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统筹海洋事务发展。
  2012年5月9日,中国首座代表当今世界最先进水平的第六代半潜式深水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在南海1500米水下开钻,标志着中国在深海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第一次有了自主研发和国际竞争能力,“深水战略”由此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中国在30年的历程当中特别是近10年的发展基础已经具备了向深海开发的基本条件。这个发展成就是世界上少有的快速高速发展的辉煌成就,近年来全国一半的储量增长来自于海上,就是个非常重要的证明。
  中国的海上油气作业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差距。现在国外深水钻井装备已经钻到了3000多米,国内过去只能钻500多米,海洋石油981下水以后,已经钻了一口井1500米;国外的深水工程装备能在3000多米进行海底工程作业,中国的荔湾3-1油气田只能到达300米的水深;现在全球最深的油气田水深在2438米,而中国只能达到333米水深,荔湾3-1油气田假设投产以后可以达到150米。
2.jpg

  中国超深水钻井平台开钻
  中国在一个超深水钻井平台上投入近10亿美元,此举看似意在开发南中国海有争议水域的资源。南中国海是亚洲最为动荡不安的热点区域,美国正拉近与其他提出南海主权诉求国家的关系。
  目前,中国自主建造的、隶属於中海油的“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已在香港以南的中国海域开始钻探。中国能源专家称,中国最终会将这座超深水钻井平台进一步南移,以在更深和石油储量更丰富的南中国海水域实施钻探。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均宣称对南中国海拥有主权。中国南海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峰称,随着中国海上钻井技术的提高,进入南中国海的中部和南部区域只是时间问题。
  南中国海深水区尚未得到开发,主要归因于各国的领土争端,导致石油企业和民间钻井平台建设商不愿远离本国海岸线、在争议水域进行勘探。中海油掌握的油气资产遍布印尼、伊拉克、澳大利亚、非洲、南北美洲及中国。该公司拒绝就981钻井平台会否移进争议水域置评。不过,在上月开钻时,该公司将这一平台称为“流动的国土”。外界担心,中国对油气资源的追求可能促使其进入南中国海的争议区域,还可能与其他提出主权要求的国家发生对抗。越南已呼吁共同遵守管辖南中国海开发的国际法。越南将这一海域称为东海。越南和菲律宾一直是中国南海主权诉求的最激烈反对者。
  中国蛟龙入水 首次突破7000米
  日前,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试验海区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最新纪录,首次突破7000米,达到7020米。这是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7000米深度也是“蛟龙”号的最大设计深度。
  从蛟龙号开始研制的第一天,突破技术壁垒就成了科研人员面前唯一的一条路。自上世纪60年代起,美、日、法等国家相继制造出了4000米到6500米级的载人深潜器。但国际深潜界对潜器的设计却讳莫如深。“蛟龙”号成功突破7000米深度,证明它可以在全球99.8%的海底实现较长时间的海底航行、海底照相和摄像、沉积物和矿物取样、生物和微生物取样、标志物布放、海底地形地貌测量等作业,是我国深海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
  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表示,随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逐步完成海上试验,将转向业务化运行,实现其业务化共享使用等问题将逐步提上日程,将在未来3至5年开展“蛟龙”号试验性应用。通过试验性应用航次,一方面尽快满足国内科技界对“蛟龙”号的急切需求,尽快取得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逐步形成“蛟龙”号的业务化运行能力,探索出一套面向全国开放的应用机制。
  在世界载人深潜器探索海洋不断掀起新高潮之时,中国在此领域仍是一片空白。蛟龙号总设计师徐芑南曾表示,他在1991年就曾提出研制载人深潜器计划,但由于多种因素,研制计划搁浅。直至2001年,中国获得东太平洋矿区的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开采权,国内相关领域与部门达成研发载人深潜器共识。2002年,“863计划”重大专项“7000米载人潜水器项目”正式得到批复。此时,我国已经成功研制6000米级的无人自治水下机器人,3500米级和4000米级带缆水下机器人的研制工作也已开展。正是有了这些高技术高水平的支撑,为获得更宽泛的科研范围,中国将蛟龙号一步到位,研制深度目标直接定位在7000米。
3.jpg

  在完成7000米级海试之后,蛟龙号还将等待专家的评估,得到进一步的改进之后才能正式投入业务化运行。崔维成表示,对于应用型的载人潜水器来说,深度只是表示它能去的作业区域大而已,对于需要应用它的科学家而言,更关心的是在某一深度是否能完成预期的作业任务。因此,今后蛟龙号还将提高作业能力并降低其使用成本。此外,从应用角度而言,中国同样需要完成许多基础工作,如建造一艘专门使用的母船,培养训练专业操作和维护队伍等。“有了蛟龙号,我们算是挤进了世界载人深潜‘高技术俱乐部’。成功实现了主要设备的国产化,中国才能被称为这个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崔维成说,“最终,我们要做出1万1千米级的载人潜水器,在海洋最深处的海底自由航行、作业,这样,中国就真正成为了载人深潜发达国家。”
  印度进军深海抗中国的海洋战略
  报道称,印度国家计划委员会3日召开会议做出上述决定。这些钱将拨给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和印度地质勘探局等,目的是为了增强印度的深海矿产开发能力。“我们希望在深海矿产勘探方面展示自身的存在和实力。”印度地球科学部部长库马尔会后表示。除了矿产资源,印度政府也希望在海床上开发出海洋热能源。“我们可以从海洋中获取很多。”他说。
  印度地球科学部拥有一艘“萨加尔·尼迪”号海洋科考船,能够在海面上对6000米深度的海底展开工作。7月,一艘更加现代化的船只将投入使用,未来几年内,印度将花费20亿卢比打造的另一艘船也将投入使用。其中一艘购自韩国,另一艘由印度自主研发。另一艘老旧的远洋考察船“萨加尔·卡亚”号将被翻新并执行探勘任务。此外,为了发展配套的超级计算能力,印度还将为200名科学家和2000名研究者提供资金。
  印度政府明确表示了发展其深海资源开发能力的商业利益及针对中国的战略考量。“中国等国家将深海勘探作为一项战略目的,并以此保持在公海的存在。”库马尔说。
  去年11月,国际海底管理局(ISBA)与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签订了合同,给予中国在西南印度洋脊的多金属硫化物矿区勘探权。印度媒体曾报道称,印度海军情报局(DNI)向政府传达了对中国此举的“忧虑”。印度海军认为,在印度洋获得开采权除为中国在印度的后院获得大量海洋资源数据外,还为中国在该地区派遣军舰提供了“借口”。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太平洋的试验也被印度认为是中国推动雄心勃勃海洋战略的活动。“印度将持续关注所有涉及我们国家安全和商业利益的活动进展,将采取一些手段加以防卫。”印度政府在议会中回应中国获得勘探权这一事件时表示。
  为进一步提升海底勘探能力,印度还加强了与日本的合作。作为印日战略对话的一部分,两国去年年底签署了一份旨在加强海上合作的协议,印度可以从日本进口深海采矿技术和更多的船只。
  海洋油气迈入深水时代
  海洋石油工程主要由海工装备与油田服务两大块组成。从海洋石油工程服务产业链来看,海工装备制造集中在油田建设中,而油田服务贯穿在石油勘探、油田建造、石油开采各个环节,产业链分布比较广。本文将探讨海洋石油工程的油服部分。目前,全球海洋油气储量十分可观,勘探水深不断加大,这成为海洋石油快速发展的动力之一。未来石油需求强劲,供给结构中海洋石油有望占比提高,大力发展海洋石油成为陆地石油的重要补充。油价目前处于短期跌宕整理,长期来看依旧为上涨周期。作为先行指标,油价对海洋石油生产的驱动效应滞后十年。我们认为,伴随着技术的创新和新储量的不断发现,海洋石油开发将迎来新一轮的繁荣。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93960-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