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汽车动力总成的多核MCU Qorivva MPC5746M(飞思卡尔)

发布时间:2012-4-26 15:04    发布者:eechina
关键词: MPC5746M , Qorivva , 动力总成
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推出Qorivva MPC5746M多核微控制器(MCU),旨在满足全球对提高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性能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又能符合最新的安全和应用要求。

MPC5746M是飞思卡尔首款基于新型200 MHz四核 Power Architecture平台的高性能32位MCU产品。这种新设计拥有集成式安全校验器和并行I/O处理器,有助于优化多核平台上的软件和安全策略。MPC5746M MCU最适合内燃机、混合动力系统和传输系统;随着车辆联网程度提高,它还有助于识别和预防电子系统故障,保护车辆免受可能的软件攻击。

Qorivva MPC5746M MCU提高了汽车行业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其中包括4 MB的嵌入式闪存。新器件提供高于飞思卡尔基准产品MPC5674F MCU两倍以上的性能,同时保持了相同的功率预算,能够在车盖下严酷的电子环境下正常运转。该器件采用飞思卡尔新型55纳米非易失性存贮器(NVM)技术,预计今年下半年将新增一款带8MB闪存的300 MHz 四核平台,用于目前正在开发的下一代高度集成的动力总成系统。

飞思卡尔汽车MCU事业部副总裁Ray Cornyn先生表示:“汽车电子产品在满足消费者不断增加对降低油耗的需求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有助于发动机更高效地运行,既能节省燃油又不影响性能发挥。像我们新推出的这款MPC5746M MCU高性能多核解决方案,是帮助汽车制造商提高消费者燃油效率的关键。由于此器件基于行业标准的Power Architecture技术,因此我们的客户能轻松地使用业界最丰富的架构,广泛应用于各种网络、航空电子和工业应用,超前提供所需的创新技术。”

安全和安防

Qorivva MPC5746M是从一开始就按照ISO 26262标准进行定义和开发的SafeAssure功能安全解决方案。MPC5746M 的结构和设计过程有助于缩短设计时间,降低遵从ISO 26262标准开发汽车安全应用的复杂性。MPC5746M运用飞思卡尔在使用创新内存安全概念的多核安全平台领域的可靠专业经验,采用延迟锁步内核、端到端纠错码及数据校正防止重大故障等功能,使安全应用满足最严格的汽车安全完整性等级ASIL-D的要求。它还进行内存和逻辑嵌入式自测,以避免在功能逻辑和安全完整性机制中积累潜在故障。此外,还有专用监视器来监管时钟、发电和配电,以进一步增强MPC5746M以安全为导向的能力。

越来越多的汽车系统核心功能由电子元件来管理,飞思卡尔的SafeAssure计划根据ISO 26262标准来支持电子系统的设计,可以防止危险故障,即使出现这种情况,也能足以控制事态的发展。 MPC5746M MCU是飞思卡尔SafeAssure计划下推出的最新解决方案,SafeAssure计划包括MCU、传感器和模拟IC以及支持功能安全应用设计(包括培训、安全文档和技术支持)等一套广泛的解决方案。

现在随着车辆采用大量数据流媒体,安全性是汽车制造商在保护消费者的动力总成系统免受恶意、潜在、灾难性攻击时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飞思卡尔Qorivva MPC5746M MCU包括全面的片上安全功能(如带专用内核、专用SRAM的客户可编程硬件安全模块和加密模块)、闪存安全功能(如Flash审查支持)、先进的调试访问控制和安全引导模式。这种高级别集成使客户不需要外部组件,而只使用片上安全功能就能执行相同功能,从而降低了系统成本。

综合生态系统

MPC5746M支持广泛的生态系统,使其从竞争中脱颖而出。全套灵活的支持软件和功能包括业界领先的调试器、编译器和一种被称作ECAL的高级仿真和校准新环境。在该环境中,客户可以使用相同的硬件进行开发和校准。MPC5746M由 AUTOSAR实时操作系统和AUTOSAR MCAL 4.0驱动程序提供支持,二者也是最早支持多核汽车MCU 的产品。使用包括飞思卡尔和第三方工具的这个生态系统,有助于在样品研究和软件集成期间降低应用开发的复杂性、缩短调试/验证时间。

MPC5746M是飞思卡尔面向高级汽车控制应用的Qorivva MPC57XX系列的首款产品。Qorivva产品组合包括全系列先进的底盘和安全性、车身、动力总成和混合MCU。 Qorivva MPC57XX动力总成MCU专为全套动力总成应用而设计,包括内燃机(汽油和柴油)、高级混合动力系统(包括电机控制,以及充电和电池控制)和高级自动变速器控制。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90838-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