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走向大众化

发布时间:2012-4-18 12:01    发布者:1770309616
关键词: 大众化 , 计算机科学
许多计算机科学教授说大学生,不管学什么专业,都应了解基本的软件知识。但他们并没有说非得每个人都得擅长编程。相反,他们寻求教授“计算机式思维”——即应用编程语言的总概念。计算机科学走向大众化

1011480447411456.jpg

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院主任杰尼特.M.尹在2006年在一份声明称基本的读写能力应重新定义将对计算机(运用)过程的理解包括在内。她在声明中写到:“不仅仅对计算机科学家而言,更对每个人而言,计算机化思维是一项基本技能。就孩子的分析能力来说,除了读、写、算之外还应把计算机化思维加进去。”

然而,在这领域内很难达成一致意见。计算机化思维核心要素具体是什么?同样,学生到底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编程,在这点上也很难达成一致意见。

最重要的是,是否有必要给所有的学生教计算机化思维仍然未知。

大学阶段,计算机科学课程的设置主要是给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普及教育。在一些课堂上,学生一遇到主流语言就立马开始编码。而其他人则避开编程研究与计算机使用相关的社会和道德问题。

在卡内基.梅隆大学,非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会受邀尝试“计算机方针”。它以有关计算机的历史开始,但2周后,学生就要开始学习Ruby语言编程了。接着课程涵盖了重复、递归、数字随即生成以及其他专题。

101149192411613.jpg

教此课程的汤姆.可蒂娜说一些学生觉得这门可有挑战,特别是对于那些非科学、技术、工程或数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因为他们不适应“对精确性的要求”。

马萨诸塞州北部威顿学院的计算机科学教授马克.D.勒布兰克执教“诗歌导向的计算机”这一课程。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唯一的先决条件就是“热爱书面(数码)语”。

勒布兰克教授让他的学生学习Python语言的基础知识,这是软件行业使用的又一门现代语言。但是这门课程又与英语学院J.R.R.托尔金和盎格鲁-撒克逊文学这两门课程联系在一起。学生在计算机可上通过分析大量文本后可以把概念直接进行应用。这样看起来则更像是有关人文学科的教学大纲了。

勒布兰克教授说:“课堂上,我们接手问题。多数学生不知所措——‘从哪里着手呢’?”这就很有力的说明什么叫分解,他描述道分解即“把一个大问题切分为一些小的可解决的问题。”

勒布兰克教授估算每学期选课学生中只有5%的学生觉得“这比外语还难学”接着就退选。他认为威顿作为一所文科大学,其绝大多数毕业生将来的工作领域势必要求他们学一点编程。他说文科大学提供了“新手的安全之地”。
在其他多数校园内,计算机科学院介绍其计算机思维是通过尝试应用总概念而不让学生学习具有行业优势的编程语言来实现的。相反,学生学习能产生互动画面的视觉脚本语言。为中小学生开发的Scratch就是这样一种语言。

巴尔帝摩马里兰大学的计算机科学教授玛丽.德.贾丁斯说进行“计算机和编程介绍”课程时学院就用Scratch,这样学生可以尝试一些基本概念。这样,约1/4学期花在了编程上面了。

说道高校使用Scratch的原因所在时,她说道进入所有大学的学生都已经学习了高中阶段的课程诸如英语、数学、生物等,但他们中多数人还没有上过计算机课。

罗格斯大学计算机科学院领导迈克尔.李特曼十分赞同。他说道:“计算机化思维应在中学阶段就有所涵盖,但事实并非如此,这就是说我们计算机科学院必须得给他们提供相等水平的修复课程了。”

在爱荷华格林内尔学院,学生可以修“数码时代”课,这门课涵盖了“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伟大思想,强调了算术原则和社会意义。”但它不包括学习编程语言。

格林内尔学院计算机科学教授亨利.M.沃克说:“‘读写能力’意味着读和写,所以‘计算机读写能力’意味着在这个名义之下写编程是一项必备技能。然而,在这个技术年代里,对老百姓来讲,写不写编程不是那么的重要。”他更偏向促进“计算机流利化”,即编程时不需要完成任务就可活得技能。

总有一天,对计算机(运用)过程的理解对于各行各业的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对计算机的运用)要从高级技能跨越到必备技能的时间到底在什么时候现在还无从知晓。

翻译:孙辉
校对:andrebu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90425-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hyfly 发表于 2012-4-18 20:24:01
很多学计算机软件的学生听到写程度就害怕,估计原因就在于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