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解密亚马逊虚拟超级计算机

发布时间:2011-12-27 23:32    发布者:1640190015
关键词: 超级计算机 , 亚马逊虚拟
《连线》杂志网络版近日发表文章称,随着云计算的发展,企业必须建造自己的超级计算机的时代即将过去。利用亚马逊的EC2虚拟超级计算机,不但可以解决用户的大型计算问题,还可以节省巨额投资和漫长的等待时间。以下为文章内容摘要:
今年秋季,亚马逊(微博)在其EC2(Elastic Compute Cloud,弹性计算云)服务之上建立起一台虚拟的超级计算机。在全球超级计算机排行榜中,这台“不存在的庞然大物”的计算能力可以排在第42位。

这台虚拟的超级计算机也需要硬件支持,与其他实体的超级计算机一样,也是由一系列计算机组成。而这台虚拟的超级计算机意义非凡,它并不是由亚马逊独自使用,而是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的超级计算机。

亚马逊是云计算时代的代表性企业。连同其规模庞大的电子零售业务,亚马逊建立起一个全球性的数据中心网络,任何人都可以即时访问计算资源,包括虚拟服务器、虚拟存储、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在线服务。这个全球性的网络规模如此庞大,以致于可以运行地球上任何一台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这不仅说明了亚马逊服务范围的广泛,同时也表明,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人都可以运行一项超级应用,而无需亲自建造一台超级计算机。云计算服务公司Cycle Computing CEO詹森·斯杜威(Jason Stowe)称:“如今要运行一项大型应用,只需点击鼠标即可。流体动力学模拟、分子动力学模拟、财务分析、风险评估和DNA测序等,都可以通过亚马逊EC2来解决。”

使用亚马逊虚拟超级计算机的费用很低,至少与亲自建造一台超级计算机相比如此。今秋,Cycle Computing帮助一家制药公司在亚马逊EC2上建造一台虚拟的超级计算机,覆盖3万个处理器内核,一个小时的成本仅为1279美元。

斯杜威说:“未来5年至10年后,研究人员无需再建造自己的超级计算机,利用类似于EC2的服务即可。必须建造自己的超级计算机的时代即将过去。”

云计算只是炒作?

一些保守派肯定不同意这样的观点。上个月在旧金山举行的一次业界会议上,Cray和Penguin Computing等许多帮助建造超级计算机的企业坚持认为,云服务根本无法与超级计算机相比。Penguin Computing CEO查理·乌斯克帕德(Charlie Wuischpard)称:“通过云服务进行高性能计算仅仅是个炒作,至少目前还不成熟。”

但当前的事实是:人们已经在这样做。能够跻身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之列,说明EC2有能力与超级计算机相提并论。美国田纳西大学教授杰克·唐加拉(Jack Dongarra)称:“无需建造自己的超级计算机,亚马逊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名中,亚马逊的虚拟超级计算机可以排在第42位。排名首位的是日本的K Computer,每秒计算能力为10.51千万亿次(浮点性能),而EC2每秒计算能力为240万亿次。

但唐加拉称:“在超级计算机500强中,前25位均为专业性的超级计算机。但通过亚马逊,仍可以运行这些专业应用,只不过速度慢一些而已。确实有些研究人员追求每秒千万亿次的速度,但有些应用只需要每秒万亿次的速度。”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Penguin Computing本身也在提供在线超级计算服务Penguin-On-Demand。事实上,Penguin-On-Demand与亚马逊EC2并没有多少区别。Penguin Computing CEO乌斯克帕德也承认,亚马逊EC2与专业的超计算机算的差距逐渐在缩小。

20260101399683445.jpg

按需调整计算能力


无论如此,亚马逊EC2至少是一个选择,而且是一个很方便的选择。Cycle Computing帮助客户在亚马逊EC2上建造的虚拟的超级计算机覆盖3万个处理器内核,一个小时的费用仅为1279美元。

Cycle Computing CEO斯杜威称:“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如果亲自建造这样一台超级计算机,可能需要500万美元,甚至是1000万美元。期间,还要选择建造商,购买所有的硬件,组装等等,至少要等上6个月,甚至一年时间。”

斯杜威还称,等到自己的超计算机建造完毕后,用户的应用可能已经改变了。斯杜威说:“应用可能在不断演变,3万个处理内核可能已经无法满足需要。如果使用亚马逊的虚拟超级计算机,计算能力可以随时调整。”

斯杜威也承认,亚马逊EC2可能不适合处理某些特定的专业应用,但绝大部分应用都可以通过云服务来完成。与投入巨资、花费一年时间建造自己的超级计算机相比,使用云计算受到的一丝限制根本不值得一提。斯杜威说:“应用的处理速度可能会慢5%,但用户仍可以用上世界级的计算能力。”

新浪科技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84571-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