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疯狂裁员 富士康鼎力“接盘”

发布时间:2011-7-20 10:17    发布者:eechina
关键词: 富士康 , 思科
转载海外媒体报道

金融危机对高科技企业的影响还在延续。曾经的硅谷神话、全球规模最大的互联网硬件和相应软件提供商思科(Cisco)7月18日宣布将在全球裁员6,500人,同时将其一家拥有5,000名员工的海外工厂出售给富士康(Foxconn)。

大“瘦身”缩减开支

作为削减10亿美元年度运营开支计划的一部分,思科此次裁员6,500人,涉及全球所有业务部门,其中包括约2,100名自愿参加提前退休计划的雇员。裁员还将涉及约15%的副总裁及以上级别的高级雇员。此次裁员总人数约占思科全职雇员总数的9%。

不仅如此,思科更计划向富士康出售其位于墨西哥的机顶盒制造工厂。作为出售协议的一部分,思科将把该工厂5,000名工人“转移”给富士康。这意味着思科此次裁员数量将达到史无前例的11,500人。截至今年4月底,思科共有73,408名员工。如此计算,此次思科裁员规模高达15.7%。

美国、加拿大及其他几个国家的被裁雇员将在下月第一周得到通知。

曾经担任电脑巨头王安副手的思科首席执行官(CEO)钱伯斯(John Chambers)认为,王安电脑时期的5,000人大裁员让他感到“比死还难受”,他曾发誓,“以后再也不会做这样的事情”。如今,他显然步了王安的后尘。

钱伯斯在金融危机前期认为思科的问题在于发展还不够快,所以借助美政府的刺激计划,于2009年积极进入30个全新市场,不过美国政府的刺激计划显然未能明显持续奏效,导致钱伯斯不得不做出裁员的举动。

这是思科历史上的第二次大裁员。在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之际,曾经是全球市值最高的高科技企业的思科市值蒸发80%,宣布裁员8,000人,当时思科员工总量为4.4万人。

疯狂并购 后遗症凸显

此次裁员也可以看做思科近两年业务发展受挫的表现。“思科已经连续4个季度利润低于预期了。”赛迪顾问通信产业研究中心咨询师温昕煜表示。

2011财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思科利润出现同比下滑。2011财年第四财季,思科预期营收同比增幅仅2%,即营收在108 .4亿元至110.5亿美元之间,低于分析师115.9亿美元的平均预期。

今年以来,思科股价已经累计下跌了24%。而在思科宣布裁员后,思科在纳斯达克交易市场收盘报15 .44美元,下跌0 .16美元,跌幅0 .99%,这已经相当接近过去一年内思科的股价最低点14.78美元。

分析人士将思科收益的下滑归咎于其进入周边市场雄心勃勃的行动:思科两年内进行了145次收购,这些收购的业务将思科从其核心的路由器和交换机业务中分散了精力,而且还因为其浮肿的管理结构导致了缓慢的决策过程。———就在三年前,钱伯斯还骄傲地表示,思科是极少的能够“每次收购都获得成功的企业”。

如今,这家互联网巨头已经到了必须“瘦身”聚焦主业的时候,今年4月,思科关闭了旗下数码相机公司Flip,并裁员550人,由此拉开裁员大幕。钱伯斯说:“我们过于复杂。你们将会看到我们进行瘦身,并更加专注。”

惠普华为蚕食市场

钱伯斯还不得不正视思科市场被蚕食的窘境:惠普收购了3C om,全面替代思科产品向客户提供集成解决方案;IBM贴牌销售思科主要对手Juniper的网络产品。

在此之前,思科每年通过这两家公司转售的网络设备高达数十亿美元。

Dell‘Oro今年5月份发布的报告显示,2011年第一季度,以营收计算,思科在全球交换机市场的份额同比下降5.8%至68.5%,而惠普则从9.5%上升到12%,Juniper从1.5%上升到2%.

市场调研公司IDC则指出,2010年路由器收入占思科营收的16%,思科路由器的全球市场份额从2006年的66%下降到2010年的55%。在网络安全硬件市场上,思科的市场占有率也下降了10%以上。

在企业网业务的竞争上,华为也对思科虎视眈眈。去年,华为建立了全球企业业务部,集中于企业和政府机构,这被认为是10年前华为进入美国后对思科构成的最有力威胁。

证券行业充斥着一片悲观之声。瑞穗证券美国分析师马克里斯7月19日重申了对思科股票的“中性”评级,马克里斯认为,思科产品线中仍然缺乏软件和服务,仅仅依靠裁员并不足以解决思科在基础战略方面面临的问题。

马克里斯表示:“我们的看法是,目前判断思科营收增长放缓尚为时过早,同时也无法确定思科此次转型是否能推动其复苏。”

富士康接盘意在订单

借思科全球战略调整、大裁员之际,富士康“吃”下了思科在墨西哥的工厂,并接手5,000名员工。

富士康的董事长郭台铭很会在产业震荡中寻找机会。当惠普持续淡化PC制造业时,富士康接了其在澳大利亚等地的工厂;当索尼为追赶三星而淡化电视制造时,富士康接下其墨西哥组装厂。

此次收编思科的动作可以说传递了郭台铭的焦虑:这并非纯粹的规模扩张,而是伴随着订单争夺,隐含着业务调整与转型。鸿海从生产电视按钮、连接器起家,经逆向整合,先后进入零部件、整机。但4年前,其业务仍侧重消费电子与手机,摩托罗拉曾是最大客户。

但摩托罗拉的衰败与经济危机重创了富士康,导致2008年业绩出现巨幅下滑。情急之下,郭台铭奋力抓住了乔布斯和苹果公司,继续站在全球代工业之巅。

这还远远不够。“血汗工厂”、“十三跳”的悲剧事件给富士康带来巨大压力,并波及苹果。后者早已开始考虑将部分订单转移给更多伙伴。几天前,另一家代工巨头台湾和硕传出消息称,已获iPhone 5的部分订单。

郭台铭一直没忽视拓展新业务。早期他给了老同学林百里(广达董事长)面子,没去抢PC代工生意,但近年来他开始“威胁”林百里,庞大的重庆基地已捆绑住惠普。同时开始通过收购面板业务强化电视代工,收购索尼墨西哥厂,一举吃下后者订单。

这类直接面向普通消费者的产品生意,利润不高,无法解决短期面临的边际效益递减压力。郭台铭急需在利润更高的代工市场获得竞争力。收编思科墨西哥厂,则似乎流露出这一动机。郭台铭每开辟一处新地盘,都要力争做到全球前三,如今面临业务调整压力,这位富士康的创始人一定不会放过机会。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71107-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