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毙本·拉登:奥巴马做到的 为什么小布什做不到

发布时间:2011-5-7 12:56    发布者:Liming
关键词: 奥巴马 , 本·拉登 , 小布什
核心提示:但由于奥巴马采取现实主义外交,无形中减少了巴基斯坦一类国家对被逼改朝换代的担心,令美国采取非常措施时顾忌更少,因为奥巴马明白他的行为再横蛮,也不会触及对方的最核心忧虑。
untitled.bmp

本文来源:《南方都市报》2011年5月4日AA24版,作者:沈旭晖 系香港教育学院文理学院副教授,原题:《拉丹之死:奥巴马做到的,布什做不到?》

本·拉丹(编者按:即本·拉登)死了,白宫门前一片欢呼,青年居然唱起超级老歌《Na Na Hey Hey Kiss MeGoodbye》,仿佛打赢了一场大战争。虽然反恐战争不可能有胜利者,但拉丹之死起码是奥巴马的一大胜利。笔者刚在华盛顿访问了布什时代的高层助理国家安全顾问Elliot A bram s,探讨奥巴马和布什外交的分别,当时这位负责中东事务的新保守主义健将还极力证明他们的政策比奥巴马好,但拉丹的死,却恰巧反映奥巴马的一套可能更务实。

布什的外交政策,讲求利益之余,也强调推广普世价值的使命,ElliotAbrams作为专职推广中东民主的官员,认为今天的中东抗议运动有布什的功劳。奥巴马任用的外交高层则以现实主义见称,也就是像昔日的基辛格那样,单单高举国家利益,在其它地方开宗明义充满弹性。布什视“拉丹主义”为一项意识形态,把拉丹的支持者、同情者均视为敌人,奥巴马则把消灭拉丹当作一项符合国家利益的战略任务,与不少被布什列为敌人(或潜在敌人)的国家或团体改善关系。这对国际关系层面未必有实时影响,但对情报工作则颇有功效。在布什时代,美国经常动用军队在阿富汗———巴基斯坦边境直接执行任务,因为情报一直说拉丹藏匿在边境山区,而据美方宣传,军队除了找人,也会一并宣扬美国价值。奥巴马上台后,却大举增加了没有人性接触的“无人驾驶空袭”(drone attack,或称斩首袭击)次数,由于这没有人操作的工具不受国际法监管,一方面让他避开了法律制约,另一方面减少了美军伤亡,并加强了对方领袖的心理压力,因此暗杀了不少基地组织高层,尽管这存在不少道德问题。当美国批评以色列暗杀哈马斯领袖时,以色列人最忿忿不平,因为奥巴马的drone attack更干净利落。

布什和奥巴马都曾批评巴基斯坦反恐不力,奥巴马没有在外交上搞单边主义,却更放手让情报人员活动,惹起的外交麻烦比布什更多。拉丹被杀前数月,美国驻巴基斯坦外交官戴维斯(Raymond Davis)在闹市枪杀两名本地人,引起反美风潮,民间一片杀人填命的呼声,奥巴马却极强硬地要把他引渡回美国。后来外电透露,这人就是中央情报局驻巴基斯坦的总管,杀人是执行反恐任务,也许是拉丹在闹市身亡的先声。美国特工击毙拉丹说是有巴基斯坦配合,但很可能是独力完成,行为明显属境外袭击,设想若情报失误,可构成严重外交事件。

那我们有什么启示?可以说,没有布什的新保守主义,就没有奥巴马击毙拉丹的政绩,起码这次拉丹藏身情报的源头据说源自布什设立的关塔那摩监狱,而讽刺地,关闭关塔那摩正是奥巴马竞选时的头号政纲。但由于奥巴马采取现实主义外交,无形中减少了巴基斯坦一类国家对被逼改朝换代的担心,令美国采取非常措施时顾忌更少,因为奥巴马明白他的行为再横蛮,也不会触及对方的最核心忧虑。根据同一现实主义方略,奥巴马对中东国家和组织的怀柔,令美国增加了一些新情报合作,对确认拉丹不在西北边境也有一定帮助。

Elliot A dam s自信地说,奥巴马在中东民主风波的表现太软弱了,居然让英法等北约盟友批评美国不够果断,加上经济不景,相信选民会逐渐离弃奥巴马路线。但通过拉丹之死,奥巴马却充分表现了现实主义对选民的吸引力:在中东抗议浪潮中,美国支持有利国家利益的独裁政权,不会刻意促进民主化;在反恐战线,美国只会针对有象征价值的目标,不会挑衅愿意和美国互不侵犯的激进组织,因为现实主义者深信莫说布什式反恐不能促进民主,就是能,但要死那么多美国人,他们也情愿让全球独裁下去。拉丹之死不会助长美国的全球霸权,只会令奥巴马的外交政策更务实,更少价值取态。至于探讨拉丹之死是否隐含了社会不公义这类哲学学究问题,正如电影《狮入羊口》(Lions for Lam bs)反映,决策者是无须感兴趣的。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64645-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