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蓝牙对工业物联网(IIOT)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10-10 15:25    发布者:成都亿佰特
关键词: 蓝牙 , 工业物联网
蓝牙是一种收到市场广大认可的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并且得益于Mesh组网、低功耗和传输速度快等方面的优势,蓝牙在工业物联网中也起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此外市场上的无线连接技术有着很多的种类,每项技术都这其优缺点和使用环境,包括wifi、蓝牙、3G、4G和即将大范围商用的5G。此外,还有低功耗广域网(LPWANs)、卫星通信和RFID

  在工业和企业环境中,Wi-Fi一度是其他技术难以替代的。它的成本性价比高,具备优良的性能,并且可以借助Mesh网络系统轻松扩展到大型物业和设施,但它只能适用于室内应用。另一方面,蜂窝连接则成本过于高昂。这对于消耗大量流量的应用而言,成本效益并不高。
  蓝牙目前已经在消费市场,在移动设备与智能设备连接、无线音频和类似功能等应用中普遍使用。例如,大多数智能手机和智能扬声器都内置蓝牙,允许用户同步设备远程播放音乐和媒体。
  蓝牙相比于其他连接技术往往有更多的限制,特别是当涉及到技术的有效操作范围方面时。
  然而,最近这种情况开始发生改变。得益于技术的进步(蓝牙Mesh网络)以及蓝牙技术联盟的造势下,人们对它的认知度也在不断提高,在工业物联网方面,蓝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性价比。
  是什么使蓝牙成为IIoT应用的理想选择?
  蓝牙的许多固有限制只体现在消费者应用程序中,并且,是在该技术的旧版本中。
  例如,蓝牙无线连接的距离并不长,大多数人认为最大支持距离只有几米。
  实际上,蓝牙可以在更远的距离上工作,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比如工业环境)也能表现良好。最新的标准蓝牙5.0支持远程模式,可用于传输长达1.7公里的信息。
  蓝牙技术可以连接的设备数量和通过标准传输的数据量几乎没有限制。此外,蓝牙的安全性能也不错。
  蓝牙也是一个相对低功耗的系统,可以维持较低的运营成本。如果有几十台在线机器使用该技术时,这种效益尤其明显。
  蓝牙也可以很容易地与现有的设备相结合。在很多情况下,没有必要升级、修改或交换现有软件。串行端口经常用于工业应用,蓝牙由于其串口配置文件(SPP)而与这些硬件兼容。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蓝牙可以通过接收器检测并纠正错误。这意味着,前向纠错(FEC)可以避免失误,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在实时测量必须精确的工业空间中,这是非常重要的。
  蓝牙Mesh网络
  除了功能多和蓝牙5.0的推出,Mesh能力的引入确实增强了该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潜力。
  2017年7月启动的蓝牙Mesh结构革新了大多数设备共享的一对一连接,实现了多对多的设备连接。
  这意味着,就像传统的Mesh网络一样,蓝牙Mesh为这项技术及其支持者提供了更大规模的通信。蓝牙可用于支持高容量系统,这正是智能建筑和智能工业应用所需要的类型。它允许成千上万个设备有效地相互通信。
  蓝牙技术联盟市场开发高级主管ChuckSabin表示,“蓝牙Mesh网络非常适合于控制、监控和自动化系统。”
  除此之外,蓝牙技术联盟还宣布了一项新的定位功能,即AOA/AOD定位,进一步改善了其定位服务支持的技术。通过识别蓝牙信号的方向并将其与已知信息进行比较,它为基于位置的应用程序提供了“厘米级”精度。
  该技术可以有效地用于低成本的精确室内定位和资产跟踪解决方案。
  上述的种种都有效的推动了蓝牙在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蓝牙技术联盟预测,到2023年,蓝牙智能建筑定位服务设备的年出货量将增长7倍,蓝牙智能产业设备的年出货量将增长5倍,蓝牙企业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将增长3.5倍。
  在IIoT领域中,蓝牙下一步是什么?
  IIoT和蓝牙在广泛应用时将面临的最大障碍是大众对这项技术的误解。
  不过,近年来,这些现象已经开始消失。
  最新的标准大大提高了操作范围、传输速度,引入Mesh网络实现了多对多的应用程序,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可以在纽扣电池上运行蓝牙设备数月或数年。
  所有这些,再加上其无线通信的可靠安全性和可扩展性,使蓝牙成为工业组织非常理想的解决方案。
  至于这项技术将如何给IIoT市场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它将获得那些过去没有既得利益的玩家的青睐。在当今瞬息万变的数字化和超高速市场中,很难否认IoT的便利性和价值。
  蓝牙将提供一个可靠,可拓展的低成本解决方案,以加强整个工厂和设施。在未来,这些建筑和工厂将依靠这种技术来成长和发展。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605060-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