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创新驱动仅一公司智能化发展

发布时间:2020-8-14 11:06    发布者:云台
    作者:e-works 王阳 坐落于江苏丹阳的仅一联合智造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定制化装备解决方案的制造企业,也是一家为药品、乳品、保健品等行业提供包装技术和设备的隐形冠军企业。 成立于1992年的仅一公司,从包装设备行业起家,凭借对技术的不断投入和探索,仅一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包装机,并打造了全自动化包装技术解决方案。
    在仅一的客户名单中,不乏哈药集团、扬子江药业、伊利、蒙牛、雀巢、飞鹤、同仁堂、安利、汤臣倍健、宝洁等国内外知名企业,通过提供工程设计、设备采购、核心设备设计及制造、现场安装调试及项目管理等全套服务,仅一为不同类型客户设计、制造了数百条自动化生产线。
    为洞察仅一公司的创新发展之道,e-works记者对话了仅一联合智造有限公司创新平台总监蒋星波先生。在互动访谈中,仅一用他们的创新发展历程展现出——实现设计自动化、提升产品竞争力、保持企业快速增长,其实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这其中,“设计创新”成为仅一智能化发展进程中至关重要的一剂良方。
江苏仅一联合智造有限公司“一号园”

客户需求倒逼仅一公司转型升级
    从最早为洗衣粉行业提供包装设备,到为乳品、调味品等行业提供软袋包装生产线,再到为药品、乳品、保健品等行业提供完整的包装解决方案,随着仅一的服务门类和领域不断拓展,客户层级也在不断升级。
    2001年,宝洁公司开始使用仅一的设备,结束了宝洁公司不使用国产包装设备的历史,此后联合利华、花王等也陆续成为仅一的客户。加上仅一涉足越来越多的细分行业,其提供的包装设备基本上都需要定制化开发。
    客户的需求也愈加严苛。发展早期,仅一的客户以日化行业为主,它们的需求是自动化连续生产、是计量和充填的准确;后来仅一进入食品行业,客户还要关注零部件的材质、生产环境等;再后来仅一进入药品行业,客户则对合规性和连续稳定生产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典型的非标装备制造企业,要满足各类客户不断升级的需求并不容易,仅一必须在发展过程中随之转型升级。而升级的基础,需要一整套创新工具和系统来支撑。
仅一打造的自动化包装设备和生产线
    实际上,2000年前后,仅一就开始通过电子文档、电子图纸和电子邮件的应用,实现与客户交流的电子化,跨越距离、提升效率;此后,仅一构建了以ERP为核心的各类信息化系统,让订单流程更加规范,保证了客户项目的交付效率;如今,随着IT技术的发展,仅一建立了移动端的工具,让客户可以获得远程在线支持,同时全面应用了创新设计手段,让员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提升客户体验上。
   在蒋星波看来,如今技术的迭代非常快,跨界应用也越来越多。靠单一技术持续占领市场的时间越来越短,很多设备和技术不再是解决某一行业的问题了,而是在解决所有行业中的某一类问题。这个过程中,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创新平台为仅一插上“智造”翅膀
    在仅一的发展历程中,“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始终。仅一甚至采用全员营销的策略,让所有员工都能直接接触客户、倾听客户的声音,以驱动产品不断进步和完善。
    这意味着仅一的每一位工程师可能是销售顾问,而销售顾问也可能身兼市场推广的职责。与此同时,仅一公司采用“并行护航”的模式,即了解客户需求、项目设计、审批等工作同时进行,采购定单正式生效前设计流程也已经完成,设计BOM可直接转化成生产BOM,并立即进入加工生产、组装及验收等环节。这就要求仅一在业务的各个环节都具有极快的响应速度,同时具备强大的设计制造一体化实力,才能保证产品和项目的顺利完成。
    仅一的做法是专门设立“创新平台总监”一职,推动企业创新平台的建设。仅一将所有可以促进创新的工具和系统都统一到同一平台中,而不至于软件系统之间彼此独立和分散。
    简单来理解,仅一的创新平台是一个软硬件横向联合体,凡是与研发设计有关的项目与资源,都属于这个创新平台的服务范畴。身肩创新平台重任的蒋星波,是这个平台的组织者和搭建者,以解决企业所面对的创新挑战,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并组织IT部门和供应商完成实施。
仅一联合智造有限公司创新平台总监蒋星波接受e-works采访

欧特克解决方案引领仅一设计创新
    在仅一的创新平台中,欧特克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蒋星波介绍,仅一采用了欧特克全系列的产品设计与制造软件集,包括以Autodesk Inventor作为三维设计软件,以Autodesk Vault来进行设计数据管理,在加工制造环节使用Autodesk PowerMill和Autodesk Feature CAM等产品,从设计到管理再到最后的加工制造,实现了统一的数据源;当参数化设计完成后,生产、计划、装配以及加工制造等所有环节均可自动完成,真正实现了全数据贯通;除此之外,在欧特克设计与制造软件工具集的基础上,仅一的工程师通过虚拟化和云技术,可以随时随地的协同工作。
    起初,仅一选择行业最通用的AutoCAD作为二维设计工具,随着客户需求的不断提升,设备越来越复杂,仅一将AutoCAD升级成了Inventor。
    作为一款灵活易用的三维设计软件,Inventor非常符合仅一的要求。尽管需要给不同客户提供定制类装备,但仅一所提供的自动化包装产品并不是完全的非标定制,每条生产线的结构大致相同、模块类似,因此,使用Inventor参数化设计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设计研发的效率。
仅一借助Autodesk Inventor Nastran实现产品的仿真分析
    在仅一打造创新平台过程中,数据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2016年,仅一正式部署Autodesk Vault作为设计数据管理系统,与 Autodesk Inventor、AutoCAD以及Microsoft Office等工具无缝集成,帮助设计团队跟踪工作的进展、在多用户环境中保持对版本的控制。更重要的是,通过Vault整合产品信息,可以帮助设计团队组织和重用设计,从而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蒋星波谈到,“最近几年,因为全面应用了参数化设计方案,仅一的出图效率大幅提升,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提升客户体验上:更好的零部件加工效果,更加可靠的机加结构,更轻便更新颖的增材设计都开始在我们的设备中得到应用。欧特克软件的多样性、全面性和扩展性给我带来很大的帮助。PowerMill的加工制造、Nastran的分析、Fusion的3D打印设计等等,这些工具虽然不是天天会用到,但是却经常在关键的时刻,给仅一的产品带来提升。”
    基于欧特克系列解决方案打造的设计创新能力,仅一尝到了诸多甜头:
    首先,实现了无纸化管理,整个公司的纸张用量明显减少。在所有图纸变成电子化审签、车间无图纸制造之后,仅一每年可以节省15万张的A4纸(其中A3、A0等图纸折算成A4大小),相当于保护了50棵20年树龄的树木;
    其次,大量减少图纸的版本错误,有效缩短了产品设计制造的周期。在应用Inventor参数化设计和Vault数据管理功能之后,大幅减少了项目设计出图的工时,通过多个项目的对比,出图时间只有原来的32%。原来1个多月的设计出图工作,现在只需要1个多星期就可以完成;
    更重要的是,基于Vault集成了企业ERP系统,打通设计和生产制造全流程。从公司整体订单情况来看,技术人员单位时间的产出率提升到了原来的1.61倍,带动了整个公司的营业额和效率一起提升。

打造数字孪生“梦工厂”
    2019年,仅一公司整体搬入“一号园”——总投资3.5亿元、占地120亩,集科技、节能、生态、人文为一体的全新办公生态系统。作为平台型产业园区,仅一“一号园”致力于为客户提供自动化的工厂设备和服务,并打造成体验和展示中心。
    随着“一号园”的入驻,仅一提出了“131平台化”战略: 既1种能力:拥有通过多专业方面的智能制造技能,提升企业绝对竞争优势并持续盈利的这一综合能力。
    3种表达模式,“一号园”通过这一能力直接销售其生产出的产品和服务;“一家园”通过这一能力,打造出智能化的标杆工厂,为客户直接提供性价比极致的产品和服务。“一方园”通过这一能力,帮助值得帮助的本来已初步成功的人和团队,让他们有机会在某一产业成为中国行业的领先者。
    1个优先,优先参与在丹阳落地的项目,以实现资源共享、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投入成本、减少重复投资。
    为配合公司的131发展战略,仅一的创新平台也需要有对应的扩展和布局——一方面,将产品服务范围从设备和生产线扩大到整个工厂,打造可以快速构建的数字孪生工厂,实现全面的仿真和运维;另一方面,为支撑平台化战略的落地,仅一的创新平台将从服务自身需求扩展到服务131模式中的所有主体。
仅一的设计创新未来发展方向
    蒋星波坦言:“上述两个方向的发展,都离不开欧特克的技术支持,数字孪生工厂会以BIM技术的深化应用为基础,而云端的参数化和协同平台也是欧特克一直引领的方向。”
    蒋星波还特别提到了欧特克团队和欧特克中国研究院对仅一的支持,在仅一创新平台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成功经验和成熟标杆,通过与欧特克技术和市场团队的交流,让仅一获得了很多的灵感,也确保创新平台的建设走在正确的路上。
    更值得一提的是,欧特克中国研究院的专家们还给了仅一很多前沿的引导,让仅一可以更好地了解欧特克乃至业界的技术发展方向,提前布局创新平台目标,实现企业的稳步创新和发展。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599720-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