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C与蓝牙:互补还是竞争? 二者在汽车中都有独特优势

发布时间:2011-3-24 11:08    发布者:嵌入式公社
关键词: NFC , 蓝牙
作者:LUCA DE AMBROGGI

汽车电子领域,连接性这一块急剧扩张,预计将进一步促进汽车使用更多的半导体

尤其是,蓝牙与近距离通信(NFC)是面向汽车连接性的两种主要无线技术。它们有相似性,也有不同之处,这将决定它们在汽车应用中的使用方式。

蓝牙变得无处不在

蓝牙,连同Wi-Fi,是最多样化的无线技术,已被用于多种产品之中,从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以及平板电脑。得到各种设备如此广泛的使用,使蓝牙成为汽车整合的优先无线技术。消费与移动设备增强现有的汽车信息娱乐系统,这是一个明显的趋势。

2010年,美国有93%的汽车都提供蓝牙,许多车型把它作为标准配备,由此可见蓝牙的巨大成功。通用汽车开始把蓝牙与OnStar捆绑在一起。OnStar是多数通用汽车车型的标准配备。据IHS iSuppli公司的信息娱乐技术可获得性数据,在其追踪的九个核心国家2010年上市销售的所有车型中,69%以上都提供蓝牙。据IHS iSuppli公司数据,目前蓝牙的全球配售率约为24%,到2017年将上升到59%。

可见,蓝牙已经成为事实上的车内无线连接标准,主要用于满足手机免提通话的需要。同时,有新的或成熟的替代性蓝牙规范支持数据连接,面向智能手机提供的音乐、短信、基本控制功能和移动应用。

NFC在汽车领域取得有限成功

NFC是飞利浦电子与索尼开发的技术。顾名思义,NFC是一种连接技术,允许4-8英寸(10到20厘米)范围内的设备实现互连。

速度快,操作方便,安全性高,使得该技术适用于强调安全的通信,如货币交易、私人数据收集、票务与一般的信息交换。

表3所示为NFC的特点,以及与蓝牙4.0规范的对比。

image006.jpg

NFC的主要优点是其内在的安全性水平。该技术的通讯距离有限,而且单一的点对点连接也限制了遭到拦截的可能性,因此比较安全。此外,NFC技术支持高级加密,这使得基于NFC的系统适合于金融与其它类型的安全交易。

尽管有这些优点,但IHS公司认为汽车不会驱动NFC市场增长。车内应用仍然有限,而且以安全应用为主,如汽车钥匙或发动机防盗锁止系统。蓝牙等技术已在汽车中得到广泛应用,与目前这些已经可用的可靠技术相比,NFC将会增加这些应用的价值。

NFC技术的市场推手,现在是而且将来仍将是手机。预计NFC将很快集成到大批手机之中,到2014年以前将达到2.2亿部左右。

汽车解决方案

显然,一旦NFC成功地在手机领域得到大规模应用,汽车也将利用该技术,从而允许在车内进一步集成智能手机等设备和相关应用。

至于现在,宝马等整车厂、Continental 等一线零部件供应商和NXP等半导体提供商,已经把NFC用于汽车解决方案之中。这三类厂商,以及其它实体,正在汽车应用中率先采用NFC技术。

NFC在汽车中的主要用途:

◆汽车进入与汽车安全
◆根据不同的司机来安排汽车内部设置,如信息娱乐、远程信息处理、发动机/底盘设置和优先配置
◆用户鉴别——汽车租赁
◆缩短设置时间,支持无线通讯——如Wi-Fi和蓝牙

互补技术

IHS公司预计,NFC技术在汽车领域将是一项补充性技术,并将与蓝牙和Wi-Fi等目前比较成熟和普及的技术共存。因此,蓝牙和NFC将互相补充。

NFC的高安全性可以保证更多应用在汽车中更加安全地运行,而且更快的设置时间,也将允许其它无线技术利用NFC识别速度较快的优点。

最后,从成本来看,据NFC论坛,把NFC集成到蓝牙或其它无线技术之中,不作为独立设备使用,其成本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对单位成本的影响只有0.50美元左右。例如,把小小的NFC IP模块集成到蓝牙芯片组上面的一个小角落,将使总体材料成本降低,并将允许使用系统芯片(SoC)连接,代替成本较高的事实上的外部连接器

Luca de Ambroggi是IHS公司的汽车电子资深分析师。

如欲进一步了解该主题,请订阅IHS iSuppli公司的Automotive Research Portal—Components & Devices服务。关于该服务的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www.isuppli.com/Automotiv ... ts-and-Devices.aspx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59722-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