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推出全新Thunderbolt 4,重新定义高效简洁PC连接生态

发布时间:2020-7-9 09:34    发布者:eechina
关键词: Thunderbolt
2020年7月8日,英特尔揭晓了有关下一代通用线缆连接解决方案 Thunderbolt 4 的全新细节,旨在提高最低性能要求,扩展相关功能以及更好地符合 USB4 规范要求。Thunderbolt 4 将开创性地提供具有多达 4 个 Thunderbolt 端口和长达 2 米通用线缆的坞站。Thunderbolt 4将会首次集成在秋季推出的搭载最新英特尔移动处理器平台(代号为“Tiger Lake”)的PC产品上。

image002.png

英特尔还宣布推出 Thunderbolt 4 控制器 8000 系列,该系列兼容数亿台采用Thunderbolt 3端口的 PC 和相关配件。Thunderbolt 4 开发人员套件和认证测试现已上市。

“Thunderbolt 为消费者提供了适用于各种设备的领先连接标准,帮助改进计算体验,通过USB Type-C实现简单性、并具备性能和可靠性方面的出色优势。Thunderbolt 4 的到来彰显了英特尔如何引领 PC 生态系统向真正的通用连接解决方案迈进。”——英特尔客户端连接部门总经理 Jason Ziller
重要意义:Thunderbolt 产品可提供始终如一的行业领先功能,通过一个 USB Type-C 端口将计算机与数据和视频相连,并能轻松供电。用户可以连接强大的 Thunderbolt 坞站、显示屏、快速存储或各种USB 配件,打造整洁的工作空间。为了确保一致的一流  体验并轻松兼容各种产品类型和制造商,英特尔与计算机生态系统、配件和线缆合作伙伴密切合作,以便对所有 Thunderbolt 产品进行强制认证。

image003.png

Kensington 副总裁兼总经理 Ben Thacker 表示:“我们认为 Thunderbolt 4 将成为 PC 和 Mac 配件制造商的转折点,帮助其提供一套行业领先的产品功能和一致的用户体验。Thunderbolt 4 的技术进步将帮助 Kensington 重新定义未来的现代工作空间。”

联想 PC 与智能设备集团商用产品副总裁 Jerry Paradise 表示:“凭借全新的功能和最低要求,Thunderbolt 4 将为 IT 客户和最终用户提供所需的绝佳体验,并提高其工作效率。联想非常期待与英特尔开展合作,通过推出采用Thunderbolt 4端口的 PC 并扩展 Thunderbolt 配件组合,加大我们对 Thunderbolt 的支持。”
优势:Thunderbolt 4 构建于 Thunderbolt 3 的创新基础之上,可提供真正的通用线缆连接体验。Thunderbolt 4 提供 40 Gb/秒的连接速率,通过单个连接进行数据、视频传输和供电。它是迄今为止非常全面的 Thunderbolt 规范,符合广泛的行业标准规范,包括 USB4、DisplayPort 和 PCI Express (PCIe),并且完全兼容前代 Thunderbolt 和 USB 产品。Thunderbolt 4 认证要求包括:
        相比 Thunderbolt 3,最低PC视频规格和最低PC数据规格的要求提高一倍。
o        视频:支持两个 4K 显示屏或一个 8K 显示屏。
o        数据:PCIe 传输速度高达 32 Gb/秒,存储传输速度高达 3,000 MB/秒。
        支持具有多达 4 个 Thunderbolt 4 端口的坞站。
        PC 至少可以在一个计算机端口上充电 。
        连接 Thunderbolt 坞站后,通过触摸键盘或鼠标将计算机从睡眠中唤醒。
        需要基于英特尔 VT-d 的直接内存访问 (DMA) 保护,以阻止物理 DMA 攻击。更多信息请参见 Thunderbolt 安全性简介。

image004.png

何时上市:今年晚些时候,英特尔将提供全新的 Thunderbolt 4 控制器 8000 系列,包括:
        面向计算机制造商的 JHL8540 和 JHL8340 主机控制器
        面向配件制造商的 JHL8440 设备控制器

此外,采用 Thunderbolt 4 端口的首款计算机和配件预计在今年晚些时候上市,包括基于代号为“Project Athena”的英特尔创新计划的笔记本电脑。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595646-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