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vell推出业界首款双端口400GbE PHY

发布时间:2020-3-18 20:09    发布者:eechina
关键词: 100GbE , 400GbE , PHY收发器 , 千兆以太网
支持100G串行I/O接口和MACsec安全性能,可实现在数据中心和云端的高密度部署

Marvell发布业界首款具有100GbE串行电气I/O接口容量的双端口400GbE(千兆以太网)PHY收发器,旨在推动下一代安全高密度光学基础设施发展。数据量的快速增长,不断给数据中心和云供应商提出前所未有的新需求,从而刺激了对于可提供更高吞吐量及能效的创新技术的需求。Marvell全新PHY设备具有100G串行I/O接口,可使数据中心网络上的面板带宽增加一倍,同时降低总功耗和单位比特成本(cost per bit)。这款新设备采用256位MACsec加密技术,可确保加强点对点安全性,同时采用符合C类标准的高精度时间同步协议 (PTP) 时间戳,进一步增强同步性能,并以Marvell业界领先的112G PAM4 SerDes技术,实现高密度400GbE和100GbE部署。

Marvell_88X9121P_PHY.jpg

100G串行电信号传输光模块的到来,使电气和光学 I/O 接口速度的 1:1 映射成为可能。由此,400GbE光模块内部不再需要额外的电路,即可实现从50G 电气I/O接口到100G Lambda光学I/O接口的转换,从而有效降低成本和功耗。Marvell率先面向市场推出具有100G串行I/O接口的PHY收发器,奠定了其在这一转型过程中的领先地位。此全新PHY收发器针对云端和数据中心应用,为网络OEM提供了开发QSFP-DD和OSFP外形规格高密度双端口400G/八端口100G光模块所需的尖端技术。

Marvell最新的双端口400GbE MACsec PHY 88X9121P支持基于50G PAM4和100G PAM4的400GbE、200GbE和100GbE部署之间的转换,可实现当代交换机ASIC与下一代光学器件之间的双向互连。88X9121P与最新发布的88X7121P在封装及软件方面相互兼容,可提供无缝升级路径,实现快速向具有100GbE串行 I/O接口的光模块迁移。

Marvell网络事业部执行副总裁Faraj Aalaei表示:“Marvell此次推出的双端口400GbE PHY基于功能丰富的100G串行I/O接口,在全球数据中心和云计算领域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下一代交换机解决方案所需的高密度光互连来说,向100G串行信号传输的过渡至关重要。数据中心和云供应商希望为客户提供更大的计算带宽和更高的效率,为此,Marvell 推出了最新的 PHY 收发器,助力行业向基于 100G 串行 I/O 接口的光学器件过渡。”

Marvell中央工程高级副总裁Sandeep Bharathi表示:“Marvell在SerDes技术创新方面拥有深厚积淀,SoC 设计和以太网专业知识进一步强化了这一优势。Marvell 最新的PHY收发器设备将先进的FinFET工艺中顶尖的112G PAM4 SerDes解决方案,集成到业界首款具有100GbE串行I/O接口的双端口400GbE MACsec PHY中,巩固了Marvell在SerDes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Linley Group首席网络分析师Bob Wheeler表示:“我们将100Gbps串行I/O接口的数据传输速率视为基本速率,在此基础上,预计到 2023 年,400GbE 端口的出货量将达到 650 万。Marvell的全新PHY是开启100Gbps串行电气光学器件飞速发展的里程碑,并将助力云数据中心加速部署400GbE。”

88X9121P是Marvell广受欢迎的Alaska C以太网收发器系列的最新成员,完全符合IEEE 400GbE、100GbE和50GbE标准,并超越了与QSFP-DD和OSFP光学模块连接的电气规格要求。88X9121P针对点对点链接提供IEEE 802.1AE 256位MACsec加密功能,强化了安全性,可实现MACsec加密功能的灵活部署,并且在将该功能加入交换机ASIC中时,也不会带来成本及功耗负担。该设备具备高精度C类PTP时间戳功能,可提供符合当前运营商及其网络基础设施合作伙伴规定的高精度定时性能。
Marvell 88X9121P目前已开始提供样品。

有关Marvell 88X9121P PHY收发器的更多信息,请访问 https://www.marvell.com/products ... c-gbe/88x9121p.html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579305-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