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C强势崛起为通用充电标准

发布时间:2020-2-26 11:11    发布者:eechina
关键词: USB-C , 充电标准
对通用充电器的需求

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类电子设备改用电池供电,如何给这些设备充电就成了一个重要问题。记得以前的手机使用的充电器五花八门,其中有一些可能还在你的抽屉里。除了手机充电器,其他设备如剃须刀、相机和手持游戏机也各自需要不同的充电器。出差或度假经常需要随身携带一袋子充电器,因为极少有充电器能通用于多个设备。

USB micro-B成为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和智能家居恒温器等众多低功耗设备的首选连接器后,情况开始发生变化。不过USB micro-B最高只能提供约5W的功率,因此不适合大型设备。

USB-C正在变得无处不在

USB实现者论坛(USB Implementers Forum,USB-IF)于2014年底推出的USB Type-C连接器标准实现了创新,通过在接口两面各使用12个对称的引脚,使连接器正反两面皆可插入。新的连接器标准与USB 3.1接口规范几乎同时发布,但USB-C不一定要采用3.1规范进行通信。此外,USB-C还引入了传输其他数据信号的能力,比如用于传输的DisplayPort、HDMI、Thunderbolt以及USB数据。还有一个关键点是,USB-C能提供独立于USB数据模式的供电(PD)功能。USB-C有两个专用的引脚(CC1和CC2),用来与主机协商,在最高5A的电流下提供最高20VDC的电压(图1)。

凭借其100W的供电能力,USB-C很快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各种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通用电源连接器,取代了以前常用的micro-B连接器和众多圆柱状的“筒形”连接器。

1.gif
图1 : USB-C连接器的引脚规格(资料来源:USB实现者论坛)

USB供电方式

当前的USB-PD V3.0规范规定了四个额定电压等级:5V、9V、15V和20V,并可选择以20mV为步进单位设定电压。此外,该规范还支持最高达100W的输出功率水平,并能够提供恒压或恒流充电。这为设备充电提供了许多新机会,包括笔记本电脑和其他更高功率的设备。不过要使用USB-C连接器充电,实际应用中还需要配备微控制器、额外的电路和软件协议栈。

替换筒形连接器面临的技术挑战

在使用USB-C PD连接器代替筒形连接器时,工程团队需要完全熟悉USB PD规范,并确保设备在合规性和互操作性方面符合USB-IF的严格认证要求。符合USB-C标准的充电器本质上是一种可编程电源,它需要进行通信以使负载能够请求所需的电压和电流。因此,所有设计都需要微控制器和相关固件来操作完整的USB PD软件协议栈。在设计中引入更多组件将会拉长总体物料清单(BOM),并需要多次迭代来优化电源电路,最终形成一个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设计最优解决方案

相对于从头开始实现USB PD,工程师们更愿意使用预先经过USB-IF认证的解决方案,比如Cypress EZ-PD™筒形连接器替代品(BCR)评估套件(CY4533)(图2)。这种解决方案可用于轻松设计产品原型,用USB-C连接器代替传统的筒形连接器而无需开发任何固件(图3)。这样可以非常快速地改造现有产品,让其改用通用的USB-C充电器。

2.jpg
图2:Cypress EZ-PD筒形连接器替代品(BCR)评估套件显示了主要的组件和连接(资料来源:Cypress)

3.jpg
图3:使用Cypress EZ-PD BCR评估套件将USB-C轻松集成到终端设备的步骤(资料来源:Cypress)

Cypress的EZ-PD筒形连接器替代品(BCR)评估套件嵌入了Cypress CYPD3177 BCR控制器,设计师可以通过电阻阶梯组合将其设置为所需的负载电压和电流值,而无需创建任何固件或自定义设备编程。完成初始原型设计后,Cypress还提供方便使用的参考设计,以便CYPD3177和六个电阻可以与合适的USB-C插座,如Molex USB-C连接器(图4)一起集成到最终产品中。Molex USB-C连接器属于Molex紧凑型USB Type-C连接器和电缆系列,支持最高达10Gbps的传输速度,并具有100W全功率供电能力。USB-C插座是通过将高温尼龙注塑模外壳放入金属外壳制成,具有中间连接板,支持稳定可靠的插配操作。

4.jpg
图4:Molex USB-C插座支持最高达10Gbps的传输速度,具有100W供电能力,与额定电流1.8A的micro-USB 2.0相比,电池充电时间可缩短64%(资料来源:Molex)


文章来源:贸泽电子

作者简介:Robert Huntley是一位具有HND资格认证的工程师和技术作家。他拥有电信、导航系统和嵌入式应用工程等专业背景,代表贸泽电子撰写了各种技术和实践文章。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578034-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