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linx扩展 Alveo 系列产品,推出面向任意服务器和各种云的业界首款自适应计算、网络和存储加速器卡

发布时间:2019-8-7 11:15    发布者:eechina
关键词: Alveo , 加速卡 , 数据中心 , 自适应计算
支持第四代 PCIe的赛灵思首款轻量级加速卡,面向数据中心关键工作负载,在更大吞吐量,更低时延和更高功耗效率实现了大幅提升

赛灵思公司(Xilinx)推出 Alveo U50,进一步扩展其Alveo 数据中心加速器卡产品组合。Alveo U50 卡是业界首款可以支持第四代PCIe ( PCIe Gen 4) 的轻量级自适应计算加速卡, 专门为扩容各种不同关键计算、网络和存储工作负载而特别设计,而且所有的加速都在同一个可重配置 FPGA 平台之上实现。

image001.png image002.png
Alveo U50 -面向任意服务器和各种云的业界首款自适应计算、网络和存储加速器卡

Alveo U50为客户提供了小尺寸、低功耗的可编程加速器平台,专门为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系统架构及领域特定的加速应用而打造,面向任意类型的服务器部署,包括本地、云端和边缘。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云微服务等新兴工作负载的挑战,Alveo U50在更大吞吐量、更低延迟和更高功耗效率方面实现了10-20倍的大幅提升。对于加速网络和存储工作负载,U50卡可帮助开发人员通过将数据更接近计算的方式来识别并打破时延和数据移动的瓶颈。

Alveo U50 卡采用赛灵思 UltraScale+ 架构,率先使用半高半长的外形尺寸和低于75 瓦的低包络功耗。该卡支持高带宽存储器(HBM2)、100Gbps的网络连接,并支持第四代 PCIe 和 CCIX 互联标准。通过支持标准的 PCIe 服务器插槽并用仅为现有 Alveo 卡1/3的功耗, Alveo U50大幅扩展了自适应加速技术可以部署的范围,从而为要求严苛的计算、网络与存储工作负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高吞吐量与低延时。8GB HBM2 提供了超过 400 Gbps 的数据传输速率, QSFP端口提供了高达每秒100 Gbps的网络连接。此外,高速网络 I/O 还支持各种前沿应用, 如NVMe-oF解决方案(NVM Express over Fabrics),解耦计算存储(Computionial Storage)和专业金融服务应用

从机器学习推断、视频转码和数据分析到计算存储,再到电子交易和金融风险建模,Alveo U50 可以将 Alveo 平台的灵活性、高吞吐量和低时延等性能优势,扩展到任意服务器的部署中。与固定架构的其他解决方案不同,Alveo U50的软件和硬件可编程能力,使客户能够在工作负载和算法不断演进的同时,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并随时优化应用性能。

Alveo U50加速解决方案可在广泛的跨领域应用中提供重要的客户价值,其中包括:
        深度学习推断加速(如语音翻译):时延降低高达25倍,吞吐量扩大10倍,同时在语音翻译的性能方面,相比仅使用GPU,每节点的功耗效率实现了显著的提升1;
        数据分析加速(如数据库查询):运行 TPC-H Query 基准测试时,Alveo相比存储器内的 CPU,每小时吞吐量提升 4 倍,运营成本降低 3 倍2;
        计算存储加速(如压缩):将压缩/解压缩吞吐量提高了 20 倍,实现了更快的Hadoop 和大数据分析,同时相比仅CPU节点将每节点成本降低了 40%3;
        网络加速(如电子交易):相比仅 CPU 的 10微妙延时,能将时延降低 20%,交易时间不到 500纳米4;
        金融建模(如网格计算):运行蒙特卡洛(Monte Carlo)模拟时,Alveo U50 的功耗效率相比 GPU 提升7 倍,能够更快速分析并做出判断,实现确定性时延和运营成本的降低5。

赛灵思执行副总裁兼数据中心事业群总经理 Salil Raje 先生表示:“对数据中心永无止境的需求,正在将现有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性能推向天花板,行业需要灵活应变的解决方案来优化广泛应用领域工作负载的性能,以延长现有基础设施的生命周期,并最终降低总拥有成本(TCO)。新款 Alveo U50 面向数据中心工作负载带来了优化的外形尺寸,以及前所未有的高性能与灵活应变能力。我们将持续与不断壮大的应用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完善生态环境,共同构建解决方案堆栈,为众多行业提供此前不可想象的新功能。”

供货信息:
Alveo U50 于今天开始发布样片,OEM 认证正在进行中, 2019 年秋季将全面供货。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566884-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