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联大诠鼎集团推出基于Qualcomm产品,且支持Always On voice的蓝牙耳机解决方案

发布时间:2019-7-10 10:36    发布者:eechina
关键词: 蓝牙耳机 , QCC5126
大联大旗下诠鼎推出基于高通(Qualcomm)QCC5126的,且支持Always On voice的TWS plus蓝牙耳机解决方案。

QCC512x系列芯片是Qualcomm最新一代立体声TWS plus技术的蓝牙5.0芯片。该系列芯片的主要功能包括:A2DP、AVRCP、HFP、HSP、SPP等基本功能和aptX Audio、Broadcast Audio、Always On voice、ANC、TWS plus等特色功能。根据封装体积大小、可用pin脚数量、ANC方式、工作电流差异、interface类型及生产制造成本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五种芯片:
1.        QCC5120:WLCSP_81,3.98*4.02*0.5 mm3,Stereo,two DSP
2.        QCC5121:VFBGA_124,6.5*6.5*1.0 mm3,Stereo,two DSP
3.        QCC5124:VFBGA_90,5.5*5.5*1.0 mm3,Stereo,two DSP
4.        QCC5125:VFBGA_90,5.5*5.5*1.0 mm3,Stereo,one DSP
5.        QCC5126:VFBGA_90,5.5*5.5*1.0 mm3,Stereo,two DSP

image001.jpg
图示1-大联大诠鼎推出基于Qualcomm产品,且支持Always On voice的蓝牙耳机解决方案的展示板图

由大联大诠鼎推出的基于Qualcomm QCC5126的蓝牙耳机解决方案除了基本功能之外的最大特色就是Always On voice功能。

Always On voice的工作原理:当QCC5126处于待机状态时,蓝牙芯片内部有一个0.85V的LDO持续为DSP供电,DSP通过连接的MIC持续监听外部的声音,当监听到事先设置的关键词时,DSP会输出信号给MCU内核,QCC5126就会执行相应操作。

Always On voice持续不断的监听:当蓝牙耳机处于待机状态时,仍然可以使用语音唤醒耳机,控制耳机执行上一首/下一首歌曲,音量加/减等操作功能,无需用户亲自动手就可以完成这些功能操作,极大地提高了耳机使用的便捷性和智能性。

Always On voice的先进性:目前市场上很多具有语音功能的蓝牙耳机需要使用带有MCU算法的MIC去监听关键词,再把MCU的处理信号传递给蓝牙芯片。这样不仅成本较高(要使用专门的MIC)并且待机功耗较大(MIC内部的MCU和蓝牙芯片均耗电)。Qualcomm的QCC5126将MIC算法集成到芯片内部的DSP,只需使用普通的MIC,并且待机时保持低至uA级的关机电流,比市场上的其它同类产品更具竞争优势。

image002.png
图示2-大联大诠鼎推出基于Qualcomm产品,且支持Always On voice的蓝牙耳机解决方案的方案块图

核心技术优势

        蓝牙5.0版本,更低的功耗,更远的连接距离,更大的数据吞吐率;
        低功耗:听歌电流6mA,通话电流7mA,待机45uA,关机<1uA;
        双耳通话,打电话时,两只耳机都有声音,都可以通话;
        Always On voice待机状态下,可以语音唤醒耳机,可以语音控制耳机执行上/下一首等操作;
        ANC主动降噪功能,可有效降低周围的环境噪声,给用户更纯净的聆听音乐环境;
        支持Qualcomm Broadcast Audio,“一对多”广播传输。

方案规格

        Bluetooth v5.0 specification support
        Qualcomm® Bluetooth® Low Energy secure connection
        A2DP v1.3.1
        AVRCP v1.6
        HFP v1.7
        HSP v1.2
        SPP v1.2
        DID v1.3
        HID v1.1
        PXP v1.0.1
        FMP v1.0
        BAS v1.0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565656-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