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加福反射器OFR-250/250

发布时间:2019-7-1 14:34    发布者:a13307119923
关键词: 倍加福
倍加福反射器OFR-250/250
平均失效时间(天):150 a
使用寿命(...月...天):20 a
L10h        1,9 E+11 不大于转速 6000 rpm 不大于 20/40 N 轴向/径向 轴负载
工作电压:4.5-30 VDC (SSI、SSI + RS422)
          10-30 VDC (SSI + 推挽式)
空载电流: 180 mA
上电稳定延时:< 250 ms
线性:16位± 2 LSB, 13位± 1 LSB, 12位± 0.5 LSB
输出码:格雷码,二进制码
计数方向:顺时针递减(顺势针旋转方向,码值递减)
接口类型:SSI ; SSI + 增量轨迹
单稳态触发时间:20±10 s
分辨率:
单圈:可达 16 Bit
多圈:14 Bit
总分辨率:可达 30 Bit
传输速率:0,1-2 MBit/s
电压降:Ue- 2,5 V
符合标准:RS 422
输入类型:计数方向选择 (V/R)
信号电压:                
高:4,5-30 V (SSI、SSI + RS422)
    10-30 V (SSI + 推挽式)
低:0-2 V
倍加福传感器1.jpg
在这个构造中,在单圈码盘的基础上增加了齿轮结构,通过这些互相连接的齿轮, 我们可以测量16,384圈(14位),这样编码器总的精度为16位(单圈)加上14位(圈数),或者为总精度为30位。由于非常多的测量步(大约1亿),这种类型的编码器能够把很长的直线距离分割成非常小的测量步。

一般特性
检测类型        光电采样
设备类型        多圈绝对值编码器
功能安全性参数
平均失效时间(天)        70 a
使用寿命(...月...天)        20 a
L10h        1,9 E+11 不大于转速 6000 rpm 不大于 20/40 N 轴向/径向 轴负载
诊断范围        0 %

电气特性
工作电压        10 ... 30 V DC
空载电流        最大 230 mA 10 V DC
最大. 100 mA 24 V DC 时
功率损耗        最大 2,5 W
上电稳定延时        < 1000 ms
线性        16位± 2 LSB, 13位± 1 LSB, 12位± 0.5 LSB
输出码        二进制码
计数方向        可编程选择顺时针递增(顺势针旋转方向,码值递增)或顺时针递减(顺势针旋转方向,码值递减)

接口
接口类型        PROFIBUS
分辨率       
单圈        可达 16 Bit
多圈        14 Bit
总分辨率        可达 30 Bit
传输速率        0,0096 ... 12 MBit/s
符合标准        PNO配置文件3.062, RS 485
连接
接线端子盒        在可拆卸的外壳罩内

符合标准
防护等级        DIN EN 60529, IP65
IP66、IP67(含轴封)
气候条件        DIN EN 60068-2-30 , 无凝露
辐射干扰        EN 61000-6-4:2007
抗干扰        EN 61000-6-2:2005
抗冲击        DIN EN 60068-2-27, 100 g, 6 ms
抗振动        DIN EN 60068-2-6, 20 g, 10 ... 2000 Hz
许可和认证
UL认证        cULus 认证,通用,Class 2 电源

周围环境
工作温度        -40 ... 85 °C (-40 ... 185 °F)
储存温度        -40 ... 85 °C (-40 ... 185 °F)
机械特性
材料       
组合1        外壳:铝粉涂层
法兰:铝
轴:不锈钢
组合2 (抗氧化型)        外壳:不锈钢
法兰:不锈钢
轴:不锈钢
重量        大约 600 g (组合1) 左右 1200 g (组合2)
旋转速度        最大 12000 min -1
瞬时惯量        30 gcm2
起动转矩        ≤ 3 Ncm ( 无轴密封的类型 )
轴负载       
轴向        40 N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565312-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